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湖北黄冈英山长冲中学吴又红豪以600多分的好成绩录入了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他的初三班主任老师,我觉得非常自豪。在豪的谢师宴上(除我之外都是他的高三老师),面对着豪的感激之情和他父亲的那一席话:吴老师,豪的今天是你给的,尽管你不是豪的父母,却胜过了他的父母……我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豪是在2003年秋季分到我所带的九(四)班的,当时他是作为第四名分来的,所以我就格外地关注他。记得开学第三天晚寝时,他和隔壁班的阿欣同学因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把额头打破了,当时我把他送到卫生所,包扎完毕后又把他带到家里,给他放好洗澡水、铺好床,让他在我家休息。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比如: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像花褂子、红裤子之类;喜欢装出一副很酷的样子给人一种桀骜不驯之感;结交了一些在外校里称王称霸的朋友……居然有一次当着我的面说:这个班的学生我都管的了,但我就是不当班长(当时我正为班上缺少一为好班长发愁)。虽然他的诸多方面我看不惯,但我知道,我不能轻易地批评他。因为像他这样高智商的学生,你想批评他,弄不好反而会让自己下不了台。于是我就静静关注着他,寻找适当的时机。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中午,我们老师要去开例会,吃过午饭后,我就把他找到办公室,说:“今天中午,你有个特殊的任2务,要写一篇有关‘德与才’关系的作文,你就在我这里写吧”。其实在此之前,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在黑板上书写一些有关品德方面的名言警句。当时他问我写这作文做什么,我说:你先写好吧,有用。散会后,我发现他写出了一篇观点鲜明、论述透彻周密的好文章,并且选用的事例都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但我什么也没说。吃晚饭时,我找到了他,说道:你的文章写的很好。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写这篇文章吗?当时他脸上的汗水像黄豆那么大,一滴一滴往下掉。说:我知道,老师是要我注意加强品德修养,注意言行的规范性……我很欣慰,就笑着问他: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回答说是在下午。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的确是变了一个人:学习更加刻苦,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穿着也很学生化,脸上的桀骜神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脸的纯真……老师们都说他变得好可爱了。当年中考他以高分进入县一中(距黄高只差3分)。他上高中后,每年教师节、正月初,都要来看望我,这次荣升大学还特地来接我。可以说在对阿豪的问题上,我一句批评他的话也没说,但效果却出奇的好。究其原因,是我寻找到了一个好的突破口,并加以因势利导。案例分析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31、从阿豪的个案中,我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老师,首先、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时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2、其次、水火相容、严爱相济,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面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时“糊涂”些,为学生的自尊心设计一把保护伞。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头脑一定要冷静,心态一定要平和。处理问题不能太急躁,须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多观察,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突破口,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助教育学生3、要始终怀着一颗爱心,从关心爱护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批评学生是,要尽量进行个别教育(不要当众让学生难堪);还应该正确看待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要拿准、拿实,要就事论事,不能任意夸大事实,上纲上线。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与老师产生敌对的情绪。这样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即是理性的研究者更是感性的实践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可塑性强、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学生,班主任工作中切记:凡事要本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教育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这是每一个热爱班级管理者值得探究的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通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本文标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2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