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010313192.课程名称:服装史3.英文名称:ClothingHistory4.课程简介:“服装史”课程主要讲述各个时期不同的服装与服饰样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服装史》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三)素质目标: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学生的专业设计中得以体现。2.先行课程:无3.周课时、总学时:周课时2、总学时28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5.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6.考试方法:平时作业、考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7.实验、实习、作业:8.教材:《中西服装史》(第1版),张祖芳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9.教学参考资料:《中国服装史》,黄能馥,陈娟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中国服饰造型鉴赏图典》,孔德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国外历代服饰图典》,曾慧洁,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西方服装史》,华梅,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服饰时尚800年》,[英]琼·娜(贺彤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西洋服装史》,李当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先秦、秦汉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主要讲述夏、商、周的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服饰。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而言非常重要而关键,此时建立起了奴隶制的文明社会国家,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并且到后期基本确立了封建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代。先秦时期的服装和社会的大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形成与服装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形成的服装也为先秦以后至清末几千年封建时代服饰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巩固发展的时代。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由刘邦建立的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内外交流日益活跃,衣冠服饰日趋华丽。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就是袍服,当时社会遵循“以袍为贵”的原则。秦汉时期的袍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收缩紧小,交领,下摆造型多变化。汉代妇女的服装沿用前代,以深衣为主。日常多着上懦下裙,庶民百姓多为上懦下裤。与前代相比,装饰水平大大提高。二、教学重点:先秦、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先秦、秦汉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制度三、授课时数:理论学时2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先秦服饰第二节秦汉服饰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此时,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烈动荡之中,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政权更替频繁,使得社会长期处于混乱分裂的状--3态。同时,各民族人民的四处迁徙又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南北朝各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影响了汉民族的服装。同时,玄学的兴起和崇尚清净无为、不受传统束缚的自由意识的觉醒,都直接影响了服装观念和服装风尚的变化。南北朝时期服装存在多种形态,一是承袭秦汉旧制的汉族服装,男子多褒衣博带,女子多以大袖示人,以懦、裙、裤为主。二是汉族人民吸取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最典型的就是裤褶和裲档。二、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形象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第三节服饰品第三章隋唐五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主要介绍隋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隋唐的统一把南北的成就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较秦汉经济文化更为发达,国势更为强盛的局面。尽管隋朝的时间很短,但它为后世繁盛的唐朝奠定了基础。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服装最绚烂的篇章。唐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一方面,唐代服装继承了历代冠服制度;另一方面,唐代服饰对外开放,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尤其吸取胡服特点,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为后世的衣冠服饰开启了新的道路。隋唐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女服更是中国服装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异彩纷繁,令人目不暇接。上懦下裙仍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此外还有披帛、半臂等服饰。二、教学重点: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形象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第三节服饰品第四章宋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4本章节主要介绍宋代的服饰制度以及典型服饰形制。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和动乱局面。宋代社会的思想文化保守,“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并开始强调继承前人的传统文化。整个社会主张服饰不应该过分豪华,应崇尚简朴,朝廷更是三令五申,多次申明服装要“务从简朴,不得奢侈”。这也使得宋代的服饰具有质朴、高雅、清淡之美。宋代男子除了穿着圆领袍衫,还流行文人风格的宽大袍衫,如东坡巾等。“背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女子服饰,继承了前朝半臂的形式发展而成。形制多为大襟,袖口等都有缘边,外形也一改以往的外扩造型而相对向内收敛,塑造出宋代女子细小柔弱的形象。二、教学重点:宋代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宋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第三节服饰品第五章元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契丹、女真和蒙古族3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各朝的服装形制。宋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强盛起来,民族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共同缔造了中国丰富的服饰文化。这3个少数民族都曾经生活在中国的北方,所以衣服多采用皮毛,衣身相对比较紧,着靴,流行剃发,有些女子也留发盘髻。衣领多用圆领或者左枉,与汉人右枉相区别。元代建立以后,物质上丰富起来,在织物中加金的技术更成熟。质孙服是元朝比较有特点的内宴服。二、教学重点:元代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元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辽——契丹族服饰(公元916年至1125年)第二节、金——女真族服饰(公元1115年至1279年)第三节、元代服饰(公元1271年至1368年)第六章明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明代的服饰制度和一些典型的服装款式。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丝绸和棉布等面料的纺织、印染、刺绣等加工技艺水平高超娴熟,纹饰丰富。在民间更是创造出了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吉祥图案”。服装形式变化多样、不拘一格。男子主要是各式长袍,右枉大袖,衣长多长及膝下;女子则穿着背子、比甲、各--5式糯裙,整体线条流畅,飘逸秀美。明代的巾帽品种繁多,挺拔有型,发式头饰名目不一,把女子衬托得分外娇烧。官服上的补子,用不同的动物图案区别不同的官阶,是历代服饰中最有文化意义的一种新的创造。二、教学重点:明代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明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1、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2、典型服饰及形象第七章清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清代的服饰制度和一些典型的服装形制。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服装形式上和汉人有很大区别。清建立政权以后,一方面强制推行满服,另一方面也吸收汉族服饰中的精华部分,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下,华夏服饰呈现出另一种瑰丽的色彩。满族妇女主要穿着袍服,梳旗髻,穿高底旗鞋,这些服饰使她们看起来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妇女都要高大。汉族妇女沿袭明代服饰,但在服装装饰上要精细得多。清朝的服饰大量采用刺绣,刺绣的部位和手法各一,使服装更像一幅穿在人身上的流动画,奢华而艳丽。清朝男子的主要服饰有长袍、马褂、马甲、裤和靴等。最典型的服饰品就是马蹄袖,这种袖子紧而窄,可脱卸,方便合体,是男子服饰特征的最好概括。二、教学重点:清代的服饰制度教学难点:清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1、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2、典型服饰及形象2.3服饰品第八章辛亥革命后的近代和现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内容: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属于我国的近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进入现代。在清政府统治末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军队改革等措施相继实行。尽管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却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服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民族内部文化间的磨合中,渐渐形成了新的特点。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很好地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可将辛亥革命以后的近现代的服装形态大致分成20世纪10年代、20至30年代、30代末至40年代、50年代、60至--670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90年代7个不同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属于我国的近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进入现代。在清政府统治末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军队改革等措施相继实行。尽管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却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服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民族内部文化间的磨合中,渐渐形成了新的特点。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很好地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可将辛亥革命以后的近现代的服装形态大致分成20世纪10年代、20至30年代、30代末至40年代、50年代、60至70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90年代7个不同时期。二、教学重点:近代各个时期的典型服饰教学难点:近代各个时期服装风格转变的原因三、授课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20世纪10年代第二节20世纪20至30年代第三节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第四节20世纪50年代第五节20世纪60至70年代第六节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第七节20世纪90年代第九章西方古代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内容:人类着装的行为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服装史上,通常把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前后古代埃及、西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及不同人种创造的服装划分为古代部分,这部分服装成为此后欧洲服装文化的基础。古代服饰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其服饰造型、材料、审美都明显表现出这一特征。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宽松、垂挂、多裸露的卷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服装上的穗饰,古波斯帝国的裤子以及古埃及的亚麻织物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二、教学重点:古代西方的典型服饰与形象教学难点:古代欧洲不同地区服饰的区别--7三、授课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代埃及服饰第二节古代西亚服饰第三节古代欧洲服饰第十章中世纪服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内容:历史上一般把5世纪至巧世纪称为中世纪,并从时间上分为“拜占庭时期”、“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中世纪的服装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服装上体现为遮盖体形和显露体形两种矛盾的现
本文标题:服装史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