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湘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全集
湖南版小学美术11册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外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开扩艺术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2.使学生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3.通过对外国反映儿童生活作品及风景、静物作品的了解与欣赏,培养儿童珍惜社会主义的幸福童年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1)搜集外国反映儿童生活或风景、静物绘画作品的印刷品、幻灯片、音像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2)幻灯机、银幕或录像机、电视机、收录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2.学具:教材。(四)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它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或白然环境美。教材选择了一些与高年级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或容易被理解接受的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绘画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开扩学生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2、引导学生欣赏:本课共选印了6幅作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3幅作品是静物和风景画。其中有马蒂斯的《金鱼》.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清澈的湖》以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工厂》。第二部分的3幅作品是人物画,有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反映饥饿中的母子情的《面包》,马奈{吹笛的男孩》,还有反映前苏联儿童学生生活的《又是—个两分》。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异彩纷呈。3、对每件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金鱼》马蒂斯(法国)这件作品是法国画家、野兽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马蒂斯(1869—1954年)于1911年所作。现藏于莫斯科昔希金博物馆。这幅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可以看出,画家热衷于东方艺术的风格之探索,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色彩的协调。特别有趣的是,画家描绘出玻璃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透明的鱼缸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察时与透过玻璃缸所见到的鱼儿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细节被画家敏锐地注意到了,并十分巧妙地加以表现。从静物画的意义来讲,画家不是描绘死鱼死虾,而是自由游动于水中的活鱼画家以概括的手法,明快的色调,抒情地表现出这司空见惯的静物那别具兴味的诗意、《工厂》毕加索(西班牙)《工厂》又名《奥尔塔的工厂》,为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1909年所作的立体主义作品。现收藏干莱格特•海米秦吉州。画家通过对法国绘画传统技巧的研究,认为:“塞尚并没有真正地去画苹果,他画的是这些圆形上的空间的重量。”1908年,他曾摹仿塞尚的画法,画过一组静物,并结识厂勃拉克,开始研究立体主义,1909年,他的第一批立体主义作品问世了,《奥尔塔的工厂》是其中的一幅。《清澈的湖》东山魁夷(日本)东山魁夷(1918~)是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他把日本画的艺术传统与西洋绘画技巧熔于一炉,创作了很多意趣盎然、抒悄色彩浓重的风景画。这些优美的景色既来自大自然,又是自然美的高度升华。《面包》珂勒惠支(德国)凯绥。珂勒惠文(1867~1945年)是德国著名女版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珂勒惠文曾刻画了一套表现无产阶级生活处境的三部曲——《失业》、《饥饿》、〈婴儿的死亡》。《面包》是其中最忧伤、最悲痛的饥饿形象之一。《又是一个两分》列歇特尼柯夫(苏联)这幅作品是苏联画家列歇特尼柯夫(1906—•?年)1952午创作的油画作品。现藏特列嘉柯夫画廊。画家曾多次热情、生动而迷人地描绘过孩子们的生活,此画是其中最成功和最有影响的一幅优秀作品。《吹笛的男孩》马奈(法国)。这幅作品是印象画派的先驱者马奈(1832--1883年)作于1866年的油画作品,现藏巴黎卢浮尔美术馆。吹笛的男孩穿着近卫军乐队的制服,宽松的红色裤子,配着蓝绿色的上衣以及帽子,显得十分潇洒英俊。画家很注意刻画吹笛子的动作以及性格特征,给人以一种天真而略带稚气的感觉。画家为突出人物造型,l—分注重人物的外轮廓线,背景的处理也非常概括,他抛弃了常用的暗背景和强烈明暗对比的光影规律,浅灰色调的背景在画面色块对比中,使人物形象十分突出。3.充分利用收集到的一些有关外国绘画作品的挂图图片,以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4.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看幻灯、录像、播放有关乐曲,创设立体的审美情境。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献给教师节的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命题画创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2.通过以绘画形式对教师节的祝贺,培养学生热爱与尊敬老师,发奋学习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启发引导学生选择好表达主题的内容与形式,把握好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形、神特征。难点:以恰当的画面形式表现主题。三、教学准备白纸,水彩笔或蜡笔、水彩颜料,范画等。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二)新授:1.提问导人新课。(1)回忆你最尊敬最喜爱的一位老师(或回忆你与老师的生活中最难忘的几件事)。(2)谈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你的想法或感受。(3)我们怎样向老师表达节日的祝贺呢?回忆、讨论三分钟后逐个回答。2.欣赏照片及学生作品。3.再思考两分钟,说出你的构思并讲评。简单画出你的构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思考:①题材②绘画方式③主体形象的位置④色彩的表现。(三)学生做作业,教师行间辅导。用自己的画向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肖形印章(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印章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习肖形印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作业习惯和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良好情感。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想象和表现形象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难点:对朱文、白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刻制方法的理解与正确地运用。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印章若干枚,朱文、白文印章放大范图或幻灯片,刻刀,肥皂,印泥。学具:刻刀或小刀片,肥皂或橡皮,印泥,毛笔或彩色水笔,作业纸。四、教学程序(一)导人新课。1.