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析宋词中的花影意象
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浅析宋词中的花影意象(外文):SimpleAnalysisontheHankageImageofCipetry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徐青青学号:20113276指导教师:徐利英2015年5月9日成绩:目录1.引言…………………………………………………………………………………12.花意象与影意象的结合……………………………………………………………12.1花意象的审美意蕴………………………………………………………22.2影意象的审美意蕴…………………………………………………………32.3组合的花影意象的主要意蕴………………………………………………53.“花影”意象情感意蕴……………………………………………………………63.1春愁意浓,惆怅感伤………………………………………………………63.2闺怨相思,孤寂怀人………………………………………………………83.3政治受挫,愁苦悲愤………………………………………………………104、文人多以花影意象入词的原因………………………………………………114.1宋人爱花赏花的风气盛行……………………………………………124.2宋代至柔的文人情怀…………………………………………………135.结语………………………………………………………………………………13参考文献……………………………………………………………………………151浅析宋词中的花影意象摘要:花意象和是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而影意象以其虚幻空灵之特点也颇受文人青睐。花影意象作为花意象和影意象的组合体,自然也成为宋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因花影意象本身具有柔美朦胧、纷繁复杂和虚无缥缈的特点,所以词人多借其营造清幽深远、宁谧柔和的意境,传达感时伤怀、孤寂相思或政治失意等情感意蕴。关键词:宋词意象花影情感意蕴1.引言诗词传达情感的途径是塑造特定的艺术意境,而塑造意境必不可少的功臣便是意象了。自古至今,花影意象颇受文人的青睐,古诗词网站收录的就有近600首含“花影”的诗词(未分朝代)。因为花影是花意象和影意象的组合,若以花影入词自然符合两个条件,那就是既有可赏之花而又有花朵可投之影。从词语字面意义看来,花影不是一个单独的意象,所以还有诗词作品中会把他们分开来写,例如前句写花,后句写影,这样的诗句也无法完全统计。另外,花是一个集体名词,它包括梅花、兰花、桂花、荷花、杏花、海棠等,那么描写这些花的影子也可以算是花影了。据全宋词电子检索系统统计,梅影134首,桂影32首,海棠影、宫花影、菱花影若干首。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文人喜爱花影并对其进行吟咏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花影既是花意象与影意象的组合,花与影之间是本体和派生的关系,意象塑造上是主与次、实与虚的关系,在词作情感表达上有无穷意义之感,因此本文会分别对花影意象与花意象和影意象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探讨。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花影意象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和情感特点,因此探究花影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的意象存在于宋词中的符号学意义是本文的主要任务。另外,这里选取宋词这一固定的范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来研究花影意象,因为在宋代宋词这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成就最高,缩小研究范围有助于我们探析花影意象的典型性。此外,要解释花影意象频繁出现和众文人对其相通的情感体验就不得不谈到宋人对花的独特情感了。宋代爱花赏花风气特别盛行,为花影入词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2.花意象与影意象的组合花影,顾名思义,就是花的影子。各类花大多数都有别称,很多词作都涉2及到花的别称,比如落花可以称为落红、飞红,玉茗是白山茶花的别称,用暗香疏影便可指代梅花影。词人不一定会直接以花字和影一起入词,这就给我们检索花影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花名加上影而形成的花影意象进行说明研究。此类花和影组合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梅花影、桂花影、宫花影及海棠影等。