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位移后获得一定的位能,外力解除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塑性变形(剩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也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发生滑移得到新的平衡,外力解除后,岩石不能恢复其原来的状态。滑移有粒间滑移和粒内滑移,粒内滑移分平移滑移和双晶滑移。断裂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结合力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破裂面,岩石失去连续完整性,这种变形称断裂变形。强度: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约为30:1:3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单剪、纯剪、共轴递进变形、非共轴递进变形第四章褶皱褶皱: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圆柱状褶皱:把具有由一条轴线平行自身移动而形成弯曲面的这种几何形状的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二、褶皱形态的描述(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1、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的地层倒转;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翻转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2、根据褶皱的对称性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褶皱包络面垂直。不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褶皱包络面不垂直。3、根据翼间角大小平缓褶皱: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开阔褶皱:翼间角小于120°,大于70°;闭合褶皱:翼间角小于70°,大于30°;紧闭褶皱:翼间角小于30°;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0°,两翼近平行。4、根据褶皱面弯曲形态圆弧褶皱褶皱面呈圆弧形弯曲;尖棱褶皱两翼平直相交,转折端呈尖角状,且两翼等长;箱状褶皱两翼陡而转折端平直,褶皱呈箱状,常常具有一对共轭轴面;扇状褶皱两翼岩层均倒转,褶皱面呈扇状弯曲;挠曲缓倾斜岩层中的一段突然变陡,形成台阶状弯曲。5、根据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的相互关系协调褶皱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渐变过渡关系,不协调褶皱褶皱的各层弯曲形态明显不同。(二)褶皱在平面上出露形态线状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0:1,是一种狭长形褶皱。短轴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介于3:1~10:1之间的褶皱。穹窿构造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构造盆地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平行褶皱:构成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即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同沉积褶皱:在岩层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底辟构造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在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一)穹窿和构造盆地穹窿: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二)雁行褶皱雁行褶皱又称斜列式褶皱,为一系列呈平行斜列(雁行状)的短轴背斜或向斜。(三)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窄而紧闭,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但其中背斜和向斜形态正好与隔档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呈线状排列,而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成箱状。(四)复背斜和复向斜复背斜和复向斜是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典型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和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背斜或复向斜的核部收敛。第五章节理一、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一)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划分1、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2、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直交的节理;3、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斜交的节理;4、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的层面大致平行的节理。(二)根据节理与褶皱轴关系划分1、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的节理;2、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的节理;3、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节理。二、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一)剪节理1、产状较稳定2、平直光滑3、穿切砾石和砂粒等4、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6、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二)张节理1、产状不甚稳定2、粗糙不平,无擦痕3、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4、张节理多开口5、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6、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环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等。雁列节理和雁列脉:雁列节理是一组呈雁行式斜列的节理。缝合线构造:是可溶性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压溶作用的结果。节理组:是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构成。第六章断层断层面:将岩块或岩断开成两部分,断开岩块或岩层并顺着它滑动的破裂面。断层(裂)带:断层一般不是一个单一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在地面的出露线。断盘: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断层面和断盘有时合称之为断层要素。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分总滑距、走向滑距、倾斜滑距。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一般在垂直于被错断层走向的剖面上测得。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一)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层面基本一致。(二)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关系分1、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2、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基本直交。3、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斜交。二、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1、正断层2、逆断层3、平移断层断层效应:主要是指倾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的标志层的视错动。一、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倾向断层顺断层面倾向滑动时,平面上表现为平移断层的假象。二、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倾向断层顺断层面走向滑动时,剖面上表现为正、逆断层的假象。三四、横断层错断褶皱引起的效应平面上的表现:两盘中褶皱核部宽度的变化;褶皱轴迹的错移。1、走向滑动,两盘的褶皱核部宽度相等,核部错开;2、倾斜滑动,两盘褶皱核部宽度不等,上升盘背斜核部变宽,向斜核部变窄;3、斜向滑动,核部宽度变化,核部错开。断层岩:断层带中或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是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分碎裂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一)碎裂岩系列1.断层角砾岩2.碎粒岩3.碎粉岩(二)糜棱岩系列:特点是颗粒细小,具有固态流动造成的条带状定向构造。同沉积断层(生长断层):沉积作用和断裂作用同时发生的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同沉积断层主要特点:一般为走向正断层;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脆性断层的特点是断层面明显,两盘相对滑动集中于个别断裂面,位移显著。韧性断层的特点是在剪切带分别沿无数微细滑动面微小滑移,从而使韧性断层两侧岩块错位。所以韧性断层好像断而未破,错而似连。区域性大断裂:发展上的长期性和继承性,空间延伸极长,切割深度很大并与岩石建造有一定联系。研究方法:区域地质综合分析。包括区域构造特征方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方面,地球物理方面,地貌及新构造运动方面。顺层圈滑动的拆离已成为重要的断裂型式。裂谷裂谷是区域性大型地堑系。大洋发展的六个阶段(威尔逊旋回):1.胚胎期大陆裂谷发育阶段,如东非裂谷;2.幼年期陆间裂谷发育阶段,如红海;3.成年期以大西洋为代表;4.衰退期以太平洋为代表;5.终了期以地中海为代表;6.遗迹以喜马拉雅为代表。三.逆冲推覆构造:推移距离很远的巨型逆冲构造或推覆体。四.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巨大的平移断裂带。转换断层:指运动方向和性质沿断裂方向发生转换的一种断裂。第七章劈理及线理劈理: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劈理的分类(一)劈理的传统分类1.流劈理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2.破劈理破劈理的原意是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无关。3.滑劈理切过先存流劈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二)劈理的结构分类1.连续劈理(1)板劈理(2)千枚理和片理(3)片麻理2.不连续劈理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劈理(1)间隔劈理(2)褶劈理轴面劈理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层间劈理受岩性及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顺层劈理宏观上与岩性界面近平行的劈理。断裂劈理断裂带内及其两盘岩石中发育的各种劈理。区域性劈理与个别褶皱和断裂无一定成因关系,而是以其稳定产状叠加在前期褶皱、断裂和岩体之上的劈理。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由拉长的砾石、鲕粒、岩屑、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等的平行定向排列构成的。平行运动方向的拉伸为a轴,碾滚成因的为b轴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等矿物的定向排列构成。为a轴线理。皱纹线理:由早期劈理或片理揉皱成的平行定向构造。为b轴线理。交面线理:层理与面理的交线或面理与面理的交线。为b轴线理。第八章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侵入岩体原生流动构造(一)线状流动构造(流线)柱状、针状、板状等矿物、暗色矿物凝集而成的纺缍状析离体和长条状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二)面状流动构造(流面):片状、板状、柱状等矿物、扁平的析离体、捕虏体,平行排列。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1、横节理节理面垂直于流线,也垂直于流面。2、
本文标题: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8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