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浙江省2010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2010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2.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镍)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③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大景出现丁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B.法家思想C.佛家思想D.理学思想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考据之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公布。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机关,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临时大总统和内阁为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启蒙思想家康德“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B.关于参议院、总统、国务委员、法院的规定体现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C.《临时约法》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是为限制袁世凯有可能的独裁专制甚至复辟行为D.《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美围“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治体制6.浙江是著名的侨乡,爱图华侨热心祖国建设,纷纷回乡投资。右图是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回国投资情况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合理的是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和措施并鼓励华侨投资国内③1929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少华侨把资本转移到国内③1931年以后,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大,众多华侨破产④1932、1933年,因蒋介石连续发动反共内战,国内政局不稳,造成华侨投资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图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海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A.看电视剧B.到徐园观看电影C.穿上中山装D.品尝西餐⒏下图《同(治)光(绪)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家传之宝。此图主要体现了A.京剧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C.京剧在同光年间曾中断D.京剧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跟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张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的是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③②10.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11.“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组长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图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图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C.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图情出发D.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13.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根据上述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舍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图1(20世纪50年代初)图2(20世纪70年代初)图3(21世纪初)①图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图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15.希米奥,30岁,是一个普通商家庭中的男主人。公元前430年的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代雅典D.古代罗马1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7.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一书中这样写到:“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上述材料所指的这场革命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法国启蒙运动D.巴黎公社革命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19.“里程碑”是我们经带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第一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第二是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大事。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C.标志着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D.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力量对比,标志世界大战的结束20。右图是载于1947年苏联报纸上的一副漫画。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墨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这幅漫画是在讥讽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铁幕演说21.2009年5月24号,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A.取消一起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B.国家统一地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22.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23.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都分。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A.多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24.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25.海明威是20世纪中期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娴熟的运用一种叫“冰山原则“的创作手法,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寓含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手法典型的表现在A.《太阳照样升起》B.《永别了,武器》C.《老人与海》D.《丧钟为谁而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困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舍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上的的演说》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伯里克利时代已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巅峰?(4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因。(6分)(3)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三中毛泽东的话予以说明。(3分)27.(12分)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细,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6分)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
本文标题:浙江省2010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1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