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松动圈厚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3.1地应力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巷道在未收采掘影响的情况下,埋深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从图1可知:随矿井深度H的增加,松动圈的厚度Lp开始表现为非线性增大,且增速较快,往后逐渐变缓,呈近似线性增大;埋深对围岩松动圈厚度Lp的影响程度与岩体强度关系密切,强度越大,影响就越小,反之则影响大。3.2岩石强度的影响影响松动圈厚度Lp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岩体的强度。岩体强度对围岩的稳定影响比较大,这里所涉及的岩体的强度主要包括极限强度与残余强度。残余强度对围岩稳定的影响见图2。当岩体的残余强度不到其极限强度的5%-10%时,随着围岩残余强度的降低,将导致围岩松动圈厚度Lp的急剧增大。但当岩体的残余强度达到它极限强度的20%以上时,围岩松动圈厚度Lp减小不显著。3.3应变软化程度的影响岩石的应变软化系数n是表示岩石碎裂后强度随应变增大减小幅度大小的参数,当其他条件一样时,软化系数越大,说明岩体的软化程度越大,对围岩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大,则表明松动圈的厚度Lp也越大,见图3。3.4支护强度、刚度的影响由图4可知,随着支护强度、刚度增大,松动圈的厚度减小,特别是这种影响在支护阻力较小,并且岩体残余强度也较小时尤为明显。虽然巷道的埋深,岩体强度,软化程度以及支护阻力对松动圈厚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实际工程中巷道断面的几何结构对松动圈厚度也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松动圈随开挖断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开挖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影响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岩体破裂后产生的体积变形,因而巷道周围岩石的碎胀系数也影响松动圈的厚度,并且通过采用声波测试法对某水电站进行松动圈测试,发现松动圈具有时间效应,随时间推移松动的范围增大。可见,松动圈的厚度可作为对围岩强度、支护方式的一个客观指标,但具体工程中影响松动圈厚度的因素却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围岩松动圈的性质1、围岩松动圈的客观性及普遍性围岩松动圈是隧道开挖后,隧道周边客观存在着的物理状态,其对应于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阶段的岩石状态。只有当围岩强度大于围岩的应力时,巷道周边不产生松动圈,此时称松动圈值为零,巷道实际不存在支护问题,图4所示是在普济隧道(砂、泥岩互层)用形变一电阻率法和声图4隧道周边围岩自承体系波测量测得的。自承体系由内向外包括:内层支护、松弛带、压密区,有时在松弛带外还有一过渡带。松弛带中岩体沿隧道切向和径向因发生张性变形,因而比原岩状态松弛;它常分为两部分,接近压密区的部分变形较松动。压密区中岩体沿隧道切向发生压性变形,沿隧道径向有时也受压、岩体整体呈被压缩状态。过渡带中岩体或基本不变形,或在整个变形过程中或成为松弛带的一部分,或成为压密区的一部分。2、围岩应力、岩石强度与松动圈值的关系同一围岩的隧道中,岩石应力愈大,松动圈也愈大。同一应力条件下,岩石强度愈低,松动圈也愈大。3、围岩松动圈的形状待性围岩松动圈具有一定的形状。根据实验室试验,当围岩各向同性时,如果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相等,则为圆形松动圈,否则为椭圆形,且椭圆的长轴与主应力P方向垂直(图5),如果围岩非同性,在岩石强度低的层位将产生较大的松动圈〔图6〕。1—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相等;2—垂直应力大于水平应力图5围岩松动圈形状1—软岩松动圈;2—硬岩松动圈图6非均质围岩松动圈4、围岩松动圈形成的时间性出于围岩应力调整及其重新分布,以及岩石具有长时强度的特性,围岩松动圈的发展形成有一时间过程,但对于时间的定量待研究。现场实测,松动圈的形成时间,小松动圈需要3~7天,大松动圈需要1~3个月。巷道收敛量测表明,松动圈发展的时间与巷道收敛变形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前者是因,后者是果。5、围岩松动圈与支护的关系围岩松动圈对支护的影响大,而支护对松动圈的尺寸影响不大。现场观测表明。当松动圈Lp=0时,如果围岩比较完整,可以裸体不支护;当LP=0~40cm时,只喷混凝土就能有效地维护;如果Lp=130~150cm,一般常用的料石碹(刚性)支护就不适应了;当Lp≥150cm时,则刚性支护已难以维护了。上述现象说明,松动圈越大,收敛变形越大,支护越困难,另一方面,在同一隧道中不同的支护形式下,松动圈的量测值没有明显区别,即支护对松动圈尺寸影响不大。6、一点说明围岩松动圈与弹塑性理论所指的围岩破碎带,统指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后应力超过围岩极限强度的区域。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由于看重它在形成过程中的碎胀力,它在围岩分类中的应用,它与锚杆作用机理的关系和相应的支护技术,因此称之为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它虽然在模型试验、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中给出了松动圈值的关系式,但是目前在工程中应用,由于岩石性质,地应力等多因素影响,不主张在多项假设的条件下,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围岩松动圈的值。4结语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的应用使支护设计符合现场支护需求,技术经济效益显著,但在应用上需要更多的经验知识。随着松动圈理论的不断发展,松动圈的预测方法层出不穷,预测结果的准确度还需提高,相信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标题:松动圈理论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8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