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惠卿与山兵高腔大清康熙四十二年,临海县梓林乡山兵村出了一位精明的商人,名叫李惠卿(1703-1771年)。生意做得很大,经商之余,喜欢看戏。他跑遍了全国各地,也看遍了全国各地的剧种。几乎无戏不看的李惠卿看戏,跟别人看戏不一样。别人看戏,是看女戏子漂亮不漂亮,服装新不新,嗓音好听不好听等等。李惠卿看戏,他是一边看戏,一边揣摩戏中各种角色的唱、做、念、打,并将全国各地的各个剧种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他认为高腔戏最好看、最好听,最动人心弦。全国那么多剧种,他为何独独钟情于高腔戏?原来,高腔戏高亢激越的阳刚之美与台州人的台州式硬气具有天生的亲和力,简直是一拍即合。戏看多了,戏的套路熟悉了,加上走南闯北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就产生了写戏编剧的创作冲动。粗通文墨的他将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改编成剧本。要将剧本搬上舞台,就要有自己的戏班。他年轻时就非常羡慕金华兰溪的李笠翁创办家庭戏班的壮举,集剧团长、编剧、导演于一身,何等逍遥快活。有了戏班,要看啥戏,就看啥戏;要演啥戏,就演啥戏。进入天命之年的李惠卿(1753年),感到自己垂垂老矣,为了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决心创办戏班。创办戏班,就要招收一批演员和乐队,要聘请教戏的师傅,要给他们吃和住,还要给他们工资,还要置办服装和道具,总之,要花一大笔饯。挣钱是本事,花钱是水平。很早就有创办家庭戏班欲望的他,经商多年,家中富裕,因此,并不心疼钱。敢想敢干的李惠卿拿出一大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在李宅村宗祠内开设高腔班(人称老山兵高腔班)。他不但从山兵村的李宅和陈宅两个自然村招收喜欢学戏的良家子弟,还从台州六县招收演员。又从外地请来名家教习,在本村下坟潭进行排练。不久,就教出了闻名台州的“山兵高腔班”。每年冬春时节,在本村李宅祠堂的戏台上公开演出。之后,李惠卿经常亲自带戏班赴各地演出,时间长达十年(至1763年)。该戏班表演水平很高,最有名的一出戏叫《小金莲斩独角蛟》。戏中主角演出时,口衔八对长出嘴外,转动自如的獠牙,成为独一无二的绝艺。无论演员阵容、所演剧目、表演水平,还是戏班行头,都堪称“六县第一”。山兵高腔戏班演出剧目很多,主要有“七带、八阁、九记、十三图”等,演出范围大致在临海、仙居、天台、三门、宁海、象山一带。李惠卿仙逝之后,他创办的山兵高腔戏班仍继续演出,时间长达160年。李家五代均为班主,末代班主李肇培(1843-1912年)。足见李氏家族从事戏剧历史之久,影响之大。李惠卿创办的山兵高腔戏班,开了台州创建剧团的先河,影响深远。受山兵高腔的影响,乾隆后期,黄岩一带兴起乱弹腔。山兵高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吸收乱弹腔和徽腔,形成三腔合唱,并加入了部分的乱弹内容,成为台州乱弹剧种中的“山里乱弹”的主流。受山兵高腔的影响,咸丰、同治年间,临海蒋家山村创办起“蒋家山乱弹戏班”,有著名艺人金永池,外号“毛竹小生”,名扬台州。后有名旦蒋岳达(艺名兰香)。直至上世纪30年代,蒋家山的艺人成了台州乱弹的半壁江山。也是受山兵高腔的影响,民国四年(1915年),双港下游王福人(艺名三花)创办起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沙乱弹”,又名“山花班”,有看家戏《双龙大会》。“黄沙乱弹”创建前后,台州各地共有高腔班十余副。山兵乱弹于解放后组建山兵剧团,业余演出保留剧目,最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解散。李惠卿创办的山兵高腔流传两百多年,成了台州乱弹的源头。章安李宅村成了台州乱弹的发源地而被载入文化史册。
本文标题:李惠卿与山兵高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9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