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银川市第二中学.数学组宁夏.银川.750001)摘要: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如何能有效的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本文通过一些案例来谈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合作者引领者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能力就会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疑难问题。笔者十二年的教学感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具体地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有意义的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实验导入法”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比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喜马拉雅山高度的认识,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折纸的实验,让学生体会一张普通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太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迅速增长,然后教师指出若纸片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二十几次其厚度就可以超过喜马拉雅山高度,此实验的结果使学生的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实验情境”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问题意识。难点问题,我们经常利用问题串,可以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例如,“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学习二面角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串来导入。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2.角有大小吗?是怎样度量的?3.在立体几何中已经学习了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4.前几节课学习立体的方法主要是“转化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那么今天的问题我们也能遵循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吗?通过这组问题串,给出了研究角的一般思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二面角这个新概念时,按照一条清晰的思路进行主动思维,也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如果能利用模型给学生以直观认识,再运用类比思想逐步探究,这个教学难点也就比较容易突破了。问题就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无处不存在,如此便可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思考、探索的心理冲动。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以往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喜欢“一言堂”,当然就出现学生有疑不敢问的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削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更容易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敢问。例如,学习“算法初步”一章时,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圆周率的近似值是多少?由于学生的理解偏差和能够记住的近似值不同,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3.14,3.1415926……此时,教师可以简略介绍:圆周率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国古代有“周三径一”之说,公元前1700年的埃及文手稿中有81256(约为3.16049383)的记载。当今,人们用计算机可以轻松得到小数点后上百万位数字。这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会产生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的圆周率的近似值不同呢?圆周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呢?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想问、能问,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并可使其对以后的微积分和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初步领会算法思想。又如,在教学“计数原理”、“排列组合”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要安排4位教师到3所学校支教,每所学校至少1名教师,每个教师每次只能去一所学校,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案?解法一:先从4位教师中选1位到第一所学校有14C种方法,再从余下的3位教师中选1位到第二所学校有13C种方法,再从余下的2位教师中选1位到第三所学校有12C种方法,最后将剩下的1位教师安排到三所学校中的任一所有13C种方法,共有种14C13C12C13C不同的方法。解法二:先将4名教师分成三组,其中一组2人,其余两组各1人有种方法,再将三组教师分配到三所学校,共有3324AC种不同的方法。此时教师提问:到底哪种解法正确?哪种解法错误?错在哪里?这样教学设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适时评价引导,提升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诱导,使学生由无疑可问到敢于质疑,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必由之路,但不是最终目标。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类比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能得到诸多等比数列的性质。如在等差数列中有:对于正整数qpnm,,,,若qpnm,则qpnmaaaa;类似的,在等比数列中有:对于正整数qpnm,,,,若qpnm,则qpnmaaaa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容易把有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当作一般性的结论,如:在等差数列中连续k项和仍成等差数列,即......,,232kkkkkSSSSS成等差数列(nS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n)。类比到等比数列中有:连续k项和仍成等比数列,即......,,232kkkkkSSSSS,成等比数列(nS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Nn)。这个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不成立:当等比数列的公比是1时,连续偶数项的和是零,不能构成等比数列。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类比是一种很重要的合情推理,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多利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或从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挖掘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参考文献[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1990年9月版)[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1991年6月版)[3]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2008年4月版)作者简介:周晓林,女,1974年,中教一级,1曾获得的奖励:2006年12被评为2006年度“优秀公务员”。2006年10月分“卡西欧杯”全国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获得三等奖.2006年5月分银川二中——固原二中教学活动交流优质课获得二等奖2006年5月份全区高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5年12月全区“聚焦课堂”观摩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受到好评。2005年银川市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获一等奖。2004年在银川二中第一届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3年在银川市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竞赛辅导:2006年9月第十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指导学生获二等奖3.获奖论文及发表论文的情况:1.《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银川市数学学会2000年中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银川市数学学会2004中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3.《不到园林,哪知春色如许——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2008年3月13日在《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发表联系电话:13909508201
本文标题: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8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