教师出示印章实物,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刻印章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教师出示肖形印纹的放大范图(或幻灯片)。提问:这几幅放大的印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直观识别肖形印章。)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大家想不想学习刻印呢?(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随堂欣赏、讨论。(1)学生观赏、分析课本中所列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2)教师出示朱文、白文肖形印章范作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朱:红色的意思。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需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2.讲授刻印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技术要求。(1)材料准备。技术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这一步骤可以在课前准备好)。(2)描绘印纹。此时,须提醒学生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朱文或白文)。(3)执刀刻制。教师演示。同时讲授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4)授色盖印技术要求:授色须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且不能移动印章。3.学生作业。教师随堂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三)课堂小结1.讲评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努力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中国画山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画山石的画法步骤,进一步体会笔墨趣味。2.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之情,提高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山石的结构。2.画山石的笔墨技法。难点:中国画笔墨水份控制及浓淡变化。三、教学准备宣纸,中国画用品,中国山水画资料。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和纪律。(二)讲授新课。1.出示山水画资料,欣赏分析。2.中国画在绘画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山水画在表现自然风貌,山川大地方面有其独特的手法,是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结晶,是东方人对自然风景独有的认识。这么美丽的风景主要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画面?(要求学生讲出山石及其变化)3.揭示课题:中国画山石(板书)4.教师讲述。山石是中国山水画基础,画好山水画首先要学好山石的画法,先从石的练习人手。石头结构简析:石头是立体的东西,古人云“石分三面”,所谓“三面”,就是说它有着体积上的起伏凸凹。5.教师笔墨演示,结合讲述。画石法: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毛笔先蘸淡墨,笔尖蘸浓墨,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总体上毛笔含水量不能多,含水量过多,不宜表现石头“坚硬”的质感。画石的运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以中锋或侧锋线条勾画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要有力,在背光部位用短笔,短线条皴染以表现石头的体积感,皴染笔宜下部多,上部少,下部为背光,上部为受光。画山法:山如同扩大了的石头,与石头画法较接近;山的主体部分或近山及山峰宜实,远山及山脚处宜虚和淡,以衬托山体的气势。画山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1)勾线法:毛笔蘸上淡墨,笔尖蘸浓墨,笔上水墨含量宜少,用中锋或侧锋勾线,从主要山峰开始,至山体各部,注意山峰间的大小高低变化,山坡脚线条宜自然虚淡,待画面干后,可根据画面需要着色,如土坡山可用赭石和淡墨染色,岩石山用青蓝和淡墨染色。(2)点垛法:毛笔蘸淡墨加淡彩(青蓝色)笔尖蘸浓墨,笔上水墨总体含量稍满,从山峰开始至山坡脚,大笔墨一气呵成。注意各山峰间墨色的浓淡变化及山体前后气势,控制好笔端水份,不可将山画成一团“糊”状,如同一块“黑板”。石分三面生阴阳,干湿浓淡要变化,山有高低写好峰,上实下虚自然成。(板书)(三)讲述作业要求。把握好山石大形和气势,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用多种变化的笔墨练习画山石。教师巡视指导。(四)小结谈话。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中国画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树的表现方法和步骤。练习和体验用干湿浓淡笔墨画树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中国画画树的方法和步骤。难点:恰当地掌握画树的用笔用墨方法。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山水画(有树的)范画,中国画画具(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水),国画演示板,各种不同树型的画法范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三张,废报纸每人一张。四、教学过程(一)提问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山水画山石的画法,山水画中除山石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外,树也是经常表现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二)分析特征。树由哪些部分构成?(枝、干、叶等)学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千株树万株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根据树的生长规律,是先长主干再分枝叶,那么我们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宴王、再分枝,最后点叶。(板书)(三)示范画树。在国画示范板上示范画树:立干: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欹、直、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示范: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而采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要注意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姿,富有生气。对于不同质的树干,可采用恰当的皴法来表现。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即画树要以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由于树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把树枝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示范简单的树枝画法于展示板,再出示特征明显的鹿角法图和蟹爪法图)一株树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板书)点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展示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
本文标题:湘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全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5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