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昆德拉对存在的小说化思考
昆德拉对存在的小说化思考引言(小说与哲学的关系)在高中二年级(法国叫“一年级”)上了哲学课以后,萨特就对于自己的写作有了明确的意识。他说:“一个作家必须是一个哲学家。自从我认识到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成了对作家的根本要求。”1“从那时起,我开始研究和写作哲学,我认为文学的目标是写一本书,对读者展示他以前从没有想过的事情。这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理想——我要成功地说出有关世界的事情,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们的,但我将看到这些事情。我还不知道它们,但我会看到它们的,而它们将展示世界。”2“我想,在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正在写书的人,如果我尽可能地写出它们,我就会得到某些事情。我就会是一个好作家,特别是我就会揭示出世界的真理。”3进入了巴黎高师专攻哲学以后,萨特“想成为斯宾诺莎和司汤达”,但是他无意写作类似于《辩证理性批判》或《存在于虚无》那样的哲学书。他说:“我想我让我相信的哲学和我要活的真理在我的小说中得到表达。”4波伏瓦问萨特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哪一个对你是主要的——文学还是哲学?你是愿意人们喜欢你的哲学还是文学,或者你希望他们两者都喜欢?”萨特回答说:“当然是希望他们两者都喜欢。但是有层次之分,哲学是第二位的,文学是第一位。我要通过文学实现不朽。哲学是实现文学的一种方式。哲学本身没有绝对价值,因为境况的变化导致哲学的相应变化。哲学的正确与否不能在当下作出判断;它不是为同时代的人写的。它推究永恒的实在,它谈论的是永恒,这样,它难免要被别的东西超过,它会拉了下来。它谈论的是那些远远超越我们今天个人观点的事情;文学正相反,它记下的是当前的世界,是人们通过阅读、谈话、情欲、旅行发现的世界。哲学要更进一步。比如说,哲学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的激情是古代没有的新的激情;爱情……”波伏瓦将萨特的意思概括如下:“在你看来,文学有一种更为绝对的特性,哲学却较多地依赖于历史进程,有许多东西要经常修改。”5在其从事小说创作之初,加缪就写了《哲学和小说》这篇文章,探讨荒谬时代的小说写作。他说:“思维,首先就意味着要创造一个世界(或者说限定自己的世界,其意是相同的),这就是从把人与其经验分离的基本矛盾出发,依照其回忆去找寻可使二者达到默契的天地,找寻一个被理性框束的天地,或者是一个能够解决难以忍受的分离的被类比照亮的天地。哲学家——即使是康德这样的哲学家——就是创造者。他拥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象征和秘密的行动。他还拥有自己的结局。反过来说,小说之所以压倒了诗歌与评论,仅仅是表现了——不管它表面如何——艺术最伟大的知化过程。让我们在特别考虑一下那些最伟大的作品。一种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常常是与附(p.130)着在它上面的糟粕进行较量的。低劣小说的数量不应使人忘记那些优秀小说的伟大。后者恰恰与前者一起创造了它们的天地。小说有其逻辑、推理、直观和假设。同样还有对明晰的要求。”61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57页。2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57页。3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58页。4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61页。5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74页。6加缪:《西西弗神话》,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新知文库》,1987年第1版,第130-131页。然而,在荒诞的时代,“思想不再追求普遍的永恒”,“抽象的思想最终与其肉体的负担结合起来。”表现在文学领域,“身体和诸种激情在小说中的描写更多的是按照一种对世界的看法来安排。人们不再是讲述‘故事’,而是创造自己的天地。伟大的小说家都是哲(p.131)学家,就是说是和主题作家对立的。巴尔扎克、萨德、麦尔维尔、司汤达、普鲁斯特、马尔罗、卡夫卡都是这样的作者,还有其他许多。”7“这些作家是依靠想象写作,而不是用推理写作。这种选择揭示了他们共同的一种思想,即认为任何解释的原则都是无用的,他们笃信可感觉的现象的启示。他们把作品看做一种结果同时也把它看成为一种起始,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哲学的结果,是这种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但是,作品只是由于受到这种哲学的暗示才成为你完整的。它最终使一种古老主题的变种合理化,但是使这种主题远离生活的思想是很少的,更多的思想要在生活中重新恢复这主题。思想没有能力使现实升华,它只止于去模仿现实。我们谈到的小说就是这种认识的工具,这种认识是相对的而且又是不可枯竭的,它与爱(p.132)情的认识是如此相似。小说创造是对爱情的主动赞扬和丰富思考。”8柏拉图哲学思想是用对话的形式。《旧约》中最深刻的神学思考体现在《约伯记》中,是用诗剧的形式表现的,通过神与鬼、人与人、人与神对话,反思了苦难的来源和人对苦难的态度。儒家两位奠基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都是通过谈话流传下来的。古希腊人认为诗人是通神的,古代中国人也认为:“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9一.昆德拉生平简介萨特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在1945发表的著名演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里,他指出本质只有在具体展开的行动中才能获得: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在恋爱的行为之外便没有恋爱,除了恋爱中所显示的便没有恋爱的可能。同理,除了已经在艺术品中表现出来的,就没有天才。普鲁斯特的天才乃是普鲁斯特作品的总和。拉辛的天才就在他一系列的悲剧作品之中,除此之外就别无所有了。为什么我们要将拉辛的写作能力归之于他未写出的作品呢?在生命中,一个人创造他自己,描绘自己的画像,除了这画像之外就别无所有。无疑,这种想法对于那些在生命中还没有成就的人来说是不舒服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使人知道只有真实才是可靠的。梦想、期待,以及希望给人所下的定义只是欺人的梦想,幻灭的希望,以及未实现的期望,这就是说,它们给他下的定义是否定的,而非肯定的。