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烟台市莱州一中2010级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
1莱州一中2010级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立论不同,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C.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立论不同,但都成为当时统治阶段的治国方略2.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3.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4.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5.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教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A.陈独秀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6.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德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A.同盟会员证B.“红军借谷证”C.“大跃进”邮票D.“公私合营”照片2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9.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0.《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③启蒙运动兴起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12.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良师B.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13.“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3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1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说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对马克思还没有全面了解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6.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念?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社会史观D.革命史观17.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18.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的C.农民申请D.农民领取战鼓敲得更响加入合作社承包合同书19.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B.提高了生产效率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D.破坏了国民经济20.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D.邓小平南方谈话立秋姓“资”还是姓“社”问题21.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22.浩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举办博螯论坛D.2010年上海世博会23.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快速的共同因素是①正确方针和路线的指导②经济体制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③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④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时期主题词“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5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62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27.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在发挥作用28.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紧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29.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C.世界市场一体化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30.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A.廉价商品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先进制度D.雄厚酱和高新科技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3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时期的__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2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座号(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32.(14分)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6分)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本文标题:烟台市莱州一中2010级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9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