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北省孝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孝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共得0分。将正确选项填入第Ⅱ卷前的答题栏中。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2.如图,是根据龟兔赛跑故事画的乌龟和兔子在赛跑过程中的位移图象,由图象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和兔子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乌龟和兔子是同地出发,但兔子让乌龟先爬行一段时间;C.兔子虽然中途休息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兔子先到达终点;D.乌龟虽然中途落后,但最终还是先兔子到达终点。3.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下端固定,上端放一重物m,稳定后弹簧长为L;现将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将重物分成两块,如图所示连接后,稳定时两段弹簧的总长为L′,则()A.L′=LB.L′LC.L′LD.因不知弹簧原长,故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4中1、2、3、4、5……所示下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上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B.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C.能判定位置“1”不是小球无初速释放的位置;D.能判定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5.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著名撑杆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成绩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图为她在比赛中的几个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B.撑杆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C.运动员要成功跃过横杆,其重心必须高于横杆;D.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对杆先做正功后做负功。6.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l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于7.9km/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7.如图所示为某时刻从O点同时持续发出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P在甲波最大位移处,Q在乙波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短B.Q点比P点先回到平衡位置C.在P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点可完成30次全振动D.两列波在相遇的空间区域能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的物体Q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处,经t秒,Q的速度也变为v,再经t秒到达右端B处,则()A.前t秒物体作加速运动,后t秒物体作减速运动;B.前t秒内的位移与后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C.后t秒内物体所受传送带的摩擦力向右D.由于摩擦物体的内能增加了221mv9.如图所示的靠轮传动装置中右轮半径为2r,a为它边缘上的一点,b为轮上的一点,b距轴为r。左侧为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d为它边缘上的一点,小轮的半径为r,c为它边缘上的一点。若传动中靠轮不打滑,则()A.b点与d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c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8。10.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且B点为AD的中点,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70。和530。已知一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减速至D,且到D点时恰好静止。若该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沿另一侧面下滑,则有()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B.到达E点时速度等于零C.物体通过AD时所受重力的冲量跟物体通过AE时所受重力的冲量相同D.物体通过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比物体通过B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大037053QABvcbadxy0PQ甲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11.(4分)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下落物体的质量;C.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必须水平使用,以克服弹簧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D.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斜槽应尽可能光滑。12.(12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2t;G.以2t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lt2图线。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1)用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的直径是cm。(2)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作出lt2图线如图3所示,发现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他提出了四种可能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C.不应作lt2图线,而应作lt图线;010图1010020030040050060000.511.5t2/s2l/m图3D.不应作lt2图线,而应作)2(2dlt图线。(3)该同学并没有放弃实验,而是根据图线得到图线的方程t2=404.0l+1.72;并由此求出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可以利用图线的__________求重力加速度。A.某点的坐标;B.图线的斜率;C.图线横轴的截距D.图线纵轴的截距。(4)重力加速度g=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三、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位和单位.13.(8分)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m的C处开始以v2=3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人到达B点时,车也恰好到达B点停止。已知AB=80m,求汽车在距A多远处开始刹车?14.(1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测量子弹射出枪口时速度大小的方法。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木块,将枪口靠近木块水平射击,子弹嵌入木块后与木块一起水平飞出,落地点与桌边缘的水平距离是s1;然后将木块重新放回原位置,再打一枪,子弹与木块的落地点与桌边的水平距离是s2,求子弹射出枪口时速度的大小。15.(12分)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0夹角。已知B球的质量为m,求:(1)细绳对B球的拉力和A球的质量;(2)若剪断细绳瞬间A球的加速度;(3)剪断细绳后,B球第一次过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的压力。16.(14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AB上,水平恒力F推动质量为m=1kg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F,接着又冲上光滑斜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高能到达C点。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并在表格中记录了部分测量数据。求:(g取10m/s2)t/s0.00.20.4…2.22.42.6…v/m•s-10.00.40.8…3.02.01.0…(1)恒力F的大小;(2)斜面的倾角;(3)若撤去推力F,在A处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0v,恰能使物体运动到C点,求此初速度0v的大小。F参考答案1.BD2.BD3.B4.ABC5.D6.BC7.BC8.B9.BD10.D11.A12.(1)0.855(3分)(2)D(3分)(3)B(3分)(4)9.76(3分)13.人、车到达B点所用时间ssvCBt103302(2分)设汽车匀速运动时间为t1)(21111ttvtvAB(2分)解得st61(2分)汽车刹车处离A点mtvs6011(2分)-14.设子弹的质量为m,木块的质量为M,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v0。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时,动量守恒10)(vmMmv(2分)木块带着子弹做平抛运动tvs11221gth(2分)第二颗子弹射入木块时,动量守恒20)2(vmMmv(2分)木块带着两颗子弹做平抛运动tvs22221gth(2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hgssssv221210(2分)15.(1)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mgT030sin…………∴mgT2…………………..①(1分)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0030sin30cosANT…………………..②(1分)在竖直方向0030sin30cosTgmNAA………………③(1分)由以上方程解得:mmA2………………④(1分)(2)剪断细绳瞬间,对A球:amgmFAA合030sin2/ga⑤(2分)(3)设B球第一次过圆环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压力为N,圆环半径为r.则221mvmgr……⑥(2分)rvmmgN2…………⑦(2分)⑥⑦联解得:N=3mg……⑧(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球对圆环的压力N/=N=3mg方向竖直向下⑨(1分)16.(1)物体从A到B过程中:2111/2smtva∴F=ma1=2N(3分)(2)物体从B到C过程中:2222/5smtva2sinmamg∴030(3分)(3)当物体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AB间运动时,设AB间的距离为S,通过AB时间的t,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vB,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在0~2.6s时间段内:当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tavB1tvB2(1分)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6.2(0.12tavB)6.2(50.1tvB(1分)解得st2smvB/4(1分)又mtvsB42(1分)给物体一个初速度0v时物体恰能运动到C点,由于斜面光滑,则物体通过B点的速度仍为smvB/4,根据动能定理:2022121mvmvmgsB(2分)解得smsmv/6.5/240(2分)
本文标题:湖北省孝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