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4届高三政治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1江西省临川一中2014届高三政治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14.试点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是银行业改革一项很重要的内容。2014年3月,银监会披露,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十家公司将参与民营银行试点工作。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①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②激发民间资本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④规范民间的借贷行为,打击非法集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5.2014年五一假期期间,天公不作美,北京出现雾霾雷雨。而此前,频发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对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与工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从长远看政府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①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的过度依赖②大幅度压减钢铁、水泥、化工厂等高耗能、重污染企业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监测网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一规定①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②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③明确了政府对社会养老的责任④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公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②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③实现了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④激发社会活力,支持社会组织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18.“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我们要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用下列名言概括习近平主席讲话所传达的理念,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从善如登,从恶如崩B.逢山开道,遇水搭桥C.亲望亲好,邻望邻好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9.2013年,“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选手及观众在娱乐中感受着汉字涉及的丰富内容,领略着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和感悟着汉字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让人受益良多。人们关注和书写汉字可以①继承、发展和创新汉字的形和义,丰富汉字的内涵②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激励中华儿女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④铸造起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以下名言与漫画《决心》(作者:华君武。据华先生说,这是他戒烟的自嘲)寓意最相符的是A.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B.言必信,行必果C.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D.积土为山,积水为海21.悉尼大学心理学家柯林·克利福德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一条反馈环路,这条环路会改变我们的视觉感受,以适应人脑对眼前景物的解释。而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人脑的解释随着视觉感知而改变。也就是说,人眼实际观察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脑预期的影响。这表明①人眼所见的不一定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会影响人眼实际观察到的内容③意识是人脑直接分泌出来的对事物的主观印象④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人眼所见的不一定真实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22.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是以解放思想为开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的。我国社会主义意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八荣八耻”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三个倡导”的提出,并总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这一发展历程说明3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③认识有无限性,真理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于一八四五年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来的,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得出的重要结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因为①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③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有着共同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8.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2013年下半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材料二: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两会”上,环境问题再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在人大代表提出的468件议案中,有54件议案交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此外还有596件政协提案与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相关。(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完成图示中方框的内容,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12分)(2)有人认为,只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就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12分)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8分)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材料二: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材料三:某班同学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召开班会,同学们积极发言如下。甲:“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如果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并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发展。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把节约当4成一种生活习惯,当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2分)(3)结合材料三,任选一个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至少运用两个原理)。(8分)
本文标题:江西省临川一中2014届高三政治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6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