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用表面活性剂(俗名)1.雷米邦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N-油酰多缩氨基酸钠。制备:油酰氯与蛋白质水解物缩合而成。性能:在硬水或碱性溶液中很稳定,有很好的钙皂分散能力;在弱酸性溶液中稳定,具良好的保护胶体及乳化性能,去污能力极好。用途:丝绸精练剂、直接染料匀染剂、丝绸羊毛洗涤剂、纤维保护剂、柔软剂、润湿剂、净洗剂,又是制革皮毛行业的脱脂剂、加脂助剂等。2、拉开粉BX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二异丁基萘磺酸钠。性能:具有很好的润湿、扩散和乳化能力。用途:常用作润湿、渗透剂,匀染剂。也用于制革、造纸、农药等工业中。还能用作油漆和油墨工业的分散剂,合成橡胶工业的乳化剂。3、分散剂NNO结构: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制备:芳核磺化、芳烃磺酸和甲醛缩合。性能:表面活性下降,分散作用。用途:常作为不溶性染料的分散剂、填充剂和染色助剂。也可用作皮革工业的助鞣剂、橡胶工业乳胶的絮凝剂、建筑工业水泥的减水剂。4、渗透剂OT(琥珀酸酯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琥珀酸二异辛醇酯磺酸盐。制备:由仲辛醇和顺丁烯二酸酐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顺丁烯二酸双酯,然后以亚硫酸氢钠进行磺化处理而制得。性能:具有优良的渗透性能。用途:常用于织物的前处理加工中,处理棉、麻、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处理后的织物可不经精练直接进行漂白或染色,可改善因死棉造成的染疵。5、胰加漂T(烷基酰胺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制备:由油酰氯与N-甲基牛磺酸钠反应制得。性能:具有优良的润湿、扩散、洗涤作用。在酸、碱、硬水、金属盐、氧化剂等溶液中都比较稳定,具有优异的去污、渗透、乳化、钙皂扩散能力。用途:羊毛制品的净洗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的匀染剂和染色后的皂洗润湿剂。6、平平加o—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性能:易溶于水,对硬水,酸,碱稳定,耐热,耐重金属盐具有优良的扩散、乳化、净洗、润湿性能。用途:乳化剂、匀染剂、剥色剂、印花半防染剂、增艳剂。7、硅油:聚硅氧烷,烷氧基:疏水剂。性能:有较高的耐热性,稳定性,表面张力低。耐高低温性能,粘度特性,界面特性,化学性质,生理相溶性。用途:用于提高亲水性,改善润湿性,抗静电性,平滑性以及手感防止粘连。基本概念1.染整助剂定义:指用于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中,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或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品。2.染整加工过程及助剂: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3.界面与表面的概念: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界面,包括气-液、液-液、气-固、液-固和固-固五种界面。一相为气体的界面称为表面,包括气-液、气-固两种表面。4.表面张力的概念:气-液两相界面表面层分子受到向内的拉力,使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即C4H9C4H9SO3NaONaC17H33CONCHCOR1R2n液体表面仿佛存在一层紧绷的液膜,在膜内处处存在的使膜紧绷的力即为表面张力。5.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分子间实际存在的收缩表面的力。以力学平衡的方法解决流体界面的问题。表面自由能是形成一个单位的新表面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加,便于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处理界面问题。6.凸面的曲率半径取正值,凹面的曲率半径取负值。凸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液体,凹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气体,即附加压力总是指向球面的球心。7.表面活性剂定义为:加入很少量时就能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并能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8.任何一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基团所组成,一种是非极性的易溶于油的疏水(亲油)基;另一种是极性的易溶于水的亲水基,两种基团分处于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结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两亲分子,具有既亲油又亲水的两亲性质。9.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以亲水基的结构性质为依据: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能否电离出离子或电离出何种离子进行分类10.把溶质分子在表面层中的浓度与在本体溶液中的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作溶液的表面吸附现象。11.吸附机理:如果在表面层中溶质分子比溶剂分子所受到的指向溶液内部的引力要小些,则这种溶质的溶入将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小。而且,溶质分子将倾向于在表面层中相对地浓集,以求更多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更多地降低溶液的表面能,因此,产生了溶质分子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本体溶液中的浓度大的现象。12、吸附方式:离子交换吸附,离子对吸附,氢键吸附,电子极化吸附,色散力吸附,疏水作用吸附。13.形成胶束: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时,表面活性剂以单分子状态吸附在溶液表面,使界面自由能减少,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超过一定浓度时,表面定向吸附达到饱和,从水中排斥就意味着形成聚集物即形成胶束。随浓度的增大只增加胶束的个数,而不改变胶束的大小。14.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即表面活性剂从单个分子或离子开始聚集,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cmc越小,则表示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值所需的浓度越低,说明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越高。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突变点,cmc越低,说明表面活性剂起到润湿、乳化、增溶、洗涤等作用所需的浓度越低。15.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在温度较低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慢慢增大,当温度达到某一定值后,溶解度会急剧上升,这种现象称为Krafft现象,相应的温度称为Krafft点即KP值。16.cp值:逐渐加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当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呈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之为浊点即CP值。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与疏水基的比例关系。当分子中环氧乙烷加成数一定时,疏水基碳数愈长,浊点愈低。当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疏水基一定时,浊点随聚氧乙烯加成数的增加而升高。17.亲疏平衡值(HLB值):分子中亲油和亲水的这两个相反基团的大小和力量的平衡。