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文海新解道德经第四十德之有生于无
德之有生于无一易堂风萧萧上回说到,老聃告诉关尹子,实德厚道乃是以一为本,位高爵贵必以低贱为基,为人处世,宁做顽石不做美玉,切莫象那些虚伪的候王一样,致“数誉”反倒终致“无誉”。关尹子听罢,若有所思,说道,老师所言极是。此前您也曾多次讲过这样的道理。弟子认为,不管是您现在所说的顽石与美玉、高贵与低贱,还是以前您所说的有与无,难与易、前与后、弱与强,腹与目,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多与少,轻与重,躁与静,雄与雌,白与黑,荣与辱。。。所有您用的这些比喻,无不说明了一个字:那就是“反”,万事都要“反”着来!老聃微笑着点点头,鼓励弟子继续说下去。关尹子说到,不只这些,您还说过,无为反而可以达到无不治,无私反而可以成其私,不居功反而成其功,不争反而可以无所忧,太上反而不知有之,善行反而无辙迹,知雄反要甘守雌弱,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包括您现在所说,致数誉反倒终致无誉,这不都是想告诉弟子,天下万事万物的运行无非就是一个“反”向而行吗?老聃听了哈哈大笑,没错,这下你应该理解我曾经用这个“反”字,来命名大道了吧?“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道的运行,体现在万事万物的反展运动,而所有运动的实质,就是一个“反”字。“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无论我们的宇宙发展到多大、消逝有多快多远,最终仍旧是个无休止的反反复复而已,无不是朝着与当前状态相反的方向运行,并始终循环往复,这就是大道运动的实质。此所谓“反者,道之动”也!如果能够深明道动之“反”的重要性,进而就会明白德性“宜弱不宜强、宜柔不易刚”的重要性。万物的德性,本是道之所用于万物之身,以柔弱为本,反可长保刚强,恃刚强为本,反会瞬间变为柔弱。这就是为什么我此前要说,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我们人类切不可丢失柔弱之常德,妄自尊大、自恃其能,以刚强自居于天地之间。至于你刚才所言的什么无为、无私、功成不居、不争、无迹、守雌等等,再如我们曾经说过的复归于婴儿之至柔、不敢以取强之恬淡、善居下位之溪谷,无不是古之圣人“反”其道而用之的柔弱之德的表现罢了。此所谓“弱者,道之用”也。只可惜,当今天下诸侯,能够深明其道之“反”的实在是太稀少了,能够以柔弱之德作为治理天下之根本的,我更是一个也没有看到啊!至于说至柔至弱的常德完全融入大道的运行,“无知无欲、无名无形、无声无色”,直至最终复归于“无身之患、无物之象、无状之状”的“无极”状态,天下芸芸众生,又有谁能够得此道果呢。我老聃倒是有这个自知之明,距离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否则,又何苦会被你小子强行留在这里,喋喋不休的整日说这些废话呢?关尹子听老师此言,哑然一笑,说道,万事皆归于“无”的境界虽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参透,可是,您老说过,大道可名于“无”也可名于“有”,有与无又有什么不同呢?老师何必在意什么有还是无、去还是留呢?老聃倒是被徒儿这番话逗得一乐,说道,真是孺子可教啊,你说的没错,我本应随遇而安、去留无意,更不应在意自己是否达到一切归“无”的境界。咱们见面第一天我就说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对于产生天地万物的大道,若称之为“有”,那就相当于将其视为万物那有形有名、活生生站在面前的“母亲”;若称之为“无”,那就相当于将其视为万物那无形无名、恍惚惚存在心中的“祖宗”。“有”为万物之母,“无”为万物之宗,如果非要用“有”或者“无”这些人为的名相,来对这宇宙万物进行追根溯源的话,这“无”这才是真正的天地万物之“始”啊。所以说,虽然天下万物莫不生于“有”这个母亲,可是这万物之母,也是从“无”这个万物之宗生化而来的。这正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关尹子听了,向老师问道,您曾经说过,大道无形无名,人不可能真正“得”道,所得者,德而已。可是道纵不可得,而一心向德者,为何也是鲜有一人呢?上至天子王公、下至黎民百姓,别说是完全融入大道、一切归无的至柔至弱之上德、常德,就连那有以为之的下德,也是日渐颓萎,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天下大乱。明知一切拥有的外在贪欲最终都会归于无,万事最终都会归于一场空,为什么就是不能放下面前的一切贪欲呢?老聃叹道,其实,在我看来,非是不能,而是不甘不愿罢了。我们大多数芸芸众生,之所以不能从内心深处“涤除玄览”,放下一切外在贪欲而复归无名道朴,乃是因为,我们将那种一切归于“无”的无极之境,视为了宇宙万物的尽头、天地生命的终结,在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悲哀的、难以接受而又不可避免的结局,所以才会萌发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却不知,万物归于大道,也必将会重新生于大道;万“有”归于“无”,也必将重新生于“无”。所谓的生生不息、周流不止,正是此意,有复归于无,无又转变为有,今天的结束,正是明天的开始,人类的担心,实在是太没有必要了。生命又怎么会一去不复返呢,只不过是以一种凭人类现有小小智力无法感知的方式在循环往复罢了!那些功名利等身外之物,不但对于延长我们现阶段生命毫无一丝的价值,反而更快的加速这一来之不易的生命过程的结束啊!附《道德经》原文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文标题:文海新解道德经第四十德之有生于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