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墨江哈尼服饰文化特征及其价值所在
浅谈墨江哈尼服饰文化特征及其价值所在内容摘要: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徒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族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射,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和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精良,体现了哈尼族妇女勤劳和智慧。每个图案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远远超过我们所看到和想到的,是一个深奥而难以破译的密码。关键词:墨江、哈尼族,服饰文化,特征,文化价值ThebeginningexplorestheMojiangtheHaninationaladecoratetextturnsAsummaryofthecontents:HaninationalminoritycostumesoftraditionalcultureisthequintessenceHaninationalminority,notjustasimplewarmwind-proofsheltermaterial,ittakesanextremelyrichculture,information,andadisplayoftheheroicexploitsofthesoulbackancestralhomesattitudecarrierpigeon.Haninationalminoritycostumescolors,stylesandgraintype,geographicregionistheexistenceofnationalenvironmentalrefract,andtheroleofethnicidentityandcommunitylogo,revealedendless,andIobjecttotheexistenceofaconcept.Costumesiscolorfulculturalvariety,theproductiontime,embodiesHaninationalminoritywomendiligenceandwisdom.Eachcarryingapictorialsymbolsofculturalinformationfarexceedswhatweseeandthink,isasophisticatedanddifficulttodecipheringthecodes.Keyphrase:Mojiang,Haninational,dressculture,characteristic,culturevalue导言记得孩提时候,穿着哈尼服饰上学的学生寥寥无几,只有特别贫困的学生例外,因为当时一方面受汉族服装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哈尼族服饰逐渐被汉化。甚至年青的哈尼姑娘们也不再遵守传统的民族习俗,不再以传统的审美观点为美。她们不再学习纺纱,织布,制衣,刺绣……哈尼族的服饰文化几乎停滞不前,更不要说是传承和发扬。再者由于哈尼族服饰文化没有文字记载,完全靠口传心记。这种口碑的文化,其保存的形式让人颇费心思,如此下去,它消失的速度将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好在党和政府大力推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特别是2005年4月8日—12日在墨江举行的“云南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云南。”为主题的墨江首届哈尼太阳节,这是墨江哈尼族服饰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这标志着墨江哈尼服饰文化将于新的姿态载入历史,古朴悠久的哈尼服饰文化像一股深蕴的山泉滋润着明天的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墨江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必有统一的哈尼服饰代替现行汉装校服。首届哈尼太阳节,墨江各企业单位就有统一的哈尼服饰作为节日的统一服装,当然,每个单位的节日服装也不一样,这也许是因为墨江哈尼族有多个支系,每个支系又有不同的服饰所决定的。