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本科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I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关于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学校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II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1.一篇毕业论文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规定不少于2000字。2.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至少要求15篇,且外文的至少要求2篇。3.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4.文献综述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期刊类格式: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类格式: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论文集类格式: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学位论文类格式:作者.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封面及范例见下页。III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XXXXXXXXXXXXX学生:XXX学号:XXX专业:XXX班级:XXX指导教师:XXX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二O一五年九月文献综述题目(二号黑体,居中)小二号黑体,居中小二号黑体,居中三号黑体,居中三号黑体,居中按本科专业目录填写IV文献综述前言本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从供应链的角度浅谈光伏产业的问题与对策》。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乃至个人的重视,为了发现光伏产业在现代中国的利用意义和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力研究光伏产业供应链的两端:上游供应链即多晶硅的采购,下游供应链即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销售物流。面对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即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国外市场,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利用图书资料、互联网信息、企业调查等方法,探求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又以南京中电集团为例,简述该企业在光伏行业中未来的发展之路。正文能源的紧缺,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从长远战略上考虑,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成为了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是一种既丰富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世界各国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预测,我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有望超过40%。到2020年,系统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与此相应,我国光伏产业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1、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基本情况整个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供应链主要包括硅材料(主要是多晶硅)的生产和供应,电池片制造—组件—系统封装与应用,光伏产品的分销。其中,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为太阳能级晶体硅的生产,由于其技术与工艺上的难度,目前基本被国际上7大厂家垄断,这属于产业链上游环节。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其中,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55%左右,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半导体多晶硅的发展,预计从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多晶硅。V2、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由于光伏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现阶段硅材料供不应求引起的价格大幅上涨,许多投资者和政府、企业对该行业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资料显示,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价格仅为66美元,到2007年12月,已上升为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多晶硅引起了市场的充分关注。在市场缺口加大、价格不断上扬的刺激下,国内又一次涌现出投资多晶硅项目热潮。在这股热潮下,一部分专家指出,中国面临着大量产能上马将逐渐填补供给缺口,但未来可能存在过剩的风险;还有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过剩节点难以预测拐点最终取决未来太阳能需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某些地区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追逐眼前利益,有盲目上马多晶硅项目的趋势。3、光伏产业的从供应链角度所存在的问题概括来说,是以下3种情况。上游供应链——卖方市场,中游供应链——两头在外,下游供应链——买方市场。具体来说,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产能低,上游和中游供需矛盾突出。2005年中国太阳能用单晶硅企业开工率在20%-30%,半导体用单晶硅企业开工率在80%-90%,无法实现满负荷生产,多晶硅技术和市场仍牢牢掌握在美、日、德国的少数几个生产厂商中,严重制约我国产业发展。3.2上游硅材料企业生产规模小。现在公认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0吨/年,最佳经济规模在2500吨/年,而我国现阶段多晶硅生产企业离此规模仍有较大的距离。工艺设备落后,同类产品物料和电力消耗过大,三废问题多,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多晶硅生产物耗能耗高出1倍以上,产品成本缺乏竞争力。3.3行业供应链及地区供应链不够健全。地方政府和企业项目投资多晶硅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忧。3.4下游市场在外。技术和市场被国外控制,存在“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中国光伏产业采购成本高,销售利润薄,有趋向于“代工生产”的趋势。4、如何解决问题4.1发展壮大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VI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多晶硅产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工艺完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我国的多晶硅产业。4.2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避免低水平项目的重复投资建设,保证产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4.3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反对不计成本的引进和仿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4.4风险规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盟,阻止打价格战,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循环。4.5支持最具条件的改良西门子法共性技术的实施,加快突破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从材料生产工艺、装备、自动控制、回收循环利用的多晶硅产业化生产线,材料性能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指标;建成节能、低耗、环保、循环、经济的多晶硅材料生产体系,提高我们多晶硅在国际上的竞争力。4.6依托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加强新一代低成本工艺技术基础性及前瞻性研究,建立低成本太阳能及多晶硅研究开发的知识及技术创新体系,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4.7以建设绿色奥运为背景,大力倡导环保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从下游供应链角度解决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在外的问题,摆脱OEM的嫌疑,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5、中电集团在光伏供应链上所处的地位中电集团与2006年成立了南京光伏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应用研究,集团下还有南京半导体材料公司、南京绝缘材料公司等,并计划在江西设立光伏的上游公司,主要从事多晶硅的生产。可以说,中电集团涉及了光伏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的硅原料的生产到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和销售。6、中电光伏的优势和劣势6.1优势:6.1.1硅材料公司建成后,将控制了目前制约光伏行业发展最大的因素,即多晶硅高昂的价格。光伏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从而获得竞争力。6.1.2鉴于对整个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前提,加上近年硅原料短缺的实际VII状况造成产业倒置漏斗状布局,获得良好发展机会的重心向上游偏移。参与上游硅原料生产的公司短期内依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利润。6.1.3对于上游硅材料公司的大量进入从而可能引起的产能过剩也不用过分担心。即便硅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亦可用于本集团内部光伏企业的生产。6.2劣势:鉴于中国多晶硅生产技术的落后,硅材料生产成本高、耗能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为一个由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些都应该是要考虑的问题。7、中电集团如何在光伏供应链中取得优势7.1健全产业网络组织。行业内部应建立产业联盟,行业外部面向上游要选择供应商,面向下游要面向市场和客户。7.2核心化生产。注重研发,生产核心产品,避免业务范围太广、太滥。7.3构建动态学习型组织。智力全球化,从全球范围内引进技术型和管理型专业人才。7.4资本全球化。采用中外合资或上市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募集资金。7.5市场全球化。与国外采购商和销售商合作,以解决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7.6早日投产。竞争将更为激烈。因此,促成硅料企业的早日投产,才是企业生存和制胜的关键。结论对于光伏产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好时代已经过去。在没有充足资金和稳定的供应渠道的前提下,光伏行业的生存是艰难的。因为在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都是九成以上掌握在国外的时候,一个没有产业链角色和国际身份的企业,困难可想而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这种背景下,游戏规则和制胜的核心就是全球配置资源。中国光伏产业应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寻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良好合作与竞争。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力度,大力提供金融和技术上的支持。VIII参考文献[1]比尔罗伯茨,2006:《硅与太阳能:马与马车》,《ElectronicBusinessChina》,第10期。[2]陈学森,2007:《国内多晶硅工业现状及相关发展政策建议》,《世界有色金属》第10期[3]傅桂林、袁水林,2007:《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4]何
本文标题:本科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3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