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1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第一章概述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社会活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许多领域的经济增长,是最直接的经济拉动,交通运输完成了物和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是最基础的社会活动,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交通运输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在中省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延安交通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手抓公路养建,一手抓运输管理,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路网和运输体系,有力支撑和推动了延安乃至全省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延安交通运输按照总体规划和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公路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各项指标都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交通运输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十五”的基础上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时期,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编制好“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依照规划安排和指导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有关要求,及延安市政府关于认真搞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我们迅速成立组织机构,开展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二、编制依据1、国家和省市关于“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2、陕西省公路网总体规划;3、延安市公路网总体规划;4、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陕交函[2010]164号);5、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搞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延政发[2010]13号);26、陕西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对象为延安市区域内的公路建设养护、道路运输、场站建设、城市客运、水路运输、信息人才、安全和文明等方面内容。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公路、运输、水路、战备、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详细划分了13个专项规划(详见第六章),从交通运输领域的不同方面各个层次进行详尽的规划。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为“十二五”近期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基年为2011年,规划总年限五年。五、指导思想“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率先实现延安城乡统筹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贯彻中、省、市关于对“十二五”期发展目标的有关精神,坚持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协调快速发展,牢固树立服务人民、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事业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机制,努力构建和谐通畅、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全力提高公路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达到以公路为纽带,运输为目的,和其他行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从而推动延安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六、规划原则本规划围绕全面完善公路水路网络,建立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进行,既要有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诸多经济要素的快速流通,又要彰显以人为本和谐大交通的行业形象,规划既要基于延安市中长期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更要立足于“十一五”末的基础现状,坚持科学调查,理性规划。在规划的编制中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坚持调查研究、科学规划、总体适应的原则“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编制过程中,既要分析延安市和各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还要联系全市社会经济在全省总体中的排位与所占比重;既要掌握延安市及各县区自然和社会的有关条件与现状,还需了解全省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与水平状况;既要调查和研究延安市和各县区的交通运输现状与远近期规划,还需熟悉全市3和全省交通运输的整体现状与总体规划。要通过认真调查,把对象弄清楚,按照规划要求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整理出规划的项目和一些共性的、精简的东西。以使规划能够整体上科学合理,并且和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整体协调、总体适应。2、坚持实事求是、考虑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交通运输行业点多面广,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较多,规划的项目和对象也很多,从规划到实施还有后期的维护工作量都很大。规划时要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省市既有的大规划和长远规划,考虑建设和维护阶段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利于长远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考虑长远、适度超前,确保按规划完成后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符合时代特征发展的需求。3、坚持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完善网络的原则交通运输事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协调发展,规划要服从综合运输发展需要,注意与国防建设和战备相协调,与资源开发和旅游景点开发相协调,与保护环境相协调,与人才培养和文明建设相协调,建立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管道综合型运输网络体系,服从国、省、市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项目,建立和完善系统成熟的交通运输网络。4、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区,每个县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各有区别,形成了北五县以黄土梁峁、沟壑地形为主,石油、煤炭工业较发达、经济条件较好;东四县以黄土沟壑、临近黄河岩石丰富地质为主,农林业、养殖业较发达,经济条件较差;南四县以黄土塬区地形为主,林果业、深加工业较发达,经济条件略好的格局。