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机遇与挑战
第1页共8页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机遇与挑战刘胜温锦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电子邮箱:wen818761@126.com摘要:30年来,外商投资在促进改革和发展中,改变了我国经济运行的轨迹,加速了我国参加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使我国快步融入全球经济主流。与此同时,发展中的经济矛盾也在变化,在外商投资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肆虐,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下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模式的影响,并提出在新形势下促进中国利用外资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资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China'sUtilizationofForeignInvestmentundertheGlobalFinancialCrisisAbstract:Inthenear30years,foreigninvestmentshaveexpeditedthereforminganddevelopmentprocessofChina,inflectingChina’seconomicmovementmechanism,acceleratingChineseparticipationineconomicglobalization,whichhelpsChinatofollowthemainstreamofglobaleconomy.Meanwhile,withthechangingeconomiccontradictions,morenewproblemsarederivedfromforeigninvestmentsinChina,whichwillinevitablehasconsiderablyimpactsonutilizationofforeigncapitalunderthebackgroundoffinancialcrisis.ThisthesisreviewstheeffectsonmodelsoftheutilizationofforeigninvestmentsduetotheChanginginternationaleconomicenvironment,analysesthereasonsandputsforwardpointedpoliciesandsuggestionsforutilizationofforeigninvestmentinthisneweconomicsituation.Keywords:GlobalFinancialCrisis;FDI;UtilizationofForeignInvestments一、金融危机下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第2页共8页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大幅度萎缩,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全球跨国投资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15%,今年一季度降幅更高达54%,预计09年全年世界跨国投资下降接近50%,作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受较大影响。从时间上看,据商务部统计,自2008年10月份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已连续八个月下降。2008年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同比下降25.7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5.73%。2009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41家,同比下降34.24%,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20.98%。从结构上看,外商投资的下降也是全面的,不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业的投资,不论是在中国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都下降了。从对华投资的主要来源看,包括日本、美国、欧盟对华投资均大幅下降,全球经济整体上依旧低迷,中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图12008年8月到2009年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影响这场危机的爆发,实质是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长期失衡的必然结果,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是包括资本、科技、人力、重要生产资料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洗牌,尤其是对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格局的一次刚性调整。对中国而言,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既有很多不利影响,但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就利用外资而言,它给中国提供了三方面的机遇。(一)机遇1、金融危机让世界对中国投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中国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优势更加明显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日本经济面临普遍衰退,而与此相关的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第3页共8页品价格回落,导致中东地区、俄罗斯和拉美经济以及那些过分依赖资源的国家也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金融海啸还导致其它国家汇率动荡下跌,资本流出加剧。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当中虽然也承受了压力,但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当之无愧地扮演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的角色。中国经济,包括银行业、制造业、充足的美元储备及人民币坚挺并继续保持对美元小幅升值态势等,都是稳定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受到根本性削弱,中国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更改。因为,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的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潜力巨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此外,中国的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据统计,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因此,国际舆论普遍把中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当作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选择后的最佳投资地。他们看好中国,没有抛弃中国,这为中国FDI的深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加快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吸纳金融人才和发展服务业的难得机遇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一直在着力推进出口加工型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战略,但在外部经济需求扩张、赢利较好的宏观背景下要实现这些目标是比较困难的。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必然还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对包括资本、人力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当前,华尔街过剩的金融服务机构与高端技术,正在寻找出路,金融界不少人才已从华尔街转向中国寻找工作。因为,不同于华尔街金融服务业过度膨胀,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还处于幼稚阶段,正需要金融服务高端技术。适时引进金融人才,不仅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得到较高的金融服务资源,而且还能改进本国的金融服务,缩短金融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中国应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引入人才、技术创新,解决中国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我们还看到,近年来,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出去以削减成本,这为中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机遇,且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转移趋势并未改变,由于非实物形态商品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小,服务外包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此种形式下该行业吸纳FDI的优势更加明显。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有利于第4页共8页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和水平。3、金融危机使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缓解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在金融危机爆发前,部分在华投资外商企业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并不那么被看好,原因包括原材料涨价,能源供应瓶颈,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由此产生的担忧是:中国以后的能源需求怎么办?进一步发展的资源需求怎么办?这次金融危机导致近年来已经脱离了需求基本面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走上了回归之路,呈下降趋势。很多大宗商品和资源的价格下跌了一半多,把在华发展的企业经济成本砍掉了很多,这对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之苦、面临巨大通胀压力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二)挑战然而,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影响了全球的生产贸易和投资信心,中国也难以完全地独善其身。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31年,中国制度和环境各方面的变化,正在逐渐使中国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因此,此次危机也必然将给中国的FDI的发展和外资政策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1.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外资撤离和经济波动成了必须直面的挑战在中国FDI的60%的投资时投资于出口加工制造企业的,面对金融危机下各国进口消费能力的下降和对全球经济信心的不足,外商的投资也必然会在增量和存量上都有较明显的减少。同时,由于外商在华投资成本的提高,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越难、泰国等正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和一系列吸引FDI的政策,削弱中国吸收FDI的竞争能力。2008年印度吸引FDI525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位列世界第二。09年1月吸收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58.8%,远高于中国的-2.02%。同时,尽管跨国公司仍然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和投资前景,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的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对外投资能力削弱,不得不收缩投资布局和产业链条,撤回投资。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不仅金融机构大量陷入困境,而且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许多企业裁员、减产,减少对外投资;欧盟、日本经济步入衰退已经成为定局,企业对外投资额也不得不缩减。而美、欧、日作为中国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对外投资能力收缩,使我国吸收跨国公司投资深受影响。另外,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能源海第5页共8页外依存度上升、环境成本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成本提高,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成本优势在弱化,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低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的投资受到更大挑战;国际上,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乃至衰退使有效需求减少,导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订单减少,出口风险加大,利润率下降。在内外投资环境激烈变动、经济利益关系大幅度调整过程中,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选择了从我国沿海地区撤离,这也加大国内经济波动。2.中国调整外资的政策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之时正是中国开始实行外资政策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调整之时,这次政策调整中,中国强调利用外资的质量而非数量,更加注重环境和减少资源消耗,同时,出口退税和统一国内外企业税收的调整,加剧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成本压力,而这些产业又是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主要企业类型。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通胀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环境下,优惠的降低以及成本的增加并不会很快使出口加工导向型外企直接逃离中国,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FDI的增量。但是由于不期而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内外交困,倒闭和资金逃离成了中国政府必须直面的问题。3.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中国出口经济备受打击,影响了外商的投资信心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38起,同比上升26.7%,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也因此受到更多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国依靠外向出口为主的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寒冬的考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商投资的信心。三、金融危机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规模,扩大出口企业的发展空间,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均衡,保持外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稳定经济发展、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危机背后意味着机遇,要密切关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会以及由危机造成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针对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以及对未来的预测,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试行和发展人民币结算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在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思路下,不第6页共8页少国家通过降低利率,贬值本国货币来增加出口的竞争力。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的数额特别巨大,人民币的升值不但必
本文标题: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机遇与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