花意象和影意象是花影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对花影这个整体意象的审美特点进行剖析,应当就构成部分的花和影这两要素所表达的主要意蕴分别作出阐释,然后找出二者内在的规律的联系,最后在整体上把握花影意象作为一个整体意象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蕴。2.1花意象的审美意蕴自然景物中,花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景物。一提到美,人们的脑海里似乎立马闪现这种可爱的生物。花作为审美的客体以优美动人的姿态、丰富缤纷的色彩及芳香四溢的味道吸引着审美主体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审美体验。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一定带有一些个人情感因素或是情绪,通过对花进行审美,发现花这个审美对象的某些特质与自己有心灵的契合之处,于是审美主体将自己的特殊情感寄托到花上,这样就生成了一章章优秀的咏花诗篇。花是自然界该种植物类别的总称,无法通过此整体具体说出其传达的具体内涵,只有在具体的意境中才能阐述出它的独特意蕴,因此我们必须从文人将花入词的切入点来进行逐步分析。第一,花的种类繁多,而且生长地点和开放时间不一,形态各异,这与人的生活状态有暗合之处,因此文人常以花喻人,渐渐地花在文学作品中被人格化了。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的生长特点与君子洁身自好的品质相契合;梅花凌寒绽放、傲霜斗雪,被赋予人坚贞不渝、孤傲高洁的品格特征;菊花因为得到陶渊明先生的垂青成为隐士的象征,代表超凡脱俗的品格。被人格化和赋予文人某种特殊情感的花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将花的某些特质人格化,传达词人的相关的精神品质或崇高的情感是花意象的情感意蕴之一。如“小春三日,便觉春暄梅影出”。(《减字木兰花》)第二,古代惜花如人的传统赋予花的生命状态以特殊的意义。花的开败触动着文人的内心情感,牵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花开花落乃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但在文人看来确是时光流逝的痕迹。春天是花开烂漫、莺歌燕舞的季节,这3个时候文人雅士都会相邀去踏青游玩赏花,从而作成一首首记叙游玩盛景的词,这时花开代表人正直青春,表现出文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精神。单纯记叙赏花盛景,表达喜爱春天的词作较少,这和中国文人柔弱的心理情怀有关。一般看到花开,自然想到花落。花儿从盛开到凋零,只是一季的时间,花期的短暂使诗人不自觉地把人的生命与花的生命做对照,从而产生时光流逝的感叹。特别是暮春时节,落花飘零是眼中常见之景。若起风,落花随处飘飞,有些飘落在流水中,有些掉落在泥土中。此情此景,落花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人在与作者进行对话,让作者感到自己的命运就如飘飞的落花一般飘忽不定,不知未来是何种归宿和寄托,命运无常的悲戚之感通过落花之景加深了。如晏殊的“门外落花随水,相看莫惜尊前醉”。(《点绛唇》)落花飘零即是花和枝叶的分离,因此许多词作也借助落花意象表达离愁别绪。满地的落红预示着春光不再,不由产生年华已去的伤春惜时情怀。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句,形象地阐述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的人生哲理。花意象经过文学历史的发展已经成为特定的艺术语言符号表达伤春惜春、离别愁思、个人身世的暗喻以及世事无常等固定情感。第三,花的外形柔美,枝干大多纤细修长,色彩鲜艳明丽,香味怡人,这些特质与女性的纤美柔弱、容颜姣好等特质十分相似,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了有青春活力的美丽女子,因此以花喻美人的词作也不在少数。2.2影意象的审美意蕴影意象是在历代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对影意象的恰当运用使诗词意境更加深远丰富的例子数见不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莫过于张先了。他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帘压卷花影”、(《归朝欢》)“坠飞轻絮无影”(《剪牡丹》)为他赢来了“张三影”的美名。可见张先不但爱影,而且能够将影写的传神动人。影作为一个虚幻的意象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要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能产生。因此,必须要根据影的特点,在以影作为主体的作者营造的特定意境中去探寻影意象的审美意蕴。然产生影的方式多样,投影的物体更是不胜枚举,所以影意象的种类繁多。