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次氯酸钠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hypochlorite中文名称2:漂白水;漂水英文名称2:hypochlorousacidsodiumsaitbleach技术说明书编码:919CASNo.:7681-52-9分子式:NaClO分子量:74.4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CASNo.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腐蚀品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以有效氯计)一级13%;二级10%。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pH:熔点(℃):-6沸点(℃):102.2相对密度(水=1):1.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主要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不稳定,见光分解禁配物:酸类。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受热聚合危害:分解产物:次氯酸钠先水解CLO-+H2O=HCLO+OH-然后分解2HCLO=光\热=2HCL+O2次氯酸钠溶液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NaClO—NaClO3+2NaCl,干燥后继续加热:2NaClO3—2NaCl+3O2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8500mg/kg(小鼠经口)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3501UN编号:1791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3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类其它腐蚀品。第十六部分:特性苍黄色极不稳定固体,与有机物或还原剂相混易爆炸.水溶液碱性,并缓慢分解为NaClNaClO3O2,受热受光快速分解.强氧化性第十七部分:制作用30%到35%的NaOH水溶液低于10度时吸Cl2,滤去NaCl,再冷至-20度可得NaClO-5H2O晶体,低于10度真空脱去结晶水即得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研究进展--------------------------------------------------------------------------------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2008年1月11日1NaClO的结构及性能1.1ClO-的结构特征次氯酸钠溶液是强氧化剂,化学性质极不稳定,这是由ClO-的结构决定的。次氯酸根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排布方式为四面体结构,氯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和氧原子成键,酸根中存在着3个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由于酸根离子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的高度不对称性和中心原子氯有较大的离子势(Z/r),导致次氯酸盐不稳定,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转化为更稳定的Cl2分子或Cl-的能力,即表现为ClO-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1.2NaClO参与反应的热力学1.2.1ClO-的强氧化性ClO-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参加的反应及其电极电位如下:HClO+H++e=1/2Cl2+H2O1.63V(1)HClO+H++2e=Cl-+H2O1.49V(2)ClO-+H2O+2e=Cl-+2OH-0.89V(3)从式(1)-(3)可知,无论是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ClO-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也就是说遇到还原剂时会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1.2.2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次氯酸钠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没有还原剂存在时,自身发生分解反应。主要是在光照、加热、酸性环境或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自发发生分解反应,主要反应方程式见式(4)-(7)。2NaClO=2NaCl+O2(4)3NaClO=2NaCl+NaClO3(5)2HClO=2HCl+O2(6)HClO+HCl=H2O+Cl2(7)由于次氯酸钠大多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方法进行制备,在强碱环境下,次氯酸钠不仅水解程度较小,而且稳定性较好。反应(4)-(7)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值△rHmΘ,△rGmΘ和△rSmΘ,计算结果列于表1。表1在298.15K下,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反应△rHmΘ(kJ·mol-1)△rGmΘ(kJ·mol-1)△rSmΘ(J·mol-1·K-1)(4)-119.94-188.94236.152(5)-116.73-160.15152.30(6)-92.50-102.7034.152(7)2.22-25.99104.53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研究进展中国化工信息网1NaClO的结构及性能1.1ClO-的结构特征次氯酸钠溶液是强氧化剂,化学性质极不稳定,这是由ClO-的结构决定的。次氯酸根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排布方式为四面体结构,氯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和氧原子成键,酸根中存在着3个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由于酸根离子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的高度不对称性和中心原子氯有较大的离子势(Z/r),导致次氯酸盐不稳定,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转化为更稳定的Cl2分子或Cl-的能力,即表现为ClO-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1.2NaClO参与反应的热力学1.2.1ClO-的强氧化性ClO-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参加的反应及其电极电位如下:HClO+H++e=1/2Cl2+H2O1.63V(1)HClO+H++2e=Cl-+H2O1.49V(2)ClO-+H2O+2e=Cl-+2OH-0.89V(3)从式(1)-(3)可知,无论是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ClO-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也就是说遇到还原剂时会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1.2.2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次氯酸钠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没有还原剂存在时,自身发生分解反应。主要是在光照、加热、酸性环境或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自发发生分解反应,主要反应方程式见式(4)-(7)。2NaClO=2NaCl+O2(4)3NaClO=2NaCl+NaClO3(5)2HClO=2HCl+O2(6)HClO+HCl=H2O+Cl2(7)由于次氯酸钠大多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方法进行制备,在强碱环境下,次氯酸钠不仅水解程度较小,而且稳定性较好。反应(4)-(7)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值△rHmΘ,△rGmΘ和△rSmΘ,计算结果列于表1表1在298.15K下,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反应△rHmΘ(kJ·mol-1)△rGmΘ(kJ·mol-1)△rSmΘ(J·mol-1·K-1)(4)-119.94-188.94236.152(5)-116.73-160.15152.30(6)-92.50-102.7034.152(7)2.22-25.99104.53由表1可知,在298.15K时,标准状态下反应(4),(5)和(6)为自发的,且自发进行的趋势很大。反应(7)虽属于吸热反应,但反应的△rGmΘ0,表明在标准状态下也有自发进行的趋势,且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该分解反应的进行。所以,从热力学的角度看,次氯酸钠具有自发进行分解反应的趋势,表明次氯酸钠的热力学稳定性很差。1.3NaClO溶液的分解动力学次氯酸钠溶液性能不稳定,即使是在常温下也会自然分解放出新生态原子氧,而新生态原子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能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反应。邵黎歌等报道,次氯酸钠溶液中含有NaClO,NaCl,[O],H2O,HClO,NaOH,HCl,NaClO3,O29种组分,且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文献[5]认为同时存在以下主要反应:NaClO=NaCl+[O]NaClO+H2O=NaOH+HClONaClO+2HClO=NaClO3+2HClNaClO+HCl=NaCl+HClO2HClO=2HCl+O2HClO+HCl=H2O+Cl2认为在次氯酸钠分解体系中同时存在以下主要反应:NaClO=NaCl+[O]HCl+[O]=HClONaCl+3[O]=NaClO32[O]=O2总之,次氯酸钠的分解反应十分复杂,这些反应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消耗NaClO,从而使有效氯含量降低。最新研究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水溶液的分解主要是由反应(4)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中的各组分相互作用的宏观结果,其中原子氧的放出是其分解的关键步骤,分解反应宏观上表现为准一级反应。由于次氯酸钠的分解反应是由一组复杂的反应所组成的,并随浓度、温度、pH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占优势的反应会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根据阿累尼乌斯定律可知,当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大,因此
本文标题:次氯酸钠性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6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