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机黄秋葵栽培技术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英名:Okra。别名:羊角豆、羊角菜、秋葵、黄葵、咖啡黄葵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健型佳蔬,又是疗效显著的常用中药,还是观赏价值颇高的绿化、美化材料,是一种菜、药、花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选地、整地与施肥1.1选择适宜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又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1.2施足有机底肥:黄秋葵为需肥较多的作物。因此,必须增施肥料,特别要施足有机农家底肥。要求每667m2要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5000kg以上或4-5方,建议使用每667m2澳坤生物有机多元肥200kg-300kg。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1.3秋冬深耕冻晒垡: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垡、冻垡,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1.4开沟做畦:春种前整地,要求达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170cm,畦沟宽50cm,畦、沟相加,占地220cm,畦沟深20cm左右。这样,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证排水通畅,田不积水,苗不受渍。2播种2.1种子直播:黄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5℃以上,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终霜后、地温15℃以上时直播较好,在临汾平川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2.2合理密植:每667m2以定植2500~3000株产量最高,产品质量也好。因此,前述170cm畦面,以宽窄行的方式栽植4行,中间宽行70cm,两边窄行各40cm,畦沟50cm加两边畦面各10cm,也是70cm,株距各40cm,按理论计算为3000株,力争实际达到2500株以上,则为中秆种理想的密度(矮秆种应稍密,高秆种可稀些)。3加强田间管理3.1巧施追肥:黄秋葵生育期长,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苗长出2-3片真叶时,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667m2用腐殖酸水溶肥20kg,用清水稀释400-500倍,按棵2-3kg稀释液浇入。进入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667平方米用腐殖酸水溶肥20-30kg,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腐殖酸水溶肥20kg左右,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每隔7-10天喷一次1000-1500倍海藻酸叶面肥。3.2防旱除渍:黄秋葵虽属耐旱、耐湿植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又必须防旱、除渍。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怕渍水,要注意防涝,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沟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3.3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长,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进行到封垄后,即可终止。3.4整枝摘叶:黄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种)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通风透光。4病虫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4.1疫病黄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发生在生产后期,当雨量较大时,疫病病菌从伤口(由采摘老叶、果实等处)侵染。当幼苗后期,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无公害防治:在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雾1次,防治2~3次。乙磷铝、瑞多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噁霜菌酯、嘧菌酯百菌清是较好的内吸治疗剂。有机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苦参碱杀菌剂500倍液隔7~10d喷雾1次,防治2~3次。枯草芽孢杆菌粉剂400-600倍液叶面均匀喷施。4.2病毒病病毒病是黄秋葵的主要病害,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植株矮力、结实少或不结实。无公害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d喷施1次,防治3次。有机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阿泰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7~10d喷施1次,防治3次。2%氨基寡糖素500-800倍液预防效果较好。4.3蚜虫蚜虫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尤其是植株长成后受害更加严重。无公害防治方法:用吡虫啉类农药10%一遍净、10%蚜虱净3000倍液进行防治。有机防治方法:1、在虫害发生初期,每667m2悬挂20-30张黄色诱虫板诱杀。2、用0.3%苦参碱杀虫剂400-600倍、0.5%藜芦碱400-600倍、白僵菌500-600倍预防。4.5地老虎地老虎昼伏夜出,常咬断苗。常用糖醋液引诱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也可用500倍白僵菌液灌根。4.6枯萎病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上一茬是棉花地或重茬地发生严重。无公害预防方法:A、将嘧霉胺按600倍液-800倍液稀释,在播种后早十点前或下午五点后浇灌。B、在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嘧霉胺按8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有机防治方法:在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木霉菌按8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5科学采收黄秋葵株高30cm左右、真叶7~9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长,一般60~100天。过早过晚采收,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采收一定要及时。5.1采收标准: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cm,横径1.7cm;温度较低时荚长7~9cm,横径1.7cm。供加工的嫩荚,长6~7cm,横径1.5cm为甲级品;长8~9cm,横径约1.7cm为乙级品;荚长10cm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cm。5.2采收时间:一般在花谢后4~7天即应采收。温度高时,嫩荚生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3~4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显得更加鲜嫩。5.3采收方法: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采收后要立即送加工厂或市场销售,隔夜的嫩荚外观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5.4采后保鲜: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即处理,不可再贮藏。5.5留种:黄秋葵采种技术比较简单。当其进入生育期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为避免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早期结的下部果实不要留做种用;植株顶部果荚难以充分成熟,即使成熟充分,籽粒也不饱满,质量差,不宜留种。因此,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果实外壳变黄褐,出现有裂沟),晒干、脱粒、清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
本文标题:有机黄秋葵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0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