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给药错误敏感质控指标
给药错误敏感质控指标2017年(神经内科)沭阳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给药错误护理质控指标计划护理工作中,给药是临床工作中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正确及时的给药措施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促进病人康复;给药差误无疑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及病人安全。安全给药是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重视临床护理给药缺陷的防范和管理至关重要。一、工作计划㈠、制定工作职责,明确分工1、根据我院具体工作实际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小组人员结构特点分工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科质控管理监测工作。2、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控的原则,使得给药错误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二)制定给药制度、护理防范措施、患者安全给药的操作流程,发生给药错误的上报流程、常见特殊药物服用的方法、制定监测单等。1、加强给药制度学习、防范措施,重点常规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2、规范给药流程及给药错误的上报流程,副组长每月底统计科内坠床、跌倒发生率并报护理部。3、根据上报数据、案例,整理分析,通过干预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保证病人用药安全,降低发生率。(三)、强化科内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程度,防范给药错误的相关措施。1、加强组员自身学习,跟进安全给药的措施的落实程度。2、护士长及护理组长不定时的抽查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及预防落实办法。3、提高护士收集案例意识,重点推广科室医护人员全员参与,提高执行力,降低发生率。二、成立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控小组组长:于倩倩副组长:秦小会成员:尤寒月陈琼杨建荣李媛媛李梦茹三、职责:1、对全科护士掌握给药原则及正确给药的方法。2、护士对查对制度的严格落实。3、管理小组留取相关资料,积极主动进行临床正确给药的督查工作。4、对科室敏感质控管理进行检查,记录。5、小组成员每天督查记录存在的问题,记录给药的次数。(1)指导安全给药正确的方法。(2)评估预防措施实施情况。(3)评估护士三查七对的落实情况。6、每月统计给药错误案例及时分析上报,只要有给药错误应全面总结分析一次,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并有工作纪录。7、小组成员及时督查相应措施并记录落实情况,对患者进行估。8、科室只要发生给药错误的原则性错误,必须针对该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一次,提出改进措施并要求记录完整。给药制度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九、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常见特殊药物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药物还可舌下含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是比较常见的给药途径,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给药途径,严格遵医嘱给药。舌下含服:指使药剂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完成吸收过程的一种给药方式。特点:舌下含服给药量有限,但因为无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先通过肝脏代谢,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药物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被吸收,药物分子能顺利通过较大分子间隙,吸收完全且速度较快。适用于紧急服药救助或避免肝脏的首关消除的方法。服药姿势:舌下含服药物的正确姿势是半卧或坐位,直接将药片置于舌下或嚼碎置于舌下的舌系带两侧凹窝内,药物可快速崩解(药物制剂在吸收前的物理溶解过程)或溶解。注意:为加速药物吸收,避免吞咽,还应张口深呼吸。随着深呼吸,药物自黏膜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一般经10~50次深呼吸,口中药物被含化完毕。张口深呼吸可以解决因唾液分泌过多流淌到舌头上,难以控制吞咽动作的难题。如口腔干燥,这时可在口中含少许水。服用时还应注意,不可把药物放在舌面上,因为舌表面的舌苔和角质层很难吸收药物,而舌下黏膜中丰富的静脉丛才利于药物的迅速吸收。常用药:硝酸甘油(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约2~5分钟即发挥作用)、消心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心痛定(用于高血压和变异型心绞痛,舌下含服降血压效果较口服迅速,适用于紧急降压情况)、速效救心丸(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等。口服咀嚼咀嚼片是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药物溶化后吞服的片剂,常加入蔗糖、薄荷油等甜味剂及食用香料调整口味。特点:药片经嚼碎后便于吞服,药片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对于难崩解的药物,制成咀嚼片可加速其崩解,提高药效。咀嚼片服用方便,即使在缺水的条件下也可以按时用药,特别适用于小儿、老人、吞咽困难或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注意:咀嚼片是否可以吞服?咀嚼片一般比口服片剂体积大,吞服比较困难,另外如果吞服容易造成药物崩解不完全,影响药物吸收,所以建议咀嚼后再吞咽。常用药:钙片类、制酸药类、维生素类,所以大家在服用这类药物时要先看说明书,了解正确服药方式。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胰岛素就是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时,注射针头插入皮下,注射后,药物进入小血管随血流进入体循环。作用:皮下注射相对于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可以减缓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药效发挥更持久;也可以避免口服药效被胃肠道破坏。常用药:胰岛素、疫苗(不同疫苗的接种方法不同,有肌肉注射有皮下注射)、局部麻醉等。皮肤贴片经皮给药是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最常见的是皮肤贴片。