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名词解释:1、什么是资源所谓资源,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当前理论界把资源按其属性分为两大类:(1)自然资源,一般是指能够进入人类劳动生产过程并被加工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那部分自然要素,如土地、矿藏、水、大气、森林、草地、野生生物等。(2)社会资源,主要是指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的物资与精神财富。它不仅包括人类劳动所提供的以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劳动力资源和经济资源,而且也包括科技、教育、文化、信息、管理等非物质形态的资源。人文资源总体上说属于社会资源。2,文化资源的概念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以及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各种环境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资源三类3,文化资源的特点(简答或论述)一、形式多样性文化资源是一个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从资源的构成来看,没有任何一类资源比文化资源的构成更加复杂和多样。所以,文化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形式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文化资源是同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资源。二、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文化资源既有物质的存在形式,又有精神形态的存在形式,但物质的形态最终还是服务于精神形态的。对于文化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不是仅仅看其外在物质形态,而主要是看它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程度。三、可再生性与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可再生和重复利用。文化资源由于其载体、介质及其形式的多样性,成就了其可再生和重复利用的特性。而且往往是越使用价值越高,使用的次数越多就越珍贵。一种文化资源使用的人越多、频率越高,不但不会导致它的量的减少,而且还可能促使这种文化资源量的增长,甚至产生新的文化特质。四、传承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其中体现着该民族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通过长期的文化创造反映出来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大都经过从初创、到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质,最终基本形成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这其中存在着一个继承、发展、创新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五、稳定性文化作为客观存在,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形态,深深地刻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是超稳定性的。文化资源的稳定性还表现为,文化资源本身常常体现为一种文化传统,人们可以丰富它、发展它,甚至对传统进行创新。但文化的前因后果,历史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呈现出来的是历史与现实统一的文化。六、共享性文化资源也存在产权归属,但与自然资源有显著区别的是,文化资源的产权拥有者并不一定对这一资源完全独占独享。一种新知识、一项新技术、新发明,产权拥有者可以使用,产权以外的其他人、其他国家和组织通过合法的程序也可以使用它。任何文化资源一经产生,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全人类的共同资源、共同财富。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速度十分惊人,世界上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迅速传遍全球,这就使文化资源的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七、地域差异性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由于不同的科技水平、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因此人们的文化观念不同,对文化资源的认识就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第二章1,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包括有形的物质遗存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有形的物质遗存主要有历史文物(一般指先民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建筑工程设施等)、历史遗址(一般指先民的居住地址及生活痕迹)、文字遗存(在陶、骨、金属、竹、木、石、帛、纸等载体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人类社会生活)及墓葬等;无形的精神财富包括民族精神、民间神话、民间传说等。2,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3,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创造的崭新文化形态。它是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统一整体,构成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其主要形态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答:简述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主要类型。历史文化建筑主要指古人利用自然界材料,经过设计、施工修建而成的供人类生产、生活和活动使用的一定形体的建筑物。1、宫殿建筑2、礼制祭祀建筑3、楼阁亭台4、城防建筑5、民居建筑6、古代园林建筑7、古代宗教建筑沂蒙红色文化经典作品主要有哪些?四大类每类列2个以上的作品在沂蒙老区,负载着沂蒙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是指沂蒙和滨海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及建国以后留存下来的革命旧址、战争遗址、遗迹遗物、革命文物、纪念馆、纪念地、诞生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它们是沂蒙精神和沂蒙红色文化的显性存在。1、沂蒙红色歌谣1940年,《沂蒙山小调》诞生;20世纪80年代,彭丽媛演唱《我的家乡沂蒙山》2、沂蒙红色文学1959年,吴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红日》问世;1960年,刘知侠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和中篇小说4、沂蒙红色歌舞1964年,现代京剧《红嫂》、芭蕾舞剧《沂蒙颂》;2009年5月,大型水上实景歌舞《蒙山沂水》3、沂蒙红色影视作品2009年,电影《沂蒙六姐妹》;1963年,电影《红日》;2008年,电视剧《红日》;第三章名词专家系统评价法专家系统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多名专家的意见征询,经过科学合理的总结评审,作出最后的评价。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德尔菲(Delphi)法德尔菲评估法德尔菲评估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做法是,在对所要评估的问题征得首次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稳定的结论。其过程可简单图示如下:匿名征求专家意见→归纳/统计→匿名反馈→归纳/统计……(若干轮后)→停止德尔菲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匿名交流。匿名是德尔菲法极其重要的特点,从事评审的专家彼此之间互不了解,他们是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下交流思想的,因而不会存在权威或个人影响左右整体结论的可能。二是多轮反馈。小组成员的交流是通过回答组织者的问题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若干轮反馈才能完成评估。