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江西省赣县中学201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江西省赣县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时间:2011.5第一卷(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wèi倩.影qiàn执拗.niù浅尝辄.止zhéB.冻馁.lěi隽.秀jùn炮烙.luò否.极泰来pǐC.自诩.yǔ付梓.zǐ栉.沐zhì猝.不及防cuìD.祓.除fú哂.笑shěn消弭.mǐ咸与.维新yù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瞻养奇葩亘古倍道兼程B.蓬篙邂逅落寞功亏一匮C.下乘诀窍颔首暴殄天物D.歆羡采撷籼稻锱株必较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B.江西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C.这次活动没组织好,她已很难过,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他了。D.如果为一时的挫折吓倒,灰心丧气,吃一堑...,长一智...,那么,我们就什么事也做不成。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其中,提高个税征收点和调整税率差成了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这联系到千家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B.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C.2011年3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D.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①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A.②④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②①⑥③D.⑤③②①④⑥6.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由湘云做东道主。之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云还席,大家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取乐,刘姥姥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红楼梦》)B.在安茹地区,本地话听得最清楚,讲得也最利索的,莫过于这个狡猾的葡萄园主。尽管他精明透顶,从前也上过一个犹太人的当。老箍桶匠和犹太人的那一次交手,是他平生惟一一笔吃亏的买卖。但他从中学会了一套假装听不清、假装口吃的本领。(《欧也妮·葛朗台》)C.“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觉慧无法忍受这个家的种种罪恶,鸣凤的死、瑞珏的死都让他忍无可忍。他要出走,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追求新的生活。(《家》)D.孙策临死时留给孙权的忠告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袁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三国演义》)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名片轶事人们初次交往时相互递送的名片,很可能始于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主要是利用竹片或木片,把姓名刺刻在竹木上,谓之“名刺”。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后,人们把姓名写在纸上,则称为“名纸”。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记载:“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名帖》引刘冯《事始》所载:古者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其他,如“刺纸”“名帖”“名柬”等,也是古人对写在纸上的名片的称谓。古代的“名刺”上不仅有持有者的姓名,有的还写有官职爵位和祖籍故里,称为“爵里刺”。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记载:“画姓名于奏上曰书刺……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乡里也。”古人在使用名片过程中,曾出现“名纸堆积”的情况,并且衍生出“名纸毛生”一词,这是由于有的人对于前来投递名片求见者,先要就其财富、权势以及求见之目的等进行查考分析,然后决定何时接见或不予接见,因而积压下很多求见者的名片,清代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就曾写到:“干谒者,恒旬月不得一见”。正因为有的人为求见某人,却久久无法递送名片,以致名片反复受摩擦起毛,其字迹也模糊不清。有的人为了能顺利把自己的名片及时送到被求见者手中,便向其下属及有关人士赠以钱币或礼品,冀望通关转送名片;但是,倘若钱少礼轻或有其他原因,其名片仍被阻挡。名片既然作为人们交往、求见之媒介,有的人为炫耀自己财富、权势,或者巴结贿赂被求见者,竟用黄金做成名片,在古代称为“金刺”。晋代何法盛《晋中兴书》载:“王逊为广州刺史,民入谒者,多使作金刺通名。妻诘之曰:‘何先清而后浊也!’”“金刺”之出现,已远非初始名片助人正常交往之意了。中国古代,“名刺”也曾被人们作为贺年片使用。古时由于交通与通信极为不便,所以送递贺年片基本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送贺年片者,往往依据致送的对象之不同而有别,有的是亲自登门送上,有的则吩咐仆人分送。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送刺》写道:“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于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但是,倘若无家仆而全由主人自己分送,显然不胜其烦,年老体弱者更难以做到。周密在上述《送刺》文内,记述了他的一位亲戚因无仆人外出送贺年片,暗中利用别家仆人分送的轶事:“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悉吴刺也。”之后,此事在其邻居、亲友之间传开,成为笑谈。(选自2011年2月14日《文汇报》,略有删节)7.下列对文中“名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据考证,人们初次交往时相互递送名片的礼仪,始于中国古代。B.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把在竹片或木片上刺刻姓名的名片叫做“名刺”。C.古人把写在纸上的名片叫做“名纸”“刺纸”“名帖”“名柬”等。D.古代有的“爵里刺”,上面不仅有持有者的姓名,还写了其官职爵位和祖籍故里。8.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名片是人们交往、求见的唯一媒介,它可以帮助人们互相认识,增进了解,加深友谊。B.“何先清而后浊也”一语是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以前使用名片是为了正常交往,后来却演变成借机摆阔和行贿送礼。C.在我国古代,人们也把名片作为贺年片使用,但递送贺年片只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D.有人为顺利把自己名片及时送到当官者的手中,会向被求见者的下属及有关人士赠送钱物,希望帮忙疏通关系、代为转送。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名纸在使用过程中因反复受摩擦而起毛,其字迹也模糊不清,影响交际,故后来出现了用黄金做成的“金刺”。B.有人对投递名片者,先要就其财富、权势以及求见目的等进行查考分析,然后决定是否接见,因而往往出现“名片堆积”的情况。C.根据联系对象不同,赠送用作贺年片的名片者,可亲自登门送上,也可吩咐仆人派送,若是自己年老体弱或者没有仆人,则可请别人的仆人代劳。D.从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来看,名片要经久耐用、美观大方,所以制作越精致越好,材料可选金、银、铜、铂(白金)等金属。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题。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被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早,擢知信州。震奏减拥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栗,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待御史陈坚劾去之。成淳十年,起震知饶州。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日:“事急矣,番江门兵未舍。亟出犹可免。”震骂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节选自《宋史·唐震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掠.,自诬服掠:掠夺B.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用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D.道同风.震降风:劝说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有权贵以.牒荐之者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童逸而.牧舍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A.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B.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C.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D.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3分)译文:(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4分)译文:(3)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5分)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15.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题限选4题)(8分)(1),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2)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3)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5)子曰:“,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余褋兮澧浦。(屈原《湘夫人》)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回家(澳大利亚)迈
本文标题:江西省赣县中学201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