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4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结构思路类
12014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二、学习目标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三、题型展示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2010年江苏卷朱光潜的《谈静》)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2011年江苏卷鲁迅的《捧与挖》)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2012年江苏卷伍尔夫《笑的价值》)四、命题方向论述类文本贵在把所论问题一步一步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高考也特别重视对思路的考查,江苏卷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考查它,凸显了这一考点的重要性。江苏卷命题角度有二:整体概括全文论述思路和局部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五、知识储备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论述文都是以议论为主,都是通过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某个道理,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赞成成什么或反对批驳什么。阅读论说文,首先要扣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或点明中心论点,或提出论述的问题,或点出议论的范围(话题)。其次要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抓住作者反对批驳的错误观点,这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中心论点或出现在题目,或出现在文中开头(首段),或归纳于文尾(末段);分论点往往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再次是论据,也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包括引用材料)、正面论据和反面论据。论据在文章中主要起证明或反驳论点的作用,有时也会丰富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等。第四是论证,也就是结合论点或分论点对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效果。论证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概述议论范围,或点明中心论点、交代写作目的;然后运用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或归纳论点、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提出做法。论证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并列、层进、正反四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多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正反的结构模式。还要注意的一种是驳论文,一般会采取或先驳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错误,即驳错误论点、驳错误论据、驳错误论证(推理过程),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六、典题例析1、2012年江苏卷伍尔夫《笑的价值》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参考: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解析:本题通过分析论述层次来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前两句为第一层,是提出嘲2笑的前提: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引出本段的论题:妇女和儿童对人具有更强的观察力。第三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剩下的句子是第三层。联系现实阐述孩子和妇女的笑让人惧怕。归纳层意时,要着眼于全段的中心,三个层次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2、2011年江苏卷鲁迅的《捧与挖》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①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②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③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解析:议论文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七、方法归纳(一)整体把握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八、牛刀小试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3)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8)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元素溴失之交臂。(9)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10)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11)这句话应该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答案】这是一段议论文,第1~3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4~9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10句、第11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2、请简要分析该段的论述层次。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3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选自钱钟书《读中国诗》)答案首先通过引用诗句提出本段论述的中心:中国诗富于暗示。接着通过比喻、引用解释“富于暗示”的内涵。最后具体阐述中国诗“富于暗示”的三种表现手法(方式):一是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二是诗意不了了之,任你猜想;三是结句用疑问句,以问为答。解析该题关键在于第三层次的分析,只要注意抓住“有时候”“有时”等层次标志词即可。该层第三小点用了比较的方法,论述较为详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本色与文采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美人”。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1)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参考:(1)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引论提出元代杂剧创作先后出现的两种流派——本色派和文采派,中间本论部分分别分析这两派各自的特点,最后结论总结并深化观点:两派“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参考:(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对照式,将本色派的特点与文采派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突出了二者的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色。九、巩固训练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崇尚简单国风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金融家要诈骗?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答案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明确志向会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最后,总结
本文标题:2014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结构思路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2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