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1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2015.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文】1、《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瓦解【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的“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说明当时宗法制和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这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其根源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瓦解的根源的准确分析、理解。【题文】2、《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①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③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④【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察举制【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讲述了左雄对东汉察举制完善的建议,“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表明东汉察举制完善过程中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的理解是正解的;“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表明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的理解是正确的;“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表明如有人有异行,不要拘于年齿(通龄),2即不要一定达到四十岁以上,①“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理解不正确;“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③史实表述不正确,科举制是隋唐时期才出现。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东汉选官制度——察举制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3、“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发达的古代农业·农业灌溉工具·筒车【答案解析】A解析:依据材料“溉田农父无虞旱”可知,题干阐述的是一种水利灌溉工具,结合材料描述“水激轮转、众筒兜水”应为唐代的筒车,筒车的发明,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C、D项。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的解读,并对筒车的特点以及农业灌溉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准确解读。【题文】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A.办事效率高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应予以撤销D.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清朝军机处【答案解析】D解析:由材料中“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可分析出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权势过大,可能会给皇权造成一定威胁。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实质等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5、右图是光绪二十七年的一份吏部档3案,但是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中“光绪二十七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等信息可分析出,该侵华事件发生于光绪年间并占据北京,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八国联军侵华,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外国军队并没有侵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咸丰年间。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6、下表是某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该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B.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较快D.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B解析:从表格材料中“1872-1894年”“商办设厂数”仅有53家,“资本4697千元”说明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A项正确;“1895—1913年”“商办设厂数”有463家,“资本90801千元”说明相对于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发展较快,C项正确;官办资本在甲午战争前所占近代工业的比重为33%,而在一战前占近代工业的比重13%,D项正确。故选:B4【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数据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7、《蒋总统集》中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国民党党员组成的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5年B.1931年C.1939年D.1945年【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大革命·国民党改组【答案解析】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1924—1927年间,A项符合题意;1931年国共处于对峙,B项不合题意;1939-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用党外合作,不会导致国民党党内成员成分变化,C、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题文】8、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②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③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④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晋北的初步进展中”可分析出该战役是山西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①错误;“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可知③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的防御阶段取得的胜利,④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战5役的特点准确把握。【题文】9、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C解析: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当时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冬天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是调整“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现象即“调整”所达到的效果,它促使国民经济逐渐得以恢复。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农村的生产关系仍以公有制为主,排除A项;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D项。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准确的把握。【题文】10、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新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文中“最大胆行动”是指A.开发开放浦东新区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知识点】K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答案解析】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的步骤,应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A项只是在上海;B项错误,并未涉及到整个沿海;D项是在海南,都与材料中心意思不符。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相关内容准确的把握。【题文】11、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6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C.都认同“一国两制”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知识点】E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答案解析】B解析:和过去充满硝烟的史实比较,台湾在内地购房和拥有人民币账号的居民增多,反映了交流增强。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海峡两岸的交流,国家统一的准确理解。【题文】1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①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②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③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④保护有产者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答案解析】B解析:由“法勿因私而立”可以判断①正确;由“夜盗,杀之”可判断④正确,由“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可判断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题文】13、15世纪末,右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玛B.迪亚士C.麦哲伦D.哥伦布【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的开辟•达·伽玛【答案解析】A解析:达·伽玛是葡萄牙探险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从欧洲航海到印度的人,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7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地图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并对新航路开辟的路
本文标题: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