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2农业昆虫学的主要内容:害虫,农作物,环境。3昆虫纲的特征:1体分头,胸,腹三个体锻。2头部有一段触角,一对复眼或有1~3个单眼。3胸部生有六足四翅。4腹部有10节左右组成。5变态产卵。(繁殖能力强,有翅膀,体积小,取食器官多样化,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4触角:昆虫头部的一对起感觉作用的分节附肢,着生于额区,复眼之前或之间。构造: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5口器:昆虫口器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结构联合组成,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包括上下唇,上下颚,舌五部分。6口器的类型:1咀嚼式口器2嚼吸式口器3刺吸式口器4虹吸式口器5舔吸式口器7翅:绝大多数到成虫期都有两对翅,翅是昆虫的飞行器管。8体壁的组成:由表皮层(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功能),皮细胞和基底膜三部分所组成。9体壁:昆虫的骨骼系统称为外骨骼,也称为体壁。10功能:构成昆虫的躯壳,着生肌肉,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11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昆虫外表有微毛,小刺等使药液不宜接触虫体,表皮层有蜡质,使药液不能穿透体壁起不到杀虫的作用。昆虫的种类和龄期与化学防治具有密切关系。幼龄比老龄体壁薄,所以治虫在幼虫3龄之前。人工合成的杀虫剂,都是根据昆虫体壁特性而制造的。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等,都对昆虫体壁具有强烈的亲和力,能很好地附着体壁,使药剂的毒效成分溶解于蜡质,为药剂进入虫体打开通道,能很快的杀死害虫。人工合成的灭幼脲类,也是根据体壁特性而制造的。这类药剂具有抗蜕皮激素的作用,当幼虫吃下这类药物后,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受到阻碍,不能生出新的表皮,因而使幼虫蜕不下表皮受阻而死。12内激素:分泌于体内,调节内部生理活动。如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刺激内侧气管上的的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等。也能活化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和变态。13外激素:腺体分泌物发挥于体外,作为种内个体间的传递信息之用。包括性外激素,示踪外激素,警戒外激素,群集外激素。14两性生殖:两性交配后,精子卵子结合,雌性产生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15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还有卵胎生和幼体生殖。多胚生殖16昆虫的发育: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17变态:昆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18变态类型: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只经过乱,幼虫,成虫。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全变态(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19休眠: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暂时的适应性,但当这种环境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时,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生长发育。20滞育:是系统发育过程中内部生理机能与外界环境条件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21群集性:大多数昆虫都分散生活,但有些种类有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临时群居和永久群居。22种: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23拟态:指一种动物与另一种动物很相似,好像另一种动物模拟另一种动物,因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24昆虫分类的意义: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界中的自然关系。昆虫分类在生产实践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工作中,对某些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因形态近似而易混淆,若忽视分类鉴别,可能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在卫生害虫方面。区别能传播疾病的种类,对划分疫区及制订防治措施均有重要意义25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形态特征,生态特性,生理特性等为基础。根据特殊性与共同性的辩证关系,运用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的思维方法进行工作。26昆虫纲的分目:广义的分为:内口式六足类和外口式六足类。狭义的分为;外口式六足类。27昆虫获得水的方式:由食物中得来,取食的食物含水多,虫体含水也多。取食含水少的食物,虫体含水也少,或直接饮水。28昆虫失去水的方式:主要通过排泄,或在排除体内糖份时也排去水分。或在蒸腾作用下透过体壁而损失,或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气门进行气体交换时失去水分。29昆虫保持水分的方式:1增强体壁的不透水性2增强直肠垫回收水分的作用3关闭部分气门减少呼吸失水通道4寻找湿度适宜的栖境。30植物检疫的范围: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31植物检疫的三个原则:1必须是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是极为困难的危险性病,虫,杂草。2必须是主要依靠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3必须是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病,虫,杂草。