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真题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A.文化现象B.文化内涵C.文化事象D.文化思潮2.历史上,青藏髙原地区曾居住过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4.《诗经》编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汉朝D.唐朝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A.元代末期B.明代中叶C.清朝中叶D.民国初年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A.孝廉制度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D.官吏选拔制度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A.黄帝、鲧、高辛、尧、舜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A.民间推选制B.官员举荐制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D.门阀世族世袭制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A.人定胜天的观念B.物竞天择的观念C.天人之分的观念D.天人合一的观念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A.岩壁文B.石鼓文C.青铜文D.甲骨文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A.唐代初年B.北宋初年C.明代初年D.清代中期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A.水利开发B.农具应用C.农业政策D.农耕灌溉18.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A.商代B.周代C.汉代D.晋代19.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A.“无常”B.“中庸”C.“诚信”D.“忠君”20.就文字的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A.表意文字B.表音文字C.表情文字D.表征文字21.提出“行先知后”说的是A.王夫之B.王阳明C.朱熹D.程颐22.1553年(明嘉靖三十年)以暴晒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A.荷兰人B.法国人C.英国人D.葡萄牙人23.性善论出自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24.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A.加冠B.及笄C.大功D.齐衰25.语言崇拜源于A.文学B.艺术C.巫术D.医术2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实现中国经济伟大腾飞C.实现社会主义27.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A.太阳神B.祖先神C.土地神D.河神2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段话出自A.康有为B.孙中山C.梁启超D.鲁迅29.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A.荀子B.孔子C.朱熹D.程颐30.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全盛时代在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古遗址B.壁画C.文献D.历史文化名城E.传统戏曲32.中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A.市B.墟C.集D.会E.场33.天神祭祀包括A.天帝祭祀B.山川祭祀C.日月星辰祭祀D.气象神祭祀E.社稷祭祀34.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A.木刻B.篆刻C.珠算D.皮影戏E.藏戏35.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条件是A.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B.人类语言的产生C.人类具备制造工具的能力D.人类物质条件的改善E.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6.文化遗产37.语言崇拜38.“五常”39.民族40.九品中正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简述周公赋予农耕活动的政治含义。42.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43.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4.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45.简述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46.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7.以中国古代社会和希腊古代社会为例,论述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形态的差异。48.试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毎小题1分,共30分。1.C2.D3.C4.A5.B6.C7.C8.C9.A10.B11.C12.C13.D14.D15.B16.B17.D18.B19.B20.A21.A22.D23.C24.A25.C26.B27.B28.B29.A3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BCD32.ABCD33.ACD54.BCDE35.BC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6、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1分)这些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1分)37、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2分)38、即中国封建伦理的五种道德规范,(1分)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1分)39、通常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2分)40、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1分)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3分)一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2分)42、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1分)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2分)二是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者,安于本分。(2分)43、它主要包括仁爱孝悌、(1分)重义轻利、(1分)谦和礼让、(1分)真诚有信。(1分)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1分)44、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1分)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1分)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分)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语言的演变方向。(1分)45、先秦儒学、两汉经学(1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1分)、宋明理学、乾嘉汉学(1分)以及近代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东西文化和学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2)46、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只设进士一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等考试内容、改变经义、论、策。(2分)进士一科的设立与对经义考试的重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分)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是科举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7、希腊早期的社会也是建立在学员宗族基础之上的,但希腊人生活在多岛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很早就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生活方式,为冲破蒙昧时代的血缘纽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分)因此,希腊较早进入了以地域与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2分)古代中国地域辽阔,很早开始了定居式的农业,农业活动范围狭小,人们聚族而居,固定的生活使人们缺少突破血缘关系的内在动力。(2分)当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的建立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时,原始的氏族组织、机构并没有瓦解,它只是在功能上适应了新的需要。(2分)当商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其统治部族内部仍保留着氏族组织,氏族血缘组织与社会组织有着密切联系,同姓宗族成为商朝社会的支配力量,商王国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商族共同体内的亲族组织是统一的。(2分)48、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占有主导地位,给予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长远而广泛地影响。(1分)这种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促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2分)第二,促进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2分)第三,促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2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负面的影响。(1分)如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1分)过度强调社会的和谐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等。(1分)
本文标题: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7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