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浙江省宁波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始考试历史试题
宁波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三期始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1小题,共42分1.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A.分封制B.宗法制C.古代建筑D.科举制2.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3.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A.丞相权力的削弱B.避讳制度的沿袭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本思想的强化4.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5.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6.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7.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8.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A.北京、南京、上海B.南京、上海、北京C.上海、南京、北京D.北京、上海、南京9.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①太原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弧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1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12.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A.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C.皇权至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D.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13.《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14.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本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16.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7.下图是中国1944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A.日本侵略者抹杀重庆国民政府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18.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④民国33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19.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20.右图记载的是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情景,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这次阅兵是为了()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21.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是()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二、非选择题:(22题为10分,23题为20分,24题为28分,共58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材料二“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材料三幽王时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师大败。但幽王竟不顾犬戎的进犯,却于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与诸侯会盟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害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于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联合犬戎、吕、缯等国举兵攻周。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请回答:(1)材料一中为什么周天子会如此称呼诸侯?(2分)(2)材料二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诸侯悉至”?(2分)(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诸侯对周天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6分)23.(20分)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材料二材料三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4分)(2)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4分)(3)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分)(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4分)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8分)材料一:北大学生许德珩晚年回忆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强权’”;胡适后来也说,当年陈独秀和蔡元培这些“威尔逊主义麻醉之下的乐观者”带动“一般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也跟着他们渴望那奇迹的来临”。一旦坏消息传来,“这个大打击是青年人受不住的。他们的热血喷涌了”,结果是“一个壮烈的爱国运动”。——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材料二:至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论述一年前发生的“国史上最有价值”之运动。在他看来,“五四运动”由“局部的政治运动”扩展为“文化运动”,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因为“为国家之保存及发展起见,一时的政治事业与永久的文化事业相较,其轻重本已悬绝”;而“非从文化方面树一健全基础,社会不能洗心革面,而无根蒂的政治运动,决然无效”。有鉴于此,梁启超于是断言: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已政治运动为辅。——陈平原编《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孙中山《与海外国民党同志书》(1920.1)材料四:对于(五四运动期间)工人罢工,孙中山与他的助手戴季陶交换了看法。戴认为:“许多无组织、无训练,又没有准备的罢工,不但是一个极大的危险,而且对工人本身也是不利的……如果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不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思想上、知识上来领导他们,将来渐渐地趋向到不合理、不合时的一方面去,实在是危险的。”孙中山深以为然:“你这个意思很好……群众的知识是很低的,要教训群众,指导群众,或者是教训指导知识很低的人。”——陈平原编《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回答:(1)材料一中的“公理”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前国内知识界期待“公理战胜强权”的背景。(6分)(2)据材料二、三,梁启超与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意义有何共识?结合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事实简要分析原因。(8分)(3)据材料三、四,孙中山在五四后思想观念有了什么变化?在此后的革命活动中有何体现?(10分)(4)结合以上分析,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1-5ACBDB6-10ADDBA11-15ADCBD16-20AAABD
本文标题:浙江省宁波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始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