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李康创业基础课程报告
《创业基础》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规划的认识学生姓名李康学号201301701091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二O一四年十二月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规划的认识李康(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自主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学生想要自主创业,就要了解创业的有关知识、把握好创业的机会、控制好创业的风险。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技巧;创业规划;创业风险;创业意义引言创业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的本质是独立地开创并经营一种事业,使该事业得以稳健发展、快速成长的思维和行为的活动。[1]走上创业之路,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它是成就自己事业的过程,是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快步进人“大众化”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2]“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一高校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创业意识的培养(一)创业存在的问题第一,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各大高校均有体现,并且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相应教材,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也比较滞后。第二,创业学生普遍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具体工作指导。目前大学生创业不多。首先,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不多,创业的意愿出于自发,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3]其次,虽然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活动后真正创办企业的少,主要是缺乏良好的项目和合作伙伴,尤其是目前的创业活动内容比较低端,有科技含量的不多。致使同学们对创业认识不足。第三,大学生创业缺乏必备知识和经验。在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社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缺乏法律常识、市场常识、产品设计相关经验,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高校牵线搭桥,通过培训、创业导师定期做辅导。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边做边补课,培训导师非常重要。创业教育上,学校做小班,一个老师带两三个人,有案例教学,包括进行财务和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4]第四,国内的创业文化氛围不强。通过国内外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国外毕业的大学生更有活力,国外毕业的同学创业的能力更强;相对而言,我国学生对经营企业缺乏经验,没有进行身份转型,还存在学生心态。第五,大学生创业环境和条件不是非常理想。政府提供的创业条件,从小环境上够了,从大环境上来说不够。从政府层面来说,对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是非常详细,有实质性内容的不是很多,政府相关部门不知道如何操作,人力资源的成本没有优势。资金上的支持不够,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想法的因素。第六,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享乐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追求职业的舒适稳定,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在就业行为的价值取向上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利益的稳定获取作为自己择业的准则。[5]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表现出过分地依赖自己的家庭及其关系网,反映了“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最重要的自身一方面因素,一部分大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同时思想又比较单纯,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6](二)创业意识的培养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师生创新创业兴趣首先,增设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和规律。可以定期举办“创业企业家交流论坛”,“与企业面对面”等活动,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7]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想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出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在这方面,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老师做创新创业专题客座,带领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使教师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以便在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时,能够有的放矢,从而增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再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建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8]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使学生意识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9]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发现、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发挥示范作用。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10]如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请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校园各种科技竞赛,充分发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科技论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课外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这里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校企合作,联合创立实践训练基地;第二种是在高校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第三种是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体验创业。以上三种途径都是在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搭建起一个发展的平台,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校与企业联姻,企业走进高校,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二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规划(一)政府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规模落后,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存在着巨大的融资难问题。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从家庭、亲戚、朋友等关系圈进行筹款,而银行对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基本以需有抵押的小额贷款形式面向创业大学生。但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济负担极重,经济储备很少,因此创业资金匮乏的难题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关键问题。政府可以联合多家投资企业,用社会资助的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资助基金,利用民进公益资金力量重点对前景好、可行性高的创业团队进行全面的资金扶持,必要时还可采取入股的方式共同经营。[11](二)在高校层面上,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教师的观念有时相对滞后,认为只要找到单位就算就业了。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广大师生心目中促成既要就业又要创业的新观念。因此,为了真正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我们的教师队伍就必须首先接受创业新观念的转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经指出:“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过创业实践。”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高校一方面应该制定“走出去”战略,鼓励教师到企业公司中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有额度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首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应该促进“引进来”战略,高校可以聘请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创业者来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或者顾问,专门举办培训班,引导大学教师们如何创业和如何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将有能力的大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假期课余时间进行有目的的模拟创业演练,体验不同行业的创业者角色。(三)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第一,政府应统一协调各部门法规政策后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或部门,为首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且全面的政策指引、税费减免、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立体式鼓励机制。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众多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规政策,但是在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实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政策缺失的现象。高校毕业生往往对各部门、地区的扶持创业政策知之甚少。即使对相关政策有模糊的认识或了解,但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申请,应符合哪些条件,可以取得什么样的优惠政策。而这种认识性的缺失即使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导老师中也时有发生,看不懂、说不清、讲不明。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各部门在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时缺乏沟通,各行其是,推出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偏向孤立,缺乏整合性;另一方面由于在相关政策制定以后,也缺乏一个统一管辖的部门整合这些政策并加以集中宣传,导致目前的政策宣传途径不够畅通,不能发挥这些政策的真正价值。因此,我们的政府认真履行职责,整合资源,避免各项鼓励措施流于形式。为此,政府部门可以筹建一个专门的代理机构,专门负责整合创业教育及资源方面的事务;也可以建立具有权威公信力的网站,将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共享到网络,面向全体毕业生,降低获取门槛;同时由创业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优惠政策推荐给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教育。[12](四)从个人层面上,强化创业意识,提高法律观念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毕业者将越来越不局限于求职者,而是转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以创业促就业的宏观教育中,我们的大学创业者们不仅要强化自身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也要加强技术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同时,大学创业者也必须积极学习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当今时代,随着创业浪潮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去,可由创业者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而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因此,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意识观念的同时,也必须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稳步创业风险、创新、责任、诚信、服务构成完整的创业道德体系,保障创业者成功创业。首先,创业者应当明确认识创业风险的固有性、普遍性、不可逆性。创业前了解创业风险发生的可能、表现形式、危害程度及风险规避理论、方法、途径、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理性认识、防范风险;创业中关注风险,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创业后,适时总结经验,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有效防止风险。第二,创业者应当创新个体创业的价值追求,将自己视为权利与义务统一的主体,个体行使创业权利的同时承担创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创业,一方面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个人权利的同时分担社会责任。其中,创业主体的价值追求具有了三个涵义:其一,通过创业,解决个人职业问题,实现个人就业;其二,通过创业,解决他人就业问题,扩大社会就业;其三,通过创业,促进个人、社会进步。第三,创业是创业者的责任。基于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创业作为职业的特殊形式,应当成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13]第四,诚信是创业成功的保障。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原则之一,遵守诚信原则,既是创业成功的前提,也是规避创业风险,成功创业的重要保障。第五,服务是创业的核心。创业者的个人追求和社会需求是创业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创业者个人的成功,以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为前提。只有当其服务社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时,其创业才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创业者本人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创业道德体系中,风险是现实,规避风险是成功创业的前提;创新是本质,是创业的基本点;责任体现了创业者权利和义
本文标题:李康创业基础课程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9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