三是完全统计。专家会议法最典型的评价结果是反映多数人的观点,少数派的观点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这无法表示出小组不同意见的分布状况。德尔菲法却不是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统计结果中,避免了专家会议法存在的缺点。简述文化资源的产业功能。(一)提供生产加工对象以各种方式广泛存在的文化资源,在客观上为人们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据各自对特定文化资源的理解,人们可以对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加工,以生产出满足特定需求的文化产品,并通过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开发者的经济目的。(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一是传统文化资源强调道德、人格的崇高价值,可以提高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品味;二是传统文化资源提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够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三是文化资源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养、知识视野和思想深度。(三)创造精神动力通过开发积极健康的文化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创造出无穷的动力。如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培育,其实就是对企业文化资源的开发,或将企业内部潜在的文化追求外显化,或使企业领导人所倡导的观念转变为广大员工共同的观念,并利用这种企业文化来鼓舞、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四)增加商品附加值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再单纯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还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赋予商品特定的文化内涵,增加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就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开发文化资源,来增加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中的文化含量,可以大大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包括对硬环境的优化和对软环境的优化。谈谈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一)文化资源价值的时代性文化资源是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文化资源价值的时代性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所包含的历史价值。二是文化资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三是文化资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增值的。(二)文化资源价值的可变性文化资源的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往往因开发目的不同、地域差异、受众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而发生变化。(三)文化资源价值的扩张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交通和信息的发达,使人类的交往日益频繁,活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文化资源价值不仅在它的产生地,而且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更广大的人群中得以体现。在当今世界,某一个文化资源,再也不只是某一地方、某一个民族或某一国家所独有,而是被世界各民族人民所共同拥有。文化资源价值的扩张性,使其吸纳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其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地放大。四)文化资源价值的商品性文化资源价值的商品性首先体现在文化产业运作的过程中。人们消费任何一项文化资源,都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和消费其它商品是一样的。文化资源价值商品性的还体现在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文化资源经过生产、交易、流通、服务等领域,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来满足和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而产生价值增量效应,文化资源价值的商品性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到了中介或催化剂的作用。(五)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是由文化的存在形式决定的。物质产品,可以对象化,有明确的单价,计算价值比较容易。但计算文化资源的价值就比较困难,因为文化资源往往难以对象化和量化。在庞大的文化体系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对象化。物质文化中的建筑、园林、服饰可以对象化。意识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诗歌、小说,可以对象化。而纯意识文化、理论意识文化、制度文化很难对象化。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六)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大多数文化产品的功能是在审美过程中释放的,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文化产品的稀缺性需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形成过程。二是不同文化素养的人群对同一个文化产品有着不同的感受,人们对文化资源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三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高层次消费需求的增加,文化资源是不断增值的。简述文化资源评估的主要特点(一)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我们所说的文化资源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随着时间推移,文化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属性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时间、地域、人群、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外化为不确定性,这给评价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也对资源的合理评估造成影响。一些文化资源受众群体较少,资源密集度不够,缺少更多的社会认同,因此,其外在的价值概念就不是很清晰,这对资源的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制约。(三)资源所属人群的差异目前,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认为文化资源是一种消费品,但是这种消费品具有强烈的受众特性。对于某些人群,某项资源可能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另外一个人群,这个资源可能就没有价值。针对文化资源的这种属性,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就必须充分注意到不同人群对文化资源消费的效用差异。这给文化资源综合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四)邻近文化资源的可评价属性文化资源的生成不同于任何其他社会性资源,有着强烈的共生特征。一般情况下,文化资源的发端和传承与相邻的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必然的联系。邻近文化资源是否可以评价,是否可以与相关的资
本文标题:文化资源学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