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公示稿)
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公示稿)二○一一年十月2目录第一章 目标与策略................................1 第二章 强化枢纽地位..............................9 第三章 推进区域一体.............................13 第四章 融合交通土地.............................17 第五章 持续轨道建设.............................20 第六章 升级公交服务.............................22 第七章 重构慢行网络.............................25 第八章 优化道路功能.............................27 第九章 引导车辆使用.............................29 第十章 提升交通运行管理水平.....................32 第十一章 营造安全低碳交通环境.....................34 附件近期措施汇总表1第一章目标与策略第一节发展形势第一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市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为深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阶段,城市地位全面提升。因此,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综合交通体系,将成为深圳下一阶段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条转型是下阶段深圳城市和交通发展的最主要特征,经济发展方式、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人口结构、居住及就业的空间分布、交通需求特征都将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交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1、城市定位的提升,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为深圳参与更大范围内竞争提出更高的交通区位要求。国家赋予了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等新的发展定位,要求深圳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进一步扩大深圳对国际和国内两个扇面的辐射,强化对区域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2、增长中变化、变化中增长,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带来交通需求的持续大幅增长。经济转型发展将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2业领域的从业人口比例进一步增加,常住人口比例持续提高,居民日平均机动化出行次数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深圳居民全方式和机动化方式出行总量将分别达到现状1.5倍和2.5倍。3、区域融合、一体发展,都市圈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变化,将促使城市交通需求在更大范围内重新分布。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珠江东岸地区将形成以港深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格局。未来深圳中心城区交通圈将向原特区外扩大,通勤交通圈将扩展到东莞和惠州的临近地区,城市交通需求将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中心集聚、圈域分散的分布形态,关键地区、关键走廊和关键节点在高峰时段的通勤交通将大幅增长。4、小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交通方式结构趋于恶化,中心城区将面临大面积、长时间交通拥堵的巨大压力。居民收入增加,汽车情结难舍。近年来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均涨幅高达18%,至2010年底已超过170万辆,加上外地驻深和每日出入境车辆,在深圳道路行驶机动车总量已超过200万辆,道路车辆密度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与此同时,深圳市居民采用公交方式出行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轨道二期的开通对于缓解现状城市交通压力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由于轨道与其它交通方式尚未实现高效的一体化整合,而且受轨道建设能力与周期限制,深圳的轨道交通仍然不能满足未来几年机动化出行快速增长的需要。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交通综合调控措施,缓和小汽3车过快增长,尽快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将陷入严重拥堵的困境。5、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环保意识增强,对交通品质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交通安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加,交通出行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高标准的特点。推动城市交通低碳绿色发展,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宜居宜业的交通出行环境,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满意度,将是深圳市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一条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和打造“深圳质量”的新要求,围绕《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深圳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构建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条以交通发展总目标为指引,深圳将努力实现开放、畅达、可靠、公平、安全和低碳等六类交通发展指标:1、建立开放交通:完善城市对外交通系统,提高深圳对外交通辐射能力。201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和年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3500万人次和110万吨,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8亿吨和2800万标箱,机场与港口的竞争力和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深圳铁路交通圈3小时到达长沙、厦门4等地,5小时到达武汉、福州等地,8小时到达长三角地区、12小时到达京津地区。深港都会核心区轨道交通30分钟可达,深圳核心区与东莞、惠州重要节点之间的通勤交通时间在1小时以内。2、建立畅达交通:持续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水平。到2015年,中心城区和组团核心区路网高峰小时平均行程车速维持在25公里/小时以上,其它区域维持在30公里/小时以上。3、建立可靠交通:持续轨道建设,升级公交服务,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度、准点率和市民满意度。2015年轨道运营准点率达到98%以上,地面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达到90%以上。4、建立公平交通:合理利用资源,交通投入向服务大众的公共交通倾斜,提高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比重。2015年全日机动化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到56%以上。5、建立安全交通: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交通事故率和人员死亡率。2015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小于3.5人/万车。6、建立低碳交通:系统推动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引导鼓励市民低碳出行,促进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015年机动车排放主要污染物总量不高于目前水平。