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2013年元月28日上午9:00-11:30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孝悌睇视凝神谛听瓜熟蒂落B.劲头痉挛不胫而走大相径庭C.舐犊吞噬有恃无恐嗜酒如命D.韧性妊娠壁立千仞玉润珠圆C(A.“悌”读tì,其他读dì;B.“劲”读jìn,其他读jìng;C.都读shì;D.“润”读rùn,其他读r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气概凑合不孚众望真知灼见B.坐落撕杀尾大不掉无上荣光C.针砭精典曲意逢迎寥若晨星D.青睐博弈群贤必至老羞成怒A(B撕-厮;C精-经;D必-毕)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他多么正确,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A.充盈见怪不惊尽管只要B.充盈漠不关心尽管如果C.充斥漠不关心无论如果D.充斥见怪不惊无论只要C(“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符合语境。“漠不关心”指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人社部专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不公平。C.为积极增强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明年中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D.结束瑞典之行回国后的莫言保持一贯的低调,近期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却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D(A语序不当,并列分句的顺序应为“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成分残缺,在“不公平”后加“问题”;C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加”)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呐喊》是鲁迅1918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都收在《呐喊》中。B.《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C.小说《边城》中,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特别善于泅水,他能够潜入水中,又突然出现在鸭子面前抓住它,他就是在赛完龙舟并抓住水中的五只鸭子之后,在河边认识了在那里等候爷爷的翠翠。D.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物——繁漪。她对周朴园表面上是屈从的,但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作者着力描写了她因“环境的窒息”而做出的“困兽的搏斗”。C(善于泅水抓鸭子的是傩送,龙舟赛后和翠翠在河边认识的也是傩送。)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贾秀云近年来,国学逐渐走热。国学热一方面表现为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一时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国学热另一方面的表现是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从电视里的国学节目广受众为何对国学充满热情?探讨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对于更好地促进国学研究颇有意义。而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一些方面值得关注。首先,国学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精华,其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反映了先哲们对人生的种种体悟,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曾经对国学持否定态度,普通大众对国学比较陌生。但随着学者们对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渴望得到国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的滋养。其次,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不只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还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精神世界空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领域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和期待,希望用传统的仁爱、宽容、知礼、孝敬等美德来纠正当下道德领域的一些偏差。最后是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儒雅风度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形象的重要审美要求。男子不仅要相貌堂堂、威仪赫赫,而且要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品德高尚、谦和温润。关于女子,“窈窕淑女”则是一个理想形象。这种审美要求对于当下的人们依然具有导向作用。比如,当今社会,企业家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暴发户”这个称号,而对“儒商”这样的评价都会欣然接受。人们相信,懂一点国学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国学热中大众的这些心态,对于国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国学研究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国学研究的新局面。无论是对中华智慧的渴求,还是对传统美德的期待、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其实都反映出当前大众的一种需求。国学能不能继续吸引大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学能否满足大众的需求。如果国学研究不关注现实问题,不满足社会需求,不能把国学与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国学不可能长期热下去。对于国学研究,胡适曾提出要“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思路,这对于当下的国学研究仍然有启发。另一方面,国学研究的成果应该更多走向大众。目前,国学热一个层面是在学术圈,一个层面是在普通大众。这两个层面有沟通、有联系,但显然还不够,国学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走向大众,致使国学热中出现一些乱象。国学研究的成果要走向大众,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要愿意并善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给学术界看,还要给普通大众看,应该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当然,要把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还有一个“善于”的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学者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这也可以说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前四个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人们逐渐意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先哲们的智慧的重要性,对中华智慧的渴求,使得国学走热。B.当前经济发展较快,但道德观念中的一些境遇令人困扰不安,这引起人们禁不住开始关注传统道德,进而助推国学走热。C.探讨当前人们对国学充满热情的原因,无疑可以对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D.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个人形象的审美要求,而国学中的一些知识无疑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当前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D(原文为“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重要原因”不等于“最为重要的原因”)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胡适提出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国学研究思路实际上就是强调国学研究应该关照现实问题,国学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学的良性持续发展。B.国学研究的成果要走向大众,不仅需要研究者把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C.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领域出现的道德精神层面上的失范,这使得当前大众对以国学中的传统美德纠偏道德失范的期待变得强烈。D.当前国学的研究更多地还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而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还远远不够,导致国学热中出现了一些乱象。B(原文中两个方面是并列关系,而此处为递进关系,不符合原文意思)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于接受“儒商”的评价而不愿听到“暴发户”的称号,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个人形象作出重要审美要求这一观念的延续与体现。B。无论是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还是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都是推动国学逐渐走热的原因。C.普通大众能够由对国学比较陌生到开始重新认识到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渴望得到其中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与学者们对国学的研究分不开。D.如果要打开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让国学热持续地热下去,那么国学的研究就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就必须满足大众的需求。B(不是原因,而是国学逐渐走热的表现)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桑维翰论【清】王夫之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1];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2];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1]卢杞:字子良,唐滑州录昌(今河南滑县)人。以门荫入仕。德宗时,累官至门下侍郎、同门中书下平章事。他忌能妒贤,陷害大臣,搜括财货,任意榜棰,怨声载道。后贬死澧州。[2]李林甫:唐宗室,权臣。开元中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人阴柔狡猾,为相十九年,厚结宦官、嫔妃,迎合玄宗意图,又排斥异己,使唐政日益败坏,酿成“安史之乱”。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祸患天下比较短的时间,就是短时间的罪人,卢杞就是这样的人;祸患殃及一代人的,就是一代人的罪人,李林甫就是;祸患殃及万代的,就是万代罪人,自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称得上是这样的人了。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3],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之浅輭[4],无难摧拉,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5]。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6]。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曾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7];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8]。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9]。[3]刘知远:五代时沙陀人,世居太原,初从石敬瑭起兵。石敬瑭称帝,以功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后契丹灭晋,乃即帝位,国号汉,为后汉高祖。石敬瑭:即后晋高祖。后唐末,以军功封河东节度使。契丹南侵,石敬瑭为后唐末帝李从珂所疑,惧诛,乃用桑维翰谋,引契丹兵灭后唐,称臣于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之地。[4]李从珂:后唐末帝,为明宗养子。初以功封潞王,后自立。为石敬瑭借契丹兵灭之。浅輭:浅薄软弱,輭,同“软”。[5]契丹:源于东胡,北魏时建国,五代初始强,改国号为辽。后被金所灭。[6]知远争之而不胜:以上史实见《资治通鉴后晋纪一》。王夫之《桑维翰论》即据之而发。[7]女直:即“女真”,古代少数民族名,五代时称女真,后属于辽,因避辽主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后建立金朝,亡于蒙古。[8]胥:相与,皆。[9]尸:主。刘知远出谋划策来鼓励石敬瑭谋反,倚仗山河险要,依靠兵马强壮,并且知道李从珂的浅薄、懦弱,势力不难推倒,这样的计谋就确定了。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瑭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桑维翰的计策,割地称臣,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于是把百姓的生命、五帝三王的规矩都付之东流。契丹变弱小,女真乘机壮大;女真变弱小,蒙古乘机壮大;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百姓都沦落为夷狄的奴隶。这不是石敬瑭当初的想法,恰恰是桑维翰主使他这样。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之廷[10],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
本文标题: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1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