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全局考虑,根据不同条件筛选出适合本地的项目,经济好的地区可以规划等级标准较高的项目,要结合革命圣地的特殊优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规划和建设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人民关注、群众实惠的项目,切实把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为公共运输提供有力的保障。5、坚持持续发展、分期安排、路运并举的原则结合规划区域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交通运输网布局具有合理的时间层次和空间层次,既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又从实际出发,做好分期规划,分期实施。同时,要注重建设和养护质量,4加强运输管理,探索在大交通环境下的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新思路,建立起符合现代化交通运输任务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做到公路和运输共同发展,共同为经济建设服务。6、坚持共同参与、精心服务、树立形象的原则交通运输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交通系统下设部门和单位较多,服务的对象也很多很复杂,那么,如何把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为更多的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则是对交通运输部门最基本的要求。交通运输部门的服务窗口较多,像公路收费、运输稽查、超限检测等,还有其它更多的日常业务,都应提供便利、迅捷、舒心的服务,规划要结合实际需求,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人员培训,健全规章制度,提供一流服务,树立行业形象。7、坚持照顾产业、服务人民、发展经济的原则延安的工农业发展,在以山川秀美工程为契机,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林果业、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等分片产业区,加上以石油、煤炭、发电为骨干,发展壮大的配套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构成的工业产业区、深加工业区,还有不断发展壮大的旅游业,支撑起了延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划要照顾产业布局,按照产业的规模大小、经济效益确定项目等级标准。同时,规划要以人为本,考虑人民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运输方便,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第二章延安概况和社会经济一、延安概况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邻榆林市,南连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相望,西与甘肃庆阳市接壤。境内海拔800-1400米,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黄土塬、梁峁、沟壑为主,主要河流有延河和洛河,全部汇入黄河。延安市下辖1区12县、分别为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宜川县、黄龙县、洛川县和黄陵县,166个乡镇和管委会,3396个村委会,10125个自然村,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总人口218.88万人,人口密度58.85人/平方公里。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无霜期170天,5年均气温7.7℃—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全市耕地总资源面积672.29万亩,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13.8亿吨,煤炭储量45亿吨,天然气3000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是全国爱国教育、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境内有历史遗迹9622处,革命纪念地455处。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二、社会经济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8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40450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4.53亿元,增长30.0%,其中,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及仓储业投资54.37亿元,增长72.3%;财政总收入336.51亿元,增长2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19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0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5173元,增长2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服务业)125.16亿元,增长7.1%,粮食播种面积314.35亩,粮食总产量82.04万吨,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5.16亿元,增长27.2%,煤炭工业完成产值126.24亿元,石油工业完成产值1021.63亿元,烟草业完成产值24.27亿元,电力工业完成产值27.74亿元,其他工业完成产值25.28亿元,原煤产量2559.93万吨,增长23.0%,原油产量1602.01万吨,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2亿元,增长18.4%,接待旅游人数1450.83万人次,增长4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51亿元,增长42.0%;完成客运量6572万人次,增长9.8%;旅客周转量24.21亿人公里,增长12.4%;货运量4172万吨,增长11.8%;货物周转量51.18亿吨公里,增长16.0%;拥有各级各类中小学893所,其中:普通中学139所,普通小学386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7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8.1万人。第三章“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一、“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2006年,延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延市计综[2006]615号批复了《延安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具体目标任务有:公路建设总投资196亿元,6比“十五”增长58%;到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983公里,比“十五”增加3095公里;油路总里程达13226公里,比“十五”末增加9326公里;油路路网密度提高到每百平方公里35.6公里,实现6个县通高速公路,市到县公路二级化,100%乡镇通三级油路,一半以上的乡镇与乡镇油路连接,90%以上建制村通油路目标,整体交通条件基本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运输发展目标为建成延安市区、洛川县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延安市区一级客运东站,建成富县、子长县、延长县、延川县、安塞县5个二级客运站,建成100个乡镇五级或简易客运站,1000个公路沿线停靠站,建成延安市区东关、马家湾2个公交停车场,全市农村客运班线延伸到8000公里,运输车辆发展到10000辆,道路运输客运量达到2000万人次,货运量达到1100万吨公里。二、“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为“十五”完成投资129亿元的2.55倍,其中,市本级完成168亿元,高速公路完成161亿元,建成高速公路388公里,二级公路631公里,三级公路1745公里,四级公路6458公里,通村公路5836公里,新增通畅行政村1532个,新增通二级公路的县区4个,公路密度由“十五”末的4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55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延安客运一级南站,建成二级客运站点7个,100%乡镇
本文标题:延安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