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1、断层的组合形式:a.正断层的组合形式: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b.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叠瓦式断层、背冲式逆冲断层、对冲式断层、楔冲式逆断层c.平移断层组合形式:平形状和雁行状2、岩石的受力方式:a.单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为零的应力状态,只有σ1存在σ2=σ3=0b.两向应力状态:一个主应力为零的应力状态σ=0c.三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的应力状态σ1σ2σ33、褶皱的要素:1.核、2翼、3翼间角、4转折端、5枢纽、6轴面、7轴迹、8脊、脊线和槽、槽线、9脊面和槽面4、节理的分类:A按地质原因:原生节理、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B节理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C节理走向与所在的褶皱枢纽关系: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D力学性质分类:张节理、剪节理5、板块的边界:1、离散型板块边界2、会聚型板块边界(俯冲边界、碰撞边界)3、平错型板块边界二、1、平行断层与枢纽断层: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枢纽断层:断层两盘不是作直线位移,而是具有明显的旋转性2、构造窗与飞来峰:构造窗:推覆构造的上盘岩体,由于受到剥蚀而局部露出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构造窗具有大片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地层的特点。飞来峰: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在较年轻的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这种被断层圈闭的地质体为飞来峰3、张节理与剪节理:张节理:受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节理是张节理,方位垂直于主张应力或平行于主压应力剪节理:受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节理,两侧岩块沿节理面有微小剪切位移或有微小剪切位移趋势4、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平行褶皱:又称同心褶皱,特点为a、褶皱中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岩层垂直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基本一致的b、具有一个共同的曲率中心,向外弧方向曲率变小,褶皱逐渐平缓;向内弧方向曲率逐渐变大,褶皱岩层变得紧闭或成尖棱褶皱c、这类褶皱多发育于岩石力学性质较为一致的强硬岩层和地壳较浅部的构造层次中相似褶皱:A、褶皱中各岩层形态相似,各岩层的曲率基本不变B、褶皱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C、同一岩层的真厚度在翼部变薄,在转折端变厚;在平行褶皱轴面量度的岩层厚度在褶皱个部位大致相等D、这类褶皱多发育于较软岩层中,出现在地壳中部和深部构造层次中5、转换断层与双变质带a、转换断层:由于来自洋脊轴部向两侧扩张量不同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断距可达百至上千米,断层长度可达数千千米b、双变质带:沿板块构造接触线俯冲的一侧,常见高亚低温的变质带—蓝片岩带。与标志低压高温的红柱石片岩成对出现6、倾伏向与倾伏角a、倾伏向是指倾伏界面上任一下倾线在平面上投影的方位b、倾伏角是指线状构造倾伏的角度,即在包含线状构造的铅垂参考面上此斜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三、简答1、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a、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基础1、大洋脊扩张带2、贝尼奥夫带3、洋底岩石的年龄4、转换断层b、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思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c、板块边界的类型:离散型、会聚型、平错型d、板块的划分: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加勒比板块、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e、板块分界线的活动性1、岩浆上升2、地震活动带3、地壳下降4、火山5、剪切6、喜马拉雅式新生山脉2、纵弯褶皱基本特征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点是:当一岩层(或一整套岩层粘结很牢作为一个整体)受到顺层挤压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时,层面弯曲的外凸一侧处于顺层拉伸状态,而内凹一侧处于顺层压缩状态,两者之间有一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无应变的中和面或中性面。a.弯滑作用:一系列的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1、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2、层间滑动规律是各相邻上层相对向背斜转折端滑动,各相邻的下层则相对向向斜转折端滑动3、当两个强硬岩层之间夹有韧性岩层时,可使韧性岩层发生层间小褶皱。b.