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OC9)(1)
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了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问题。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完善经济保障、优化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保险和社会保障也提出了很高的现实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现实要求是:诚信发展、稳健发展、深化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事业的现实要求是:机制理顺、财务稳健、调节有效。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保险和社会保障在谈到2006年要着重做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拓宽服务领域;要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要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的监管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说明,谈到“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二、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保险和社会保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论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中可以读出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完善经济保障、优化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一)完善经济保障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完善经济保障方面有两层基本含义:1.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是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安全经济保障的重要内容,而个人、家庭和企业的经济安全又是良性健康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古以来,风险就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人类一直在与各类风险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一直到近两个世纪,随着现代商业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个覆盖广泛、运转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才逐步建立起来。保险和社会保障在风险分担方面能够发挥天然而独特的作用。2.塑造稳定收支预期《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06年的工作重点时,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论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的: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措施有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等;扩大内需的基本思路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等;稳定居民支出预期的一个重要途径即是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由此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一道,是构成一国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稳定收支预期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超越了传统的关于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完善经济保障”方面的论述,不仅蕴含着通过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来应对灾害损失的内容,而且强调通过塑造稳定收支预期来增加消费和拉动经济发展,从而拓展了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完善经济保障”方面的内涵。(二)优化经济发展保险和社会保障在优化经济发展方面有两层基本含义:1.担当资金融通媒介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所谓金融,即资金融通之意。保险业是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在资金融通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从国际经验看,保险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稳定的来源,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资本和劳动、土地等一道构成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但资本匮乏的国家,资金融通和资本供给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特殊意义更加凸显。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将保险业视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述“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时,专门谈到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拓宽服务领域。2.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时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论及加快发展保险业的:“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之一即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从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看,随着一国经济发展,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将不断提高。2005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增长情况,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33.9%增加到近年的高于40%的水平。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的发展力量不可忽视。据研究显示,未来5—15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保险业将以比GDP更快的速度增长。所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保险业责无旁贷。此外,社会保障也与金融服务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通过企业年金带动金融服务业的增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未来长期发展趋势看,虽然保险业的增长以及与社会保障相关的金融业的增长不会是短期爆发式增长,但却会是一股长期持续的增长力量,它们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超越了传统的关于保险和社会保障在“优化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述,不仅蕴含着通过担当资金融通媒介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容,而且强调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产业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拓展了保险和社会保障在“优化经济发展”方面的内涵。(三)增进社会和谐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增进社会和谐方面有两层基本含义:1.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社会收入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收入分配从大的类别来看有三类:一是市场分配、二是政府分配、三是道德分配。市场分配指的是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收入分配,是基础性分配;政府分配指的是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手段进行收入分配调节,是调节性分配;道德分配指的是通过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手段进行收入分配补充,是补充性分配。在任何社会,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道德分配总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在任何经济中,市场分配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政府分配总是一种必要的调节;再进一步,即使市场分配尽善尽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也可能使初始公平的收入分配失去平衡。在这些情形中,商业保险和包含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项目的社会保障总是有着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分配社会财富,进行社会收入再分配,协调社会矛盾冲突。2.承担社会道义责任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时是这样论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措施之一即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是为了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经济保障。许多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的传统哲学认为,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对其自身的经济保障负主要责任。在奉行“自由企业制度”和“个人独立精神”的纯粹自由化的经济体系中,如果有社会成员决定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参加任何经济保障计划,那幺他们就应该自己承担因这种决策所带来的后果,换言之,如果因为个人短视甚至不负责任而造成自己生活困难,社会不应该再向他们提供任何救助。但是,这不是人类理想社会所奉行的价值理念。在人类理想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拥有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只有保障了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发展权,社会才可能和谐。这正是“社会道义责任”含义之所在,也只有承担了道义责任的社会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社会。社会保障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发展权、承担社会道义责任、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方面,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保险业一方面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其承担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行业特殊性,使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能做出很大的贡献,在自然灾害、人为灾祸以及其它特殊困难时期,保险业的诸多义举就是这方面的很好例证。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超越了传统的关于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增进社会和谐”方面的论述,不仅蕴含着通过促进社会公平分配来协调社会矛盾冲突的内容,而且强调通过承担社会道义责任来建设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从而拓展了保险和社会保障在“增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内涵。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保险和社会保障的现实要求过去几年间,我国的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但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还不如人意。在2006年、“十一五”期间以至更长时期内,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应当如何发展、如何改革,才能真正发挥完善经济保障、优化经济发展和增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话题。(一)对保险业的要求从发挥保险业“完善经济保障、优化经济发展和增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现实要求是:诚信发展、稳健发展、深化发展。1.诚信发展商业保险是个人、家庭和企业构建其经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发展是对保险业的基础要求。诚信对任何一个产业都是立业之根本,对于保险业更是如此。保险公司销售给消费者的产品是保险单,保险单作为一张“纸”,可以说其本身是没有什幺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纸上载明的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承诺,消费者购买的也正是这份承诺。承诺能否兑现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保险公司是否讲诚信的问题。如果保险业在发展中不能坚持诚信发展,那幺,当发生保险事故、消费者期望从保险公司得到赔付时,期望就会落空。如果公众对保险业的诚信失去了信心,保险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如果这样,则不用说“塑造稳定收支预期”,就连“构建风险分担机制”都将化为泡影。2.稳健发展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虽有诸多不同,但同属金融业,稳健发展是对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业的基本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指出,“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在谈到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时指出,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保险业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通常扮演“风险管理者”的正面角色,但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好,它也可能制造新的风险,从而扮演“风险制造者”的负面角色,带来可怕的“乘数破坏效应”。因此,“以自身的稳健来保障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成为保险业的重要“制度责任”。保险业只有在保证自身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担当资金融通媒介”,才能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产业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发挥保险业“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3.深化发展过去20多年,保险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如果说过去20年更多强调的是数量和速度方面的发展的话,那幺未来更应强调的是质量和结构方面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保险业发展时指出“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拓宽服务领域”。过去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经历了一个思路调整的过程,从原先强调数量和速度,过渡到当前强调质量和结构,强调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险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过去几年虽然保险业增长速度不慢,但在巨灾风险、农业风险和责任风险等社会重大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在“增进社会和谐”方面还很不如人意。所以“十一五”期间以至更长时期内,保险业不必强调超速发展(理想速度是保持比同期GDP快3—6个百分点),重点应当强调“推进保险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构建中国保险业发展新模式”。这是当前中国保险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二)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从发挥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经济保障、优化经济发展和增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事业的现实要求是:机制理顺、财务稳健、调节有效。1.机制理顺《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时指出,要“提高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参保率,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
本文标题: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OC9)(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