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等问题做一定的探索和探究。因此本文献综述望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为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列出理论依据。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一、引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盈利已离不开内部控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仅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个别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这种观念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我国涉及内部控制的法律主要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审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关于上市公司质量意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关于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通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特别是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后,在会计审计领域做出的又一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必将给不少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文献的综述主要通过介绍国内外专家对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问题,基本要素,基本方式等,以及提供相关可行对策的理论分析。二、国内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宋建波教授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天津大学教授李文灵在文章中谈到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思想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和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人事工作方针及其实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2、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指单位建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做到:(1)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做出适当的分类。(2)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3)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4)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天津大学教授李文灵在文章中谈到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1、组织规划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如果突破这个假设,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2)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当前一些单位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做法,这与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不一致,应当改革。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4、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单位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除上述外,实物资产控制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对实物资产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全过程进行控制。5、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合理下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1)粗放型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贯穿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控制方法。第一,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对大宗常用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法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第二,材料使用的成本控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目标成本控制法,它通过“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来求得,这是采用成本否决法来控制成本。二是作业成本控制法,它通过对各种不同作业及成本动因的分析、成本及费用的归集,不仅更加合理真实地计算成本,还有利于找出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或仅有投入无收益的原因,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第三,产品销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宣传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效应只能起到促销作用,产品质量才是用户信赖的基础。因此,应掌握投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2)集约型成本控制。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来降低成本控制。改善生产技术的方法很多,如引进新的生产线,采用高科技产品等。二是通过产品工艺的改善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约成本控制有赖于智力成果,它能使成果带来超额利润。6、风险控制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与风险相联的另一个概念是不确定性。人们事先只知道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形成的结果,但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或两者都不知道,而只能作粗略的估计。例如,企业试制一种新产品,事先只能肯定该种产品试制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但不会知道这两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四)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对这一问题有如下几点分析:1、领导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但也有不少领导是把“关心”、“重视”用在违法乱纪上,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不以为然,认为“单位里领导可以说了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经理负责制,以致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2、企业监督不力,财务控制存在漏洞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既无成本费用控制办法,又无用款审批权限规定。有的企业负责人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以权谋私;有的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数据不正确、不完整,会计核算严重失实,财务报表被歪曲,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权威性,一切领导说了算,会计控制的应有作用未能很好发挥。3、内部审计控制薄弱有的企业对内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设立内审机构缺乏紧迫感。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如有的企业在对客户的信誉、资本、财务状况等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与对方联营,甚至违规为对方提供融资,造成几千万元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致使企业家底空虚,资不抵债,陷入困境,甚至濒临倒闭。4、轻视物资管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重钱轻物、重进货轻管理的现象,企业物资管理相当混乱,损失相当严重。因此,企业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五)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兖矿集团机电设备制造厂的付仰国教授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这不仅适用于他们企业对决大多数企业都有借鉴作用。1、组织结构控制一是明确规定各种岗位的职责范围。按照程序定位和内部牵制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业务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然后再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明确单位所有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逐步形成一整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二是强化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形式,体现在人员分工、职责界定、业务处理等各个方面。如会计、出纳业务不许一人兼任;收支款项时,收入不能集开票收款于一人,支出不能把审核、批准、付款由一个人经办;管钱,管物,管账一定
本文标题:文献综述模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