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右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4.“(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5.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6.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A.在梭伦执政期间率先实行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7.“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200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B.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C.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D.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8.“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B.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福利国家的形成9.19世纪末,恩格斯提出“随着被压迫阶级……作为独立的党派结合起来,选举自己的代表,而不是选举资本家的代表”、“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也需要民主的形式”。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无产阶级政党参与资产阶级议会活动B.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C.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D.否定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10.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11.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间内容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1887年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12.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①重视女子教育②倡导发展实业③追求文明进步④提倡男女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5、“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A.法国共和政体B.美国民主共和制C.英国君主立宪制D.中国民主共和制16、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强C.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D.正确提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17.《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法制建设D.礼乐秩序18.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9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3分。21.(13分)“法治”思想起源早,在近现代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5分)22.(9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2分)(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3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材料三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
本文标题: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3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