又因影意象必须要和其他意象的组合才能表达一定的内涵,因此根据影意象和其他意象的组合可分为三大类,即人影、物影以及光影和水面倒影。4其一,人站立在有光线的地方就会有投影,即日光或月光下都可产生人的影子。从我国文人审美的角度来看,大多选择描写月光下的人影。因为在月明星稀的晚上,闲庭信步的是自己一个人,不由倍感孤单寂寞,于是成了“孤影”、“闲影”“清影”“寒影”“素影”等。如苏轼的“起舞弄清影”。(《水调歌头》)月光下在庭院中独自一人,定是心中有所苦闷,不能入眠,所以才借月景排解心中愁绪。偌大的院子只有自己一人,形单影只,作陪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在这种状态下,文人不免对自己的影子产生一种依恋,产生“顾影”“对影”“抱影”“吊影”等想法。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几乎是所有词人创作上述影意象共同的状态,所以影意象传达的情感大多是独处的哀怨,这哀怨在具体作品中可以是羁旅相思之怨、怀才不遇之哀,以及家国之痛等等。其二,光线投射到一切自然物体上都会产生影,而词人入词的影大多是花影,如蕉影、桂影、海棠影、梨花影、杏花影、梅影(疏影)等等。这些影的主体都是柔媚美艳的花儿,而影本身的特点又是虚幻朦胧,若影若现,两者结合一虚一实,一明一暗,营造了含蓄幽远的意境。另外,花是一树树或者一簇簇的开,那么投射到地面的花影是大面积的零乱的,加之影占据的空间是略暗的,这像是给人的心灵也蒙上了一层阴影,或者也可指阴影是社会的阴影。如“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念奴娇》)其三,有些物体本身有产生影的功能,如日月、灯火和水面等,这样的影从形式上看,并不复杂,但其中蕴含的深意更耐人寻味。这三类产生的影的效果又不一样,表达的感情有很大不同。日影和月影相对于灯影来说较为明亮,且日月都是天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满满流逝,日月之影也随之移动,因此,人们把它当做计量时间的参照物。大多写到日影或月影的词中流露出时间易逝的感叹,进而产生惜时和珍惜留恋美好的时光的情感。如“日影量来添午昼”(《蝶恋花》)“斜阳影里立多时”(《眼儿媚》)“月移影转南窗”(《鹊桥仙》)等词句都是时间流逝的真实写照,流露出词人对易逝的时光的惋惜之情。古代人们聚少离多,所以很珍惜相聚的时光,可谓“秉烛夜谈”。影是易动的,无论是风的洗礼还是日转星移,影动亦容易让人心动,心动则会触动内心最柔软的情感,离愁别绪自然涌上心头。长此以往,文人多用烛影来抒发人生的离合悲欢或者相思之情。如“烛影烧残蝴蝶梦”(《满江红》)“春风莲烛影,莫问此5时情”(《临江仙》)等表达了相思之情。影是易动的,无论是风的洗礼还是日转星移,影动亦容易让人心动,心动则会触动内心最柔软的情感,离愁别绪自然涌上心头。水面倒影的意境相较其他影像就阔大明亮些,一般都是豪放派词人歌颂大江大河时而写的意象,由山河倒影进而想到祖国河山,以此抒发悲古伤今的爱国情感。如“江影伤千古,流不去,断魂处”。(《贺新郎》)2.3组合的花影意象的情感意蕴常见的组合的花影意象有梅影(疏影)、蕉影、桂花影、海棠影、梨花影、杏花影、菊花影,其中以梅影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古人酷爱梅花,尤其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宋代诗人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清且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认为是所有咏梅花的诗作中最绝的一句,因而被广为传颂,后来很多词人在写梅影的时候都用疏影代替。梅花是被人格化了的花意象之一,所以梅与影的花影组合多是为歌咏梅花服务的。疏影是梅与影的组合,不单纯是突出梅影的清丽绰约,歌咏梅花,而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组合,它大于部分,高于部分的层次,拥有部分没有的特殊功能。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作为一个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在整体上显示出的特性不存在于各部分之中”。①这也就是说疏影作为一个整体意象表达的意蕴大于花意象和影意象的意蕴。如汪藻的《点降唇》: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②夜幕降临,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此时天气寒冷,周围一切归于平静,本想借这月夜景色排遣自己长久以来的苦闷,谁知愁绪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的涌上心头。忽见窗外梅影风姿
本文标题:浅析宋词中的花影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0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