特点:一、避免了口服给药时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二、具有缓释作用,可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三、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四、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且给药无创伤,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五、体表用药,可以随时中断给药,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给药途径,为不宜口服或注射的药物提供了一个全身用药方式,并且可用于紧急情况下无应答、无知觉的昏迷患者,也为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提供一种用药替代途径。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1.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服下,不要用茶水服药。2.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3.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4.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或两颊粘膜与牙齿之间待其融化。5.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6.服用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后不宜立即饮水。7.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后要多饮水。8.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饭前服,助消化药及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正确的给药药方式一、用药姿势:口服药时宜取站位,不宜躺着服药,躺着服用可能会使药物粘于食管。舌下含服,应将药品放在舌下,不要吞咽,不要饮水,要任其自然溶解。不要捏鼻子喂药,否则易使药物呛入气管或支气管,轻则咳嗽,重则发生窒息。滴眼药水应取半躺位,点1~2滴后,轻闭双眼5分钟,使药物充分吸收。二、用什么水送服:1、送药最好用白开水,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说,白开水是最好的。茶水内含有大量的鞣质,容易和药品中的蛋白质、生物碱、金属离子等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含铁的补血药,鞣质和铁结合会产生沉淀,阻碍铁的吸收;含蛋白质的消化酶类制剂,也会与鞣质结合而降低药效。茶叶中的咖啡因对镇静安神类药品有对抗作用,也会降低其药效。所以建议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同样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不适合。牛奶含有蛋白质和钙,一方面可使药物失效,另一方面药物也可能让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牛奶的营养价值。橙汁等某些果汁(尤其是西柚汁)对一些由肝脏代谢的药物有干扰。例如调节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和环孢素等。所以,不仅禁用果汁送服上述药物,在服药期间,也尽量不要饮用果汁。2、三类药不要碰热水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服药,可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1)、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摄氏度以上即失效”。(2)、活疫苗。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3)、含活性菌类。如培菲康、整肠生、妈咪爱、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丽珠肠乐等药物均含有活性菌。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3、服止咳糖浆5分钟内别喝水,止咳糖浆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一些人习惯在服用糖浆后立即大量饮水,认为这样可以快速祛除药物的特殊味道,并尽快将药液送入胃肠道。实际上,这样做不利于止咳糖浆药效的发挥。这是因为,止咳糖浆的止咳作用一方面有赖于胃肠吸收,另一方面要依靠糖浆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直接减轻炎症的刺激,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缓解症状。若服药后立即大量喝水,会降低咽部的药物浓度。因此建议至少在喝止咳糖浆后15分钟内不要喝水,以提高疗效。4、中药冲剂用150毫升,中药冲剂是在中医汤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水冲开后即相当于煎好的汤剂,饮用中药冲剂每次用水150毫升就可以了。但西药中的散剂不在此列,例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5、胶囊至少300毫升水,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遇水会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所以送服胶囊时要多喝水,以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因此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并且,咽下时应稍稍低头,胶囊会更顺利地服下。6、特殊药物需水量更大,还有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比较特殊,服用期间也需要饮用较多的水,例如磺胺类药物(SMZ),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大量喝水,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三、是否可以嚼碎服用:1、应当嚼碎后服用的药物,除了适于儿童服用的甜味咀嚼片外,还有一部分药物嚼碎后服用效果更好。(1)、使药效尽快地释放硝苯地平(心痛定):用于治疗高血压,患有重度高血压时嚼碎后含于舌下,可在10分钟内出现降压作用。(2)、利于药物的吸收乳酸菌毒和干酵母:助消化药,嚼碎后服用利于在消化道的吸收。酚酞(果导):用于治疗便秘,咀嚼后服用效果更显著。安全用药流程核对医嘱流程:医生在病历单上开出医嘱→输入电脑→主班护士刷新医嘱→进入医嘱处理系统→电脑内新医嘱与病历单核对→处理医嘱并核对无误后在病历单上签名→治疗护士再次核对临时医嘱执行单→执行医嘱时责任护士再次核对病历单或临时医嘱执行单。核对静滴药物流程:提前一天治疗班护士按床号顺序核对液体→治疗班护士核对液体按床号顺序贴瓶→当天、大小夜班护士分别对第二天治疗,按治疗卡核对长期医嘱的各组液体,→第二天治疗班护士核对加药,并签名及加药时间→责任护士核对并执行,再核对并在输液巡回单做执行标记。责任护士执行医嘱流程:责任护士核对医嘱→正确执行医嘱的摆药、配药→带药到床边核对后注射→注射后与医嘱单核对,签时间、姓名→观察用药后反应→记录。输液接瓶流程:发现病人液体输完或电铃想起
本文标题:给药错误敏感质控指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9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