顺应墨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再加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我决心回到家乡,走进其它哈尼村寨,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探讨和学习祖辈留下来的哈尼文化(尤其是哈尼服饰文化)。为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和享受丰富多彩的哈尼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身为哈尼族,这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1.墨江哈尼服装的基本服型和基本特征云南墨江县城是中国唯一地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县,透过这条线上的“回归城”—墨江,你可以发现它有许多独特的气候,景致和风土人情奇观,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哈尼文化。哈尼服饰是蕴藏在民族民间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展示哈尼族着装文化的重要手段。1.1墨江哈尼族女性服装的基本服型人们着装的功利目的,最初当是御寒遮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才逐步在自身本体上赋予审美内涵,每个民族根据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审美情趣,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服饰,并逐步加以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哈尼族喜居在气候凉爽的高山或半山上。他们选择了吸热性强,保暖性较好的黑色作为本民族服装面料的基本色调,同时辅以藏青色、灰色、蓝色和白色。常用紫色、黄色、红色和绿色等作点缀,形成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哈尼服饰文化。其中妇女服饰最具哈尼族特色。哈尼族女性服饰形式多样,保留传统民族服饰特征较为完整,最能体现本民族特色。由于哈尼族大聚居小分散,历史上这一地区交通闭塞,大江大河,崇山峻岭相阻隔,族际互动空间很小,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而形成了许多区域性的文化特征。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分支,其服装款式不一,装饰审美用意也不同,因而哈尼族的民间服装纷繁复杂,异彩纷呈。据初步调查和分析,墨江哈尼族女性服饰可作如下分类:长衣长裤型、长衣长裙型、短衣长裤型、短衣短裤型、长衣短裤型和长衣短裙型。由于族内这些分支的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大类中各支系又形成相对统一稳定的款式。因而可视为每一分支服装就是同一大类下的不同服式,形成多姿态多彩的哈尼服饰文化。长衣长裤型。穿着这类服装的有“切弟”和“腊也”等分支。此类服装上衣无领,斜襟左衽长及大腿中部,有的甚至长及小腿部位,领口和袖口有特别的装饰。裤子一般都长及小腿下方,大裆大裤脚不分前后裆。部分款式在裤脚处采用贴布,绣花,钉花边等工艺加以装饰和加固。长衣长裙型。穿着这类服装的主要有“碧约”,“阿木”,“卡多”等分支。此类服装上衣无领斜襟,两侧腋下开叉,长及大腿中部,裙子一般长及脚跟部位;这一类型的服饰,总体上看来,银饰较少,但在线的运用上丰富多彩,其特点是宽松,朴素,大方。短衣长裤型。穿着这类服装的有“卡别”,(“罗美”和“果觉”)等分支。此类服装在右锁骨和腋窝下方,各钉一对钮扣。裤子均为大裆裤,小腿上套绣制精美的护脚套,“卡别”服饰在墨江哈尼服饰中是最为朴素的,以包头最为特色,其包头正面镶有星图银泡,背面用彩线做成飘带装饰,左右两边缀有一根银链。短衣短裤型。从整个云南哈尼服饰(妇女)来看,穿着短衣短裤型的主要有“白宏”和“叶车”两个分支。但在墨江哈尼服饰(妇女)中,我们可以把布孔支系服饰归类于其中,此类服装以“叶车”服饰最为典型。“白宏”支的衣裤也比较短,有“穿衣不遮脐,穿裤不过膝。”的说法。均有短而紧身之特点。长衣短裤型。以哈尼族“布都”支系服饰为例,此类服装以黑色自染布料作上衣,齐膝短裤和绑腿带。为左开襟衣,正面稍短于背面。包头布端都镶一块精美的刺绣图案,衣服领口处多配有银饰坠,腰束一条长丈余的腰带。长衣短裙型。以哈尼族“西摩洛”支系为例,上穿左大襟青蓝色上衣,衣服长及膝部上方,下着蓝色短裙,短至膝部,形成衣裙一体,腰带是一根绣满月亮花,狗牙花的蓝布带,或是银腰带。