32农业防治法具体措施:1合理的作物布局2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3深耕土地与晒图灭虫4调节播种期5合理施肥与灌溉6加强田间管理7植物抗虫性的利用及抗虫品种选育。33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优点:1节省人力物力财力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符合植保工作方针。4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缺点:1防虫与生产措施可能有矛盾2应用复多种因素的制约。34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调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35对外检疫: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国内或带出国门。由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等处,设置植物检疫或商品检查站等机构,对出入口农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36对内检疫:为了防止国内原有的或新从国外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在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由于自由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而传播并扩大蔓延。37地下害虫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搞好农田基建消灭虫源滋生地,合理轮作倒茬,深耕翻黎,合理施肥,适时灌水)2化学防治(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毒饵诱杀,其他施药方法)3生物防治4物理防治5其他防治措施(挖窝毁卵,堆草诱杀细胞叩头甲和油葫芦,人工捕捉)38:除地老虎,防治技术:1除虫灭虫2诱杀成虫3捕杀幼虫4药剂防治(毒土毒沙,喷粉,喷雾,毒饵诱杀)5生物防治39蛴螬:俗称状地虫,白土蚕,地漏子等,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形态特征:大黑鳃金龟(体长16·22mm,黑色,具光泽)暗黑鳃金龟(体长17·22mm,暗黑色,红褐色,无光泽。)铜绿丽金龟(体长19`21mm,铜绿色,有光泽)。生活习性:大黑鳃金龟(傍晚活动,趋光性弱,具有假死性)。暗黑鳃金龟(晚上活动,趋光性强,飞翔速度快,先交配,后取食)。铜绿丽金龟(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先行交配,然后取食)40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形态特征:小地老虎(卵,蛹,幼虫,成虫)黄地老虎(卵,蛹,幼虫,成虫)生活习性:小地老虎(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栖息于草丛,傍晚至凌晨取食交配活动,黄地老虎(成虫对黑光灯有一定的趋性,但对一般的白炽灯趋性很弱)50蝼蛄:俗称拉拉蛄,土狗子,属直翅目,蝼蛄科。形态特征:黑褐色,密被细毛,腹部近圆筒形。生活习性:生活史一般较长,1·3年完成一代,在土中越冬。41植物的抗虫性:植物抗虫性是指同一种植物在害虫为害较严重的情况下,其中某些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42抗生性:抗生性是植物的主要抗虫性机制,指植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要,或者含有对昆虫有毒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发育特征需要的物质,使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在伤口部位产生化学或者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的属性。43:耐害性:有些作物品种遭受虫害后,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再生或补偿能力,不致大幅度减产的特性.44:抗虫性机制:寄主作物对害虫的抗性主要通过其特殊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或者生理生化特性等机理影响昆虫的取食、生长、消化、发育、交配和产卵,表现出抗虫特性.通过对作物抗虫性机理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抗虫性鉴定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抗虫资源的挖掘和抗虫性遗传育种45不选择性:某些作物品种本身具有某些形态和生理等特征特性,表现出对某些害虫具有拒降落、拒取食、拒产卵和拒栖息等特性.46玉米螟生活习性:成虫(晚上羽化,白天潜藏,夜间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幼虫(先群集在卵壳附近,过后分散,爬行甚速。)47黏虫:成虫(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垛,稻从间隐蔽环境,傍晚出来活动,进行交尾,取食)幼虫(幼虫取食卵壳,群集在原处不动,一定时间后开始分散,夜间活动较多)48棉铃虫的生活习性:成虫出现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尚有棉铃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即在夜间闪配产卵,卵散产,较分散。在辽河流域和新疆棉区以第二代为主,黄河流域以第二代伤害为重,长江流域以3.4代为重,华南则以3.4代为重。49有效积温: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50有效积温法则:每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昆虫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公式:K=N(T-C)K是有效积温,N是发育天数,C是发育起点温度,51多食性害虫的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2生物防治3诱杀4药剂防治。
本文标题:昆虫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