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模底考试
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模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遂公盨及铭文拓片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3.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5.“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洪秀全《天父诗》实质上旨在宣扬A.男女平等B.人际和谐C.君权神授D.上下尊卑6.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8.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9.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10.“共产主义是天堂,公社就是登天梯;如果天梯搭得好,我们就能上天堂。这类歌谣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11.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2.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第二次外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图A.文化大革命结束B.中美关系缓和C.苏联等国的支持D.开展多边外交13.“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A.建立四百人会议B.颁布解负令C.设立陪审法庭D.发放观剧津贴14.“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15.“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16.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17.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①建立福利制度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当时的经济之所以被学者称为“半球化”,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存在B.南北半球经济发展悬殊C.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D.工业与农业文明的差异19.从2007年开始,每年9月份在中国大连与天津交替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了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这能说明A.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B.区域集团化突破了地域限制C.兴经济体引起世界关注D.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已建立20.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但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是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l题l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21.(14分)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3分)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5分)(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22.(14分)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1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1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3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23.(12分)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l,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走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3分)24.(10分)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商君书·境内》【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军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在秦国争霸过程中的作用。(4分)(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思想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3分)(3)据材料三,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民风有何影响?(1分)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你对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的认识。(2分)25.(10分)克伦威尔是—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于1653年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把自己比做一个“好警察”。——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共和国建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掌握了政权,他们镇压民主进步力量,使革命从此走上了回头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领导人并未采取实际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反而继续增加赋税,这就使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昊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在革命之后,任何临时性的国家机构都需要专政;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专政”。——马克思《危机与革命》请回答:
本文标题: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模底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2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