正面从腰部到腹部辍有数十甚至上百颗银泡,衣角四周绣满花草图案;下穿窄管青蓝长裤,小腿缠绑腿布。1.2墨江哈尼族服装的基本特征。哈尼族服装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宽松,适应山区生产生活的需要。尤其是传统的男性服装最为突出,大裤裆大裤脚,上坡下坡,山地劳作活动自如。短小紧身,具有形体美审意义。这种特征主要是体现在妇女的服装上。这类衣服除传统观念和审美含义外,同样具有适应山地生产生活需要的目的。妇女的服装具有特定的标志性。哈尼族妇女一生,根据年龄,身份的改变,要改换三至四次装束,因而从服装式样上包含许多生活的信息,从中可看出是否结婚,生育等。(比如:已婚、未婚妇女头饰不同;在腰下,未婚姑娘臀后无布织装饰片,婚后则束盖折皱装饰片;但若其夫已亡则将折皱装饰片剪开为碎条等等,观者不用问其经历、身份,只要看其头饰和臀后装饰片,就可大概知略她的基本情况。)山形图案及飞鸟、花卉、鱼等小动物图案,是各地哈尼族妇女服装的基本装饰图案,是哈尼族生活环境的艺术体现。2.墨江哈尼族各支系服装的特征和类别。哈尼族的服装类别因不同地区和支系有着鲜明的差异。由于审美装饰用意不同,服装的款式色彩也就不一样,所以,哈尼族民间服装的自然分类纷繁复杂,异彩纷呈。2.1各支系服装的特征。墨江有九个哈尼族支系,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哈尼族“布都”支系服饰(妇女)用黑色自染布料作上衣,齐膝短库和绑随带。包头布端都镶一块精美的刺绣图案,衣服领口处多配有银饰坠,腰束一条长丈余的腰带。“布都”姑娘也穿短裙,但她的上衣较长,一般都长过膝头,短裙基本被掩盖。少年时期,她们系白色腰围,极少用银泡装饰自身。(参见附图一)绚丽多彩的哈尼族“碧约”支系服饰(正面)配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和银饰佩。为左开襟长尾衣,下穿白褶裙。哈尼族“碧约”支系服饰(背面)配以颜色鲜艳的花纹图案。包头为数尺长的黑色头巾布,有穗拖拉到背部。(参见附图二)哈尼族“卡别”支系(妇女)服饰多以黑色自织染布作面料,为左开襟衣,在衣领和由右肩斜向左襟绣有彩线图纹;以包头最有特色,其包头正面镶有星图银泡,背面有彩线做成飘带装饰,左右两边缀有一根银链。(参见附图三)哈尼族“布孔”支系服饰(妇女)分为首饰,服饰和绑腿三个部分。首饰多为彩布包巾,头巾上镶钉有银泡,左右用彩色毛线陈飘穗;服饰为士林布满襟衣裳,胸前挂一块田硬布板上钉有银泡和一块多边花形银牌,下穿短裆紧腿裤,裤腿边沿绣着狗牙花,小腿套着绣花腿罩,腿罩上绑着多色彩线。(参见附图四)哈尼族“卡多”支系服饰(妇女)用黑色自织染布作面料,包头为盘式镶边戴帽,配以各种彩色花布。上衣为左开襟服,绣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纹和佩以银饰,下着黑色长裙。(参见附图五)哈尼族“阿木”支系服饰极为讲究,其服饰做工精巧,整体匀称,一套阿木妇女服饰可分为:帕匹(绣花腰带),帕合(衣服),阿喧(绣花围裙),帕吃(统裙),饿抠(头箍),饿巴(扎头带),泡通(彩色头穗),住什(彩色料珠),纳拆(耳环),纳拆拆扎(银链子)等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装钉有银饰品或绣有繁杂而又各有特定含意的花鸟鱼图案,绣工精细,图形规则,构思精巧。(参见附图六)哈尼族“切弟”支系(妇女)服饰从头到脚可分为四个部分:“无巴”、“马牙”(帽子、包头巾)、“帕洪、帕得”(衣裳、围腰)和“帕苦”(腰带)。头部包青布头巾,包托后套上一根钉满泡的彩带,彩带两端缀有六束用毛线结成的彩穗。身穿薄衣裳,外套青色左衽马甲,马甲腰部钉有三角形银泡图案若干块。(参见附图七)哈尼族“腊也”支系(妇女)包头巾用桃红印花布镶黑布做成,四角缀有玻璃珠组成的花边。衣服为土布料,胸部缀有银泡银铃;腹部镶二排三角形银泡;用银币做纽扣或布制满襟对扣。腰系一条围腰,裤子用黑布缝制腰围,裆部,裤管窄小。(参见附图八)哈尼族“西摩洛”支系(妇女)服装上穿左大襟青蓝色上衣,衣服长及膝部,衣裙一体。腰带是一根绣满月亮花、狗牙花的蓝布带,或是银腰带。正面从胸部到腹部缀有数十甚至上百颗银泡,衣角四周绣满花草图案;下穿窄管青蓝长裤,小腿缠绑腿布。(参见附图九)2.2男子服装,服饰和头饰。哈尼族男子服装,服饰和头饰比较单纯,朴素大方,款式大体一致。成年男子的头饰绝大多数为黑色土布包头,少数地区也用紫色的皱纱和本族自己织成的白色土布做包头,有的在包头上插彩色的羽毛进行装饰。皱纱和白布包头目前很w
本文标题:浅谈墨江哈尼服饰文化特征及其价值所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4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