然而,当一个人说:“除了你的生活之外,你就空无所有”,这并不是说一个艺术家只能以他的艺术品来判断他,因为还有许多的事物对他之为人的定义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我们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是一连串的行动而已,因此他是构成这些行动的总和、组织,以及多种关系。107加缪:《西西弗神话》,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新知文库》,1987年第1版,第131-132页。8加缪:《西西弗神话》,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新知文库》,1987年第1版,第132-133页。9孔颖达:《诗大序正义》,见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新1版,第1册,第63页。10Jean-PaulSartre,L’existentialismeestunhumanisme,Paris:éditionsGallimard,coll.Folio/essais,n°284,1999,pp.52-53.中译文参见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19页。画家只有完成画作,作家只有完成作品,才能算是“画家”和“作家”;不可能有未完成任何作品的“画家”和“作家”。三十年以后,在与波伏瓦的谈话中,萨特如此表达了他对作家的生活极其作品的关系的看法:“你为了创造一些值得创造的东西而写作:为使一些有价值的和体现你自身的东西走出个人圈外。人是在他所写的书中被人发现的。我和你都只是通过普鲁斯特的书来发现他的;我们喜欢他或不喜欢他也是从他的书中来的。人在他的书中现实地存在着,人的价值是从他的书中来的。”11对此,波伏瓦作了这样的引申,并得到了萨特的认同:“这有点像康德思想:你应该尽你所能。你应该写出一本好书;这是你的誓言,你的选择;你应该写一本伟大的作品,结果你自身就具有了写这本书所必须的东西。”12杨绛讲过一则钱钟书轶事:她听到钱钟书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这样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13昆德拉刻意回避谈自己的生活。胡塞尔的“生活世界”(Lebenwelt)。1.犹太渊源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波西米亚的布尔诺市。尽管他很刻意地回避谈到他的犹太人出身,我们还是要强调这一点。欧洲各国都有犹太人,长期遭受排斥,因为他们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与族群特征,不能融入当地社会。同时,犹太人又一直盼望这弥赛亚降临,拯救他们脱离苦难。这样一种族群心理在许多犹太作家的写作中都有或隐或显的体现。“七”是《旧约》中很神圣的数字之一。上帝在六天里创造天地万物,第七天安息。这一天被定为圣日。昆德拉的小说喜欢分为七章或七部分。昆德拉本人从小受无神论的教育,但他并不排斥信上帝的朋友。因此,在他的思想里有浓厚的怀疑主义色彩,却又常常考虑到上帝的存在。另外,近代的无神论犹太人知识分子都是激烈的左派,甚至表现得极左。2.音乐素养他的父亲路德维克•昆德拉(LudvíkKundera,1891-1971)是一个音乐学者,担任过布尔诺大学的校长。欧洲富足的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小提琴家和指挥家都出身于犹太人家庭。米兰•昆德拉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也非常热爱音乐,他的小说和随笔中都有关于音乐的精彩描写和分析。3.革命青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捷克的遭遇和苏联的解放(其实是另一种占领形式)使他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产生了亲近感。虽然是中学生,他的政治热情极高,积极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参与政治辩论。他自己回忆说,在高中最后一年,他在政治辩论中如此激进地表示:即使社会主义可能带来一个文化黑暗时期,他也会继续支持它,因为它代表着解放人民的一个必要阶段。(二十世纪上半期,有不少11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61页。12波伏瓦:《萨特传》,黄忠晶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61页。13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前言》,见杨绛:《杨绛散文》,杭州:1994年第1版,第162页。著名的知识分子都持这种观点,即“必要的恶”论。)1948年2月,在苏联的支持下,捷克共产党发动政变,把联合政府变为一党专制。昆德拉说:“对此,全国大约一半的人欢欣鼓舞,请记住:欢欣鼓舞的这一半四强盛的、明智的、最优秀的一半。”(《笑忘录》)这一年,昆德拉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带着政治热情加入了共产党。1950年,由于“个人主义倾向”,他被开除党籍。1956年,在政治“解冻”的气氛下,他重新入党,1970年再次遭到开除。4.告密事件2009年10月30日,捷克一家杂志刊文称:一份1950年的警察局档案显示,学生时代的昆德拉曾当告密者,导致被其告发的捷克飞行员入狱14年。那些帮助过此人的捷克农民也被长期关押,其中一人甚至被处以绞刑。昆德拉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断然否认了上述指控,称“这是一个谎言”,是一个“刺杀作家的阴谋”。5.学院生活1948年,昆德拉进入布拉格的查理大学的学习音乐、电影、文学和美学。1952年毕业后,昆德拉被分配到布拉格表演艺术专科学院的电影学院任教,讲授世界文学。在此期间,他发表诗歌、散文和舞台剧,他参与编辑LiterarniNoviny(LiteraryGazette)和Listy。6.移居法国昆德拉像许多同代人一样,在短时间里都经历了这样的精神剧变:热烈而盲目的激情爆发、理想的破灭、被学校开除、反对现行制度尤其是其文化政策。在1967年夏天召开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代表大会上,身为主席团成员的昆德拉,率先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讲。他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捷克的文化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其后则日渐衰落,原因首先是纳粹的占领,其次则是斯大林主义。“23年来,捷克文学同外部世界隔绝了,它的许多方面的内部传统被废弃,它被降低到了枯燥无味的宣传水平,这就是威胁这要把捷克民族最终摈弃于欧洲文明之外的悲剧。”141968年8月21日苏联入侵捷克以后,因为在“布拉格之春”的表现,昆德拉被开除了教职,他的书被禁止发售和借阅。1970年,他被禁
本文标题:昆德拉对存在的小说化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