弯流作用:1、层内物质流动方向一般为从翼部流向转折端,岩层在转折端变厚,翼部变薄,形成相似褶皱或顶厚褶皱2、当软硬岩层相同时,硬岩层平行褶皱,软岩层相似褶皱3、层内物质塑性流动,产生线理、劈理或片理等小构造4、如果发生层间差异流动,则主褶皱翼部和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3、如何判断断层两盘运动方向1、断层两盘新老关系:a走向断层:两盘正常:上升盘相对老,下降盘相对新两盘倒转地层或地层倾角大于断层倾角:上升盘相对较新,下降盘相对老B横断层:横穿背斜:上升盘背斜核部变宽,下降盘核部变窄横穿向斜:上升盘向斜核部变窄,下降盘核部变宽2、牵引构造:两盘紧邻岩层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弯曲突出方向指引该盘运动方向3、擦痕和阶步:断盘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留下的痕迹,陡坝一盘面对盘的运动方向4、羽状节理:张节理剪节理与主断层斜交,锐角指示节理所在盘的运动方向5、断层两侧小褶皱:轴面与主断层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为对盘运动方向6、断层角砾岩4、同沉积褶皱特征1、具有上缓下陡的构造形态,浅层的构造岩层倾角小,深层的构造岩层倾角大2、上部构造与下部构造形态常常不吻合。由于上、下构造形态不吻合,导致上、下构造高点发生明显位移。3、岩层厚度由轴部向两翼变厚。一旦古隆起上升在水面上。发生岩层缺失4、同沉积褶皱岩性特征,在岩层厚度变化的同时,同沉积褶皱的同一层岩性也相应发生变化。一般是同一岩层的岩性由顶部向两翼逐渐变细5、张、剪节理特征(图)A、张节理:1、产状不稳定,往往延伸不远即兴消失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3、张节理没有擦痕4、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距较大5、两壁之间距离较大6、尾端变化有两种:树枝状分叉及杏仁状结环7、一般在挤压和拉伸作用下形成张节理彼此平行,剪切作用形成雁形排列B、剪节理: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2、剪节理面平直光滑3、在砾岩、角砾岩岩层中,剪节理同时切过胶结物或结核4、剪节理面常有剪切滑动留下的擦痕、摩擦镜面5、与共轭剪切面成对出现6、具有等距性7、相邻节理间距离较小,密集成带8、节理羽列现象9、尾端变化有折尾、菱形结、节理叉等6、断层的识别标志A、地貌标志:1断层崖:上升盘在常规地层形成陡立的峭壁2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的水流侵蚀,被改造成沿断层走向分布一系列三角形陡崖3切断山脊:山脉在延伸方向出现中断,形成山脊与平原突变4错断山脊:山脉山脊错开5串珠状的湖泊和洼地6泉水的带状分布7水系特点:河流遇断层急剧转向B、构造标志:1构造线的不连续:早期断层被后期断层切割2构造强化现象:岩层产状急变,节理化和劈理化带突然出现,小褶皱急剧增加3断层两侧的复杂小褶皱C、地层标志:缺失和重复D、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岩体、矿化带、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常有大断层或断裂带E、岩相和厚度标志: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F、断层面产状的测定:G断层效应7、正断层形成背景及组合特征背景:在构造变动较轻微的地区正断层及其组合常以主导形式产出,在褶皱带不占主导地位,产状一般教陡以60-70常见,正断层袋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力,角砾岩多带棱角,断层带通常没有挤压形成的复杂小构造现象组合特征:平面上:1平行式2雁行式/斜行式3环状断层4放射状断层5块断型断层剖面上:1阶梯状断层2地堑3地垒8、飞来峰如何形成如果剥蚀强烈,在大片原地岩块上地势较高的地方仅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在较年轻的地层中出现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较老的地层四、论述1、造成地层缺失和重复的因素,各有什么不同?缺失是指地层序列的一层或数层在地面上的断失现象;重复是原来顺序排列的地层部分或全部重复出现A、断层倾斜与地层倾斜倾向相反时,正断层重复,逆断层缺失,下降盘出现新地层B、二者倾向相同时,断层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正断层缺失,逆断层重复,下降盘出现新地层C、二者倾向相同时,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正断层重复,逆断层缺失,上升盘出现新地层2、如何在地质图上获取相关信息从图名、图幅代号和经纬度可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先从地形入手,再观察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从观察方法上,采用一般—局部—整体的分析步骤,先分析一般概况,然后分析局部地段的地质特征,最后建立宏观地质规律性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等高线,可以分析山脉的一般走向,分水岭,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度等。分析地质内容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1地层分布情况2地质构造总的特点是什么3火成岩的分布情况褶皱构造在地质图上表现:地层对称分布,中间地层较新为向斜;中间地层较老为背斜。断层在地质图上用红线表示,在地质图上,地层错开是是断层的标志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整个构造的内部联系及发展规律:1根据地层和构造分析,恢复全区的地质发展史2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3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本文标题:构造地质学出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8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