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梦桃源设计方案汇报俊山林深处,世外桃源家,梦桃源盛世大周生态餐厅位于洛阳龙门西山,交通便捷,距离市区车程十五分钟左右,占地面积约2500M2,斥资千万,由国内知名团队鼎力设计打造。梦桃源盛世大周生态餐厅的出世无疑将成为洛阳餐饮旅游界的一颗明珠。本餐厅摒弃了传统千篇一律的酒店装潢设计,采用了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餐饮为主,景观为辅,使餐厅同时具有餐饮功能、观赏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绿色食品推广功能、节能环保功能等。这里竹木亭阁,长廊环绕,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为就餐者提供了绿色、优美、舒适、悠闲、宜人的就餐环境,安全、可口的生态(有机)食品,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自然的江南水乡同时享受自然带来的愉悦。餐厅在功能分区上主要分为两个大区,餐饮区和多功能演艺区。演艺区的演艺大厅可同时容纳三百多人,演艺舞台采用了国内先进的LED声光电技术,目前在洛阳可以说是仅此一家。演艺区白天主要以承接大型婚宴为主;晚上以大型舞台演艺为亮点,吸引入住庄园的旅游团队和来洛的商旅散客的二次乃至多次消费。演艺剧目以武则天为核心文脉,以她与洛阳的一系列文化典故铺陈展开,让游客不出梦桃源便能“看遍”洛阳城。演艺剧目的流程大致如下(待后续完善)一、序幕LED背景显示屏展示历代十三朝(图文并茂):(画外音)洛阳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北有黄河天险,古称“炎黄子孙,根在洛阳”。洛、伊、瀍、涧四河环绕,穿成而过。洛阳不但有八大景、八小景,而且还保留很多名胜古迹:龙门石窟、少林寺、白马寺、关公寺庙等;还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自古曰:得中原者得天下。洛阳古称“天中”,先后有夏、商、周、汉、隋、唐等十三朝在此定都。历朝历代有九十多位皇帝在此登基谋霸业,其中属武则天最为突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登基后迁都洛阳,封洛阳为“神都”。二、剧目一(武则天登基)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三、剧目二(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于一年冬天,至上苑饮酒赏雪,酒后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诏令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第二天,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见牡丹未开,大怒之下,遂将牡丹从长安(西安)贬至洛阳。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出长安,仍至洛阳邙山。洛阳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武则天下令将牡丹扔到洛阳邙山,欲将牡丹绝种。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谁知道牡丹枝干虽被烧焦,到第二年春,反而开得更盛。这便是人们对牡丹更有偏爱,并赞之为“劲骨刚身”、“焦骨牡丹”。四、剧目三(武则天与白马寺的传说)唐太宗死后,武媚娘(武则天)作为太宗的嫔妃,都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薛怀义他原名冯小宝,在白马寺出家当和尚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二人因此相识。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掌权后就让冯小宝随便出入后宫,后来又把他的名字改为“怀义”,赐给他薛姓。薛怀义死后葬于白马寺,后武则天花重金重修白马寺。五、剧目四(武则天与龙门的传说)传说,有一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中。有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梓童(皇帝对后妃的爱称)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立刻抹开了眼泪。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一面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一面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奉先寺。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命人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大佛像塑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读照)”,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直到今天,龙门街上的老百姓还是这个叫法。六、剧目五(少林寺武术文化)待完整七、剧目六(武则天与洛阳水席牡丹燕菜的传说)洛阳“水席”的驰名,与著名的女皇武则天有关。据说,有一次武则天巡视洛阳,洛阳的地方长官就以“水席”供奉,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武则天品尝了这荤素混作、花样众多、清新可口的宴席,不仅自己赞叹不绝口,还询问陪侍的臣僚味道如何。臣子们见女皇喜欢,当然都随口附和。由于武则天的竭力推介水席就从民间进入了宫廷,每逢有什么喜庆大典,武则天总以水席犒赏臣下,登上了大雅之堂。