第三条通过实现上述目标与指标,完成深圳交通发展方式的五个转变,即:1、运输方式由相对分散向综合高效转变;52、出行结构由个体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并行向公共交通主导转变;3、交通服务由保障型向优质型转变;4、交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5、交通排放由高耗低效向低碳环保转变。第三节发展策略第一条为实现上述交通发展目标,深圳市必须实施枢纽城市、公交都市、需求调控和品质交通四大核心交通战略,大力提高对外交通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和水平,确立轨道公交主导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有效缓和机动车交通需求过快增长,维持交通供需的基本平衡;大幅提升交通环境品质,建立低碳、生态交通空间。第二条围绕上述战略,深圳市近期应实施以下十项交通发展策略:策略一:强化枢纽地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抓住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共建,建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对外交通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化在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枢纽城市地位,支持深圳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推进前海、龙华等城市策略发展区开发建设,奠定城市中心体系格局,支撑和引导新一轮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加强大型对外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系统,特别是与城市轨道和地面公交系统的一体化布局和高效衔6接,锚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形成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基本格局。策略二:推进区域一体。根据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着力加强与香港、东莞和惠州等周边城市的交通合作共建,推动港深莞惠都市圈交通融合发展。从设施完善与政策优化两个方面推进深港跨界交通发展,重点加强深港跨界轨道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快速和更方便的深港跨界交通服务,强化深港在都市圈中的核心地位。根据深莞惠都市圈空间结构和交通需求发展态势,系统推进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一体化发展共识统筹三地综合交通发展,重点协调推进城际轨道和都市圈快线的规划建设,支撑和引导都市圈发展轴线的形成。策略三:融合交通土地。深化落实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建立多层次互动、高效耦合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机制,推动全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协调发展。着力加强轨道交通与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开发的作用,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协调交通建设与新城开发、城市更新的时序,研究实施交通影响评价制度。策略四:持续轨道建设。继续保持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供给规模,建立覆盖全市主要功能片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大力加强城市关键走廊和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充分考虑关键走廊预留建设轨道交通复线的空间。围绕轨道交通全面整合客运交通系统,促进客运系统由分散低效向综合高效转变。积极探索轨道交通用地开发与投融资建设新模式,形成轨道7投融资、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良性循环,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五:升级公交服务。积极推进快速公交建设,大力提升地面公交走廊运能和服务水平。在城市关键走廊构建“轨道+快速公交”复合公交通道。丰富常规公交线网服务层次和品种,提升公交运营技术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公交服务体制。通过系统化的提升改造措施,打造路权优先更有保障、线网层次更为丰富、设施规模更为充足、运营服务更加可靠、行业管理更为先进的公交系统,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策略六:重构慢行网络。以轨道二期工程建成运营为重要契机,提高对慢行交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力重构连续通达的步行、自行车交通网络。大力加强与轨道和公交线网的便捷接驳,努力营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提高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活力和吸引力,满足广大市民日常出行、换乘公交、休闲健身等多方面需求。策略七:优化道路功能。以支持公交和慢行交通发展、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目标,优化路网布局和道路功能。在二线通道等城市关键走廊,优先安排充足的公交专用道、车站设施;新城道路网建设应与土地利用开发协调,结合公交走廊同步建设公交专用道等公交设施;结合城市更新和片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完善街区支路网建设,改善微循环交通,重点突出慢行交通特色,营造安全、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8策略八:引导车辆使用。加大交通需求管理的实施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机动车使用的引导与控制,通过设施供应、经济杠杆、行政管理和宣传倡导等综合手段,引导机动车合理使用,促进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维持道路交通状况在可接受的水平。策略九:提升交通运行管理水平。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在持续交通基建的同时,优化完善设施功能,加强系统整合与统筹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既有设施潜力。建立稳定的交通综合改善工作机制,持续改善交通状况。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交通系统使用效率。建立交通拥堵管理工作机制,科学评估和发布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制定交通拥堵调控对策。策略十:营造安全低碳交通环境。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加大对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按照低碳绿色发展要求,系统加强交通系统节能减排,完善推广新能源和新技术的相关政策,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建设低碳、生态、和谐的交通环境。9第二章强化枢纽地位第一节提高港口综合效益,深港共建世界级航运枢纽第一条目标是与香港港口合作,共同建设辐射全球的世界级航运枢纽。深圳港口将发展成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体,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环境友好、效益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第二条按照效益优先、集约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港口辐射力和竞争力,提高深圳港口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第三条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盐田港区西作业区和大铲湾港区二期集装箱码头,以及东部中石油和中海油LNG接收站码头;加快建设蛇口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推动大小梅沙、南澳、西涌等旅游客运码头的规划建设;推进铜鼓航道二期前期工作。第四条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沿江、东部过境、博深、外环等高速公路以及龙盐快速路的规划
本文标题: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公示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