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1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北师大版编号课题课型编写审核时间班级姓名007新授课一、学习目标: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严复及其思想主张。二、学习重难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三、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序幕:公车上书(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展:严复《》(影响: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高潮:百日维新(内容、影响: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结局:失败。教训: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1.交流预习成果,疑难问题,教师巡视,获取信息。2.读历史文字材料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步骤一: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3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分)四、达标巩固(标★为选做题)☆(选做)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运动22.《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3.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血染黄海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5.19世纪60年代掀起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98年的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6.严复著有《》,在书中反复宣传观点,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五、拓展应用材料阅读:1898年(农历戊戌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国外,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想一想:戊戌变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谈一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六、小结反思评价
本文标题: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