均以石蜡的HLB=0,油酸的HLB=1,油酸钾的HLB=2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40作为基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l~40之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18.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润湿性能的影响:在直链烷烃表面活性剂中,如果亲水基在分子的末端,则疏水基有8~14个碳原子者,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直链烷基硫酸钠的润湿性能在C12~C14时达到最佳,增加或减少碳原子数,润湿性能均将下降。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疏水基原子数为10时,润湿性能最为优良。在很低的浓度下,长链的表面活性剂比短链的常具有更好润湿性能,因为长链的降低表面张力更大。20.接触角的大小可以作为润湿过程的判据。沾湿自发进行的条件为:θ≤180º;浸湿自发进行的条件为:θ≤90º;铺展自发进行的条件为:θ≤0º或不存在。一般地,将θ=90º定为润湿与否的标准。21.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取决于构成表面外层的原子团的性质和排列情况。各种表面的组成可分为几类,其润湿性能的强弱顺序如下:金属等无机物含有其它杂原子的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碳氟化合物。22.(一)乳状液的概念:互不相容的两液相中的某一相以微滴状(或液晶)形式分散于另一相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外相是水相,内相是油相的乳状液叫做水包油型乳状液,常表示为O/W型;外相是油相,内相是水相的乳状液叫做油包水型乳状液,常表示为W/O型。(二)、.乳化剂的作用:1)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2)形成界面保护膜。3)对分散相的增溶作用。(三)分散作用:固体以微粒状分散于液体中并保持稳定的过程称为分散。分散剂分散作用:(1)促进研磨的效果。②对粉末的润湿作用。③防止凝聚作用。23.转相:当决定乳状液类型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乳状液的类型将发生改变的现象。24.泡沫是一种由大量气体分散于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其中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表面张力:降低表面张力,体系能量下降,对于泡沫的形成有利。液体的表面张力不是泡沫稳定的决定因素。液膜强度:表面膜的强度与表面吸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相互作用大者膜强度亦大。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加入脂肪醇等极性有机物时,构成表面混合膜,混合膜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表面膜强度增大,泡沫稳定性增加。溶液粘度:若形成泡沫的液体本身的粘度较大,则液膜中的液体也不易排出,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当泡沫的液膜受到冲击时,会发生局部变薄现象。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泡沫的稳定性有影响,表面活性度浓度较高时(cmc较多),泡沫稳定性反而差。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气体透过性与表面吸附膜的紧密程度有关,表面吸附分子排列越紧密,则气体越难透过。表面粘度高者,气体透过性低,泡沫稳定性好。表面电荷的影响:表面双电层的存在,当液膜变薄至一定程度,两个表面的电相斥开始显著起作用,防止液膜进一步变薄,以防止液膜变薄及至破裂。25.洗涤的概念:洗涤作用是指自固体(又称为作基体)表面上去除污垢的过程,它包括机械作用及表面物理化学作用。液体污垢的去除机理:液体油污的的去除是通过洗涤液优先润湿表面,而使油污卷缩起来的“卷缩”机理来实现的。26.防止油污的再沾污:表面活性剂在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基体表面,疏水基朝向基体,而亲水基朝向水相,提高基体表面的亲水性,防止油污对基体表面的润湿和再沾污。乳化作用:形成O/W型乳状液,阻止油污的再沉积。增溶作用:将油污增溶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中。27.增溶作用的概念: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后,具有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能力,且溶液呈透明状,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28.酶的本质:酶是一种蛋白质。酶蛋白的三种组成形式:1.单体酶、2.寡聚酶、3.多酶体系。种类: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3)水解酶、(4)裂解酶、(5)异构酶、(6)加和酶。29.酶催化作用的特性1.极高的催化效率。2.高的专一性:①结构专一性,②立体异构专一性。3.酶催化作用的温和性。4.酶催化活性的可控性。30.酶的活性部位:酶分子的催化作用只发生在酶分子的一小部位上,这个部位称为活性部位或活性中心。活性部位处在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槽内,在此发生和底物的结合和对底物起催化作用,所以又可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结合部位决定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催化部位决定酶的催化活力和专一性。31.一、酶的生产:1.提取分离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从含丰富酶的原料中将酶提取出来,再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过程。2.生物合成法:利用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获取人们所需酶的技术过程。3.化学合成法。二、常用生物酶:1.淀粉酶,2.蛋白酶,3.纤维素酶,4.半纤维素酶,5.果胶酶,6.脂肪酶,7.过氧化氢酶,8.漆酶。32.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结构单元以一定方式重复连接而成的大分子。高分子链的几何形状(1)线型聚合物,(2)支链型,(3)体型聚合物(最稳定):线型高分子之间以化学键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不溶解,不熔融。33.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性能和溶液特性:1.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性能:随着溶胀进行到一定程度,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作用力减小,线性高分子将分散于溶剂中的过程。溶解过程缓慢,过程分阶段进行,完全溶解之间都有溶胀过程。2.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特性:1)高分子溶液都是均相、热力学平衡、稳定的分散体系。2)溶液黏度较浓度相同的低分子化合物溶液高得多,且不稳定。3)大多数高聚物浓溶液能抽丝或成膜。4)高分子溶液具有胶凝作用。5)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性质。34.天然高分子:淀粉改性物,纤维素醚,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合成高分子: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物,聚氨酯,有机硅类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36.前处理的目的:在使坯布受损很小的条件下,除去织物上的各类杂质,使坯织物成为洁白、柔软并有良好润湿性能的染印半制品。前处理助剂的作用:提高前处理产品的质量,缩短加工时间,简化工艺过程,节约能源消耗,保护纤维不受损伤。37、精练剂的组成:(1)主要组份: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辅助组分:消泡剂、电解质、螯合分散剂、助溶剂、纤维保护剂等等。
本文标题:染整助剂考点新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1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