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编号:25授课对象系别:护理系层次:三年专班级: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示教□其他□课程类型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其他□题目第十四章前庭蜗器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熟悉鼓膜的位置、分布和形态,骨迷路的三个部分的形态,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了解外耳的分部及结构特点,中耳的组成,鼓室六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听小骨的名称、排列关系,咽鼓管、乳突小房的位置,内耳的位置和分部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及其机能,声波传导的途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时间分配(分钟)提问/举例/教具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第十四章前庭蜗器第一节外耳第二节中耳一.鼓室二.咽鼓管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第三节内耳一.骨迷路二.膜迷路三.声音的传导小结、布置复习和预习*#*##1010253510提问:1、眼球壁的构造2、眼球内容物的组成3、眼的屈光装置4、房水循环及其临床意义教具:自制CAI课件模型、黑板画、讨论、思考题、作业:1、检查成人和幼儿鼓膜时,应如何牵拉耳廓?为什么?2、声波的传导途径?3、咽部炎症等病症时,为何有人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参考书目:人体解剖学刘文庆第二版第四篇感觉器P209-216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第五版第十三、十四章P291-30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1页【教学课题】第十四章前庭蜗器(耳)【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CAI课件、黑板画【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外耳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熟悉鼓膜的位置、分布和形态。(二)了解中耳的组成。(三)了解鼓室六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听小骨的名称、排列关系。(四)了解咽鼓管、乳突小房的位置。(五)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六)熟悉骨迷路的三个部分的形态。(七)熟悉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了解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及其机能。(八)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教学重点]中耳和内耳的位置、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教学难点]鼓室的形态、骨迷路与膜迷路的组成【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复习提问5、眼球壁的构造6、眼球内容物的组成7、眼的屈光装置8、房水循环及其临床意义导入新课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2页第十四章前庭蜗器(耳)前庭蜗器由前庭器和蜗器两部分组成。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有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第一节外耳一.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一)耳郭1.结构:上方的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由结缔组织、脂肪及皮肤组织组成,为耳垂。2.作用:收集声波。(二)外耳道1.位置:由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2.5cm。2.分部:软骨部占外侧1/3,骨部占内侧2/3。3.弯曲:由外向内: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然后弯向前下。做检查时可将耳郭向后上方牵拉,即可拉直外耳道观察鼓膜。4.结构:(1)外耳道皮肤较薄,在软骨部含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耵聍腺可分泌耵聍。(2)外耳道皮下组织少,故皮肤与软骨膜及鼓膜相贴甚紧,外耳道炎症肿胀时疼痛剧烈。(三)鼓膜1.位置:位于外耳道底与鼓膜之间。其位置向前外倾斜,与外耳道底约呈45度角。2.形态: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形似漏斗。中心向内凹陷,为鼓膜脐,是锤骨柄末端的附着处。上1/4的三角形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活体为红色。下3/4的鼓膜坚实紧张,称为紧张部。活体为灰白色。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3页第二节中耳一.中耳主要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窦、乳突小房。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一)鼓室1.位置: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2.毗邻和交通: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卵圆窗和蜗窗与内耳相连。经咽鼓管通鼻咽部,经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3.鼓室的壁:(1)上壁鼓室盖壁→颅中窝(2)下壁颈静脉壁(3)前壁颈动脉壁,其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4)后壁乳突壁(5)外侧壁主要由鼓膜组成,为鼓膜壁。(6)内侧壁是内耳的外侧壁,称迷路壁。此壁中部隆起,称岬。岬的后上方有卵圆形的孔,称前庭窗,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孔,称蜗窗,此窗有膜封闭,称第二鼓膜。此外还有上壁、下壁、前壁、后壁。4.鼓室的内容物:主要有3块听小骨,由外至内为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形成听小骨链,连于鼓膜和前庭窗之间。(二)咽鼓管连于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使鼓室和外界的大气压相等。内侧端的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下鼻甲的后下方。在鼓室端的开口为咽鼓管的鼓室口。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管径也相对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是鼓室向后的延伸部。乳突窦是鼓室和乳突之间的空腔,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与乳突小房相连。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4页第三节内耳位于颞骨岩部骨质内,在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又称迷路。迷路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为颞骨岩部内的骨性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道。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一)骨迷路骨迷路有致密骨质构成。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三者彼此相通。1.前庭(1)位置:位于骨迷路的中部,略似椭圆形的腔隙。(2)交通:后上方与3个半规管相通。前下方通耳蜗。(3)壁: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即内耳道底,有神经穿入的许多小孔。2.骨半规管(1)位置:前庭的后上方,有3个,即前骨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它们互相垂直。(2)形态:每个骨半规管呈“C”形,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膨大为骨壶腹。但前、后骨半规管各有一个脚合成一个总骨脚,因此3个半规管只有5个开口,通于前庭。3.耳蜗(1)位置:位于前庭的前下方,是一个卷曲的骨管,形似蜗牛壳。耳蜗的顶端称蜗顶,朝向前外方。底端称蜗底,朝向后外方,对着内耳道底。(2)结构:耳蜗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卷曲两圈半构成。蜗轴位于耳蜗的中央,骨质疏松,有血管和神经穿行其间。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入蜗螺旋管内,此板约达蜗螺旋管腔的一半,其缺损处由膜迷路填补封闭,将蜗螺旋管分为上、下两半。上半称前庭阶,下半称鼓阶。(3)交通:前庭阶通向前庭窗,鼓阶通蜗窗。二者在蜗顶处借蜗孔彼此相通。(二)膜迷路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膜迷路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5页1.膜半规管在骨半规管内,形状类似骨半规管。在骨壶腹内也有相应膜壶腹,在膜壶腹的壁上有隆起称壶腹嵴(共3个)。壶腹嵴为位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刺激。2.椭圆囊和球囊(1)位于前庭内,椭圆囊在后上方,球囊在前下方。(2)交通:椭圆囊的后壁有膜半规管的5个开口,前壁有椭圆球囊管接球囊。球囊下端以连合管连于蜗管。(3)感受器:在椭圆囊的底部有椭圆囊斑;球囊的前壁有球囊斑。二者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椭圆囊斑、球囊斑和三个壶腹嵴合称为前庭器。3.蜗管(1)位置:在耳蜗内。(2)交通:蜗管的顶端为盲端,下端借连合管连于球囊。(3)构造:横切面呈三角形,位于前庭阶和鼓阶之间。上壁:前庭壁(前庭膜),把前庭阶和蜗管隔开;外侧壁:与骨螺旋管外侧壁的骨膜相结合,含丰富血管;下壁:为骨螺旋板和蜗管鼓壁(螺旋膜),后者又称基底膜,与鼓阶相隔。(4)听觉感受器:在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声音的传导途径(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门→外耳道→振动鼓膜→锤骨→砧骨→镫骨→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摆动→内耳(前庭窗→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扩展知识:中耳炎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腔胫相对较大,流质食物易从咽鼓管流入中耳,咽部的感染也易沿此管进入鼓室,发生化脓性感染称中耳炎,是幼儿常见的病症,中耳炎时,脓液可穿透鼓膜向外流出:向后经乳突壁延至乳突小房造成乳突炎;鼓室的化脓性炎症向上可穿破颅骨侵入颅内,造成耳源性脑脓肿。小结【复习思考题】1、检查成人和幼儿鼓膜时,应如何牵拉耳廓?为什么?2、声波的传导途径?3、咽部炎症等病症时,为何有人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布置预习:实验课
本文标题: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6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