臣僚们群起仿效,官场上的宴请,也多用水席,因此唐代就把水席称为“宫廷宴”、“官场席”。由于宫廷和官府的盛行,水席就更为普及了,制作技术,花样造型等也更丰富,更发展了。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称为“假燕菜”。所谓“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窝而制成的菜肴。这个作假的源头也发生在武则天身上。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一块菜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这个异常庞大的白萝卜,理所当然被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是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来一尝异味。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八、剧目七(地方特色曲目豫剧)九、尾声武则天与少林寺唐高宗和武周时期,少林寺进入了一个佛日增辉的时代。此时,唐先后灭掉了西突厥(658—659年)、百济(663年)、高句丽(668年)等国,版图空前广大,东自朝鲜半岛南端,西至咸海,北达贝加尔湖,南抵越南北部,国力日强,与西亚崛起的大食帝国(阿拉伯),成为世界上两个最繁荣、最富强的国家。唐高宗李治信奉佛、道,尤以佛教为念。他当太子的时候,就敬仰玄奘法师,曾为他作《述圣记》。显庆元年(656年)生皇子李显(中宗),他赐号“佛光王”,请玄奘为戒师。他还请玄奘就玉华宫译《大般若经》,并改宫为寺。显庆五年(660年),他下诏书从岐州法门寺迎“佛骨”至洛阳大内供养。麟德三年(666年),又令天下各州建寺、观各一所。咸亨三年(672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皇后驾临少林寺。擅长书法的唐高宗亲自用“飞白体”写下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个大字,并施舍幡幢、佛像及其它物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由王知敬用正楷书写,刻于碑石,字字贴金,号称“金字般若碑”。1980年于少林寺内出土了两通残碑,其一是题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石碑,刻于咸亨三年,王知敬书。残碑高200厘米,宽135厘米,厚17厘米,约为全碑的三分之二,可惜未见碑首。碑上的字很大,每字高约1.5厘米。这大概就是唐高宗所施的“金字般若碑”。碑首上应有唐高宗题写的飞白书,可惜至今未见。同来的武则天皇后则视察了为亡母杨氏(?~670)在少林寺所作的功德——十层的下生弥勒佛塔。此时该塔由于资金不足,尚未完工。武后见状,“万感兼集”。她自十二岁丧父,母女相依为命,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武元庆、武元爽也常常欺负她们。母亲虽也荣封过“应国夫人”、“代国夫人”、“荣国夫人”,但父亲武士*(577—635)去世后,一直寡居,含辛茹苦。杨氏去世时,追封了“太原王妃”,武士*追封了“太原王”,并将东都教义坊杨氏旧宅舍为“太原寺”(后移至积德坊,改名为“大福先寺”)。此时武后想到外间纷纷扬扬传说母亲与贺兰敏之乱伦,罪孽深重,更须超度,而母亲的三周年忌日将近,佛塔仍未峻工,不免悲恨叹息。此后不久,武后派侄儿武三思带着她的亲笔信及金币、丝绢等物到少林寺,恳请寺主和尚加紧修建,希望在母亲三周年的忌日,即673年九月甲申,终此功德。《少林寺志》依碑刻《大唐天后御制愿文》收录了这封感人肺腑的信。信中说:“弟子前随凤驾,过谒鹫岭,观宝塔以徘徊。睹先妃之净业熏修之所,犹未毕功,一见悲凉,万感兼集。攀光宝树,载深风树之哀;吊影珠泉,更集寒泉之思。弟子自维薄祜,镇切梵衿。每届秋期,倍轸推心之痛;炎凉递运,愈添切骨之哀。未极三旬,频钟二忌。恨乘时而更恨,悲践露而愈悲。虽托福田,少申荒恩。今欲续成先志,重整庄严,故遣三思赍金、绢等物往彼,就师平章,幸识斯意,即务修营。望及讳辰,终此功德……”《大唐天后御制愿文》残碑亦于1980年出土。残碑高76厘米,宽66厘米,厚18厘米。碑首六龙盘绕,碑边上绕以卷草纹。刻于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九月廿五日,由“司门郎中、太孙谘议王知敬”书。武后为亡母作功德之事,也见于《新唐书·武士*传》:“荣国卒,后出珍币,建浮图缴福。”《旧唐书·武承嗣传》也说:荣国夫人卒,武后出大内瑞锦为之造佛像追福。又据新罗国崔致远撰《法藏和尚传》,荣国夫人奄归冥路,武后广树福田,度僧若干,又舍宅为太原寺。法藏即于此时剃度为僧。这法藏(643—712)本是西域康国人,后来成为华严宗的开创者。武则天在少林寺为亡母杨氏所造的功德塔,推测就是西塔院内的“十级方塔”。这是一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塔,顶上有石制的仰覆莲花状覆钵及摩尼宝珠,形状很像西安的小雁塔。此塔第一层南向开门,塔额作“下生弥勒佛塔”。一层西侧面嵌有宋代石铭一方,实系后来补作的。石铭云:“上祝当今少帝(即宋哲宗,时虚龄十一岁)万岁,太皇太后(即宣仁圣烈皇太后高氏,1093年崩)、皇太后(即宋神宗高后,当时临朝称制)圣寿延远,安乐吉祥,国泰民康,荣生无恼。元丁卯(1087年)中秋,少林住山广庆谨志。”有人依据这方宋代刻铭而称此塔是宋代所造,其实不然。永淳元年七月,病重的唐高宗下令造“奉天宫”于嵩山之阳。次年正月及十一月,他两次幸“奉天宫”,祈祷于太上老君;又作飞白书,大写一个“飞”字,送到少林寺。寺僧将它摹写于寺壁之上。然而,佛道不祜,唐高宗于这年十二月“升遐”。武则天又为唐高宗追福,在少林寺大造功德。但具体项目不详。垂拱年间(685—688年),少林寺的冬竹抽笋,塔院后又有藤生,被视为祥瑞之兆。武周证圣中(695年),“圣神皇帝”武则天派中使送钱于藤生处,用以修理台阶,修缮“普光佛堂”。
本文标题:梦桃源餐厅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8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