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3年中考科学试题化学部分(word版,含解析)
学而思网校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4分)(2013•丽水)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A.﹣4B.﹣1C.﹣3D.+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2.(4分)(2013•丽水)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模型图可直接得出该物质由几种原子、几个原子构成,进而确定物质的结构,判断反应的形式.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所以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选A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3.(4分)(2013•丽水)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学而思网校.阴天或傍晚移栽树木,提高成活率C.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D.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持期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电线着火首先断电进行解答;B、根据阴天或傍晚移栽树木有利于树木的成活进行解答;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解答;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解答.解答:解:A、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用水浇灭是错误的,水能导电,不能用水浇灭,故A错误;B、阴天或傍晚移栽树木有利于树木的成活,故B正确;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C错误;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以延长食品的保持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的判断,通过该题,对一些操作不当的做法需要引起注意,加以修改.4.(4分)(2013•丽水)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滴加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学而思网校、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3分)(2013•丽水)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C.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盐酸与稀硫酸的不同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区别两种酸,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上入手.解答:解:区别两种酸,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上入手.A、盐酸硫酸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没有反应现象,没法鉴别,故A错误,B、盐酸、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法鉴别,故B错误,C、石蕊遇酸变红色,盐酸、硫酸都是酸,不能鉴别,故C错误,D、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鉴别物质选用试剂时出现的现象应当是不同的,难度不大,便于解答.6.(3分)(2013•丽水)遂昌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制成竹炭制品,实现增收致富.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性材料.竹炭具有的性质是()A.无色固体B.易溶于水C.不能燃烧D.有吸附性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依据竹炭的成分是碳,结合其多孔性依据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分析解决.解答:解: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炭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故选D.点评:此题是有关碳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3分)(2013•丽水)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学而思网校.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B.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C.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C、据30℃时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解答:解: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B、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故描述错误;C、30℃时A的溶解度是20g,所以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20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细心分析即可.二、简答题8.(6分)(2013•丽水)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学而思网校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根据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考虑;(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酚酞试液变红;(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1)红;(2)Ca(OH)2+Na2CO3═CaCO3↓+2NaOH.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变色情况,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9.(4分)(2013•丽水)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接c.(2)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AB(填字母编号).A、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氢气不易溶于水,通过排水法把水排入量筒内,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分析;(2)在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水准管,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量气管中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等,读数时视线应与左管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观察误差.解答:解:(1)利用等量代替的方法,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可知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接c;学而思网校(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应于量气管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每次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是为了防止水的压强造成的误差;故选AB.故答案为:(1)b接c;(2)AB.点评:本题考查了量气的方法,关键是把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注重压强知识的运用及读数的方法.10.(4分)(2013•丽水)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元素名称氢氧氯锰铁元素符号HOClMnFe(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H2O2(用化学式表示).(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FeCl2、H2O2、HCl.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分析;(2)①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②依据反应的产物以及①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解:解:(1)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A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化学式为H2O2(2)①由现象可知丁为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②由①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盐酸,甲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H2O2+2HCl=2FeCl3+2H2O.故答案为:(1)H2O2.(2)FeCl2、H2O2、HCl;点评:熟练掌握初中学过的常见物质及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11.(8分)(2013•丽水)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
本文标题: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3年中考科学试题化学部分(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4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