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物料分类帐基本原理首先要介绍一下物料分类帐的大致原理:物料账(英文缩写ML)是按照物料的实际流向来分摊差异的,它支持每月物料收支业务采用标准价,期末核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即在月内每天出、入库业务采用标准价记帐,期末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并重估库存值。详细见附件的例子:1.这里假设有个原料(ROM)标准价格为10;期初数量为80,2.本月入库为20个,单价为12,这是系统按标准价记录库存价值增加(20*10)200元;同时在物料账中记录该物料产生的差异为40。3.假设出库50个,系统按标准价格记录材料消耗(50*10)500元;4.此时期末库存为505.在期末做该物料单层评估时,系统将将步骤2产生的40元的差异在本期消耗(步骤2消耗的50个)和期末库存间分摊(50个)。所以将20元的差异分给该原料的存货价值,同时将20元的差异分给使用该原料的半成品(WIP)。6.同样该半成品(wip)接收了20元的差异,该半成品在月底也要将差异在期末库存和本月消耗直接分配。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工厂的物料分类帐不能运行问题原因:物料分类帐是只有在物料采用标准价S的时候才会有物料分类帐,原先的工厂中的物料都是使用移动平均价V的,但是后来由于生产订单中有一些副产品使得成本为负而不能结生产订单,所以就把成品和半成品的价格控制由V改成了S,但是在上个月进行月结的时候忘记了做这个工厂的物料分类帐,所以本月的物料分类帐也不能运行,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解决方法1.强行打开所要处理的那个期间的物料帐期和财务帐期然后进行月结,把所有的差异都记在那个期间中,这样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运行完之后再对上一期间进行物料分类帐.2.重新设立一个工厂,把原来的工厂停掉,在新的一个月使用新的工厂,把原先的差异也都留在原来的工厂,最后把差异都结出来.经验:以后切不能忘了把每个工厂进行物料分类帐,否则后果很严重按照物料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价格控制,标准价是对物料价格波动不是很大的,移动平均价是对物料价格波动大的物料帐(2010-03-0919:43:50)转载标签:杂谈分类:sap如果企业选用了物料帐作成本核算的方法,物料结算流程是必需的步骤,这也是月结的一部分。在做物料帐结算前,下面的条件一定要符合:1.物料平衡(MBT)已完成2.流程订单结算已完成物料帐的目的用物料帐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月底能得到实际的生产成本,包括外购和自制材料的实际成本。此外,物料帐能利用实际成本来评估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实际库存结余;也就是说基于当月物流来计算出每个物料的当月实际期间单价。物料账是首先基于当月的标准单价来评估所有的货物移动,同时,所有物料的价格差异和汇率差异收集在物料帐上。每个月末,基于当月的实际单价来重估当月的库存,同时此实际单价可以当作下个月的标准单价。实际成本也可以决定多少物料的差异将会转到它的上层(产品或半成品)基于它本身的投入。根据实际生产的物料清单(BOM),差异可以随着物料的卷算进行多层次的分摊直到最终的产品上。此外,成本中心或其它分摊到流程订单上的成本也可以包括在物料帐内进行在多层次的实际成本的计算。计算物料实际的单价要通过两个主要步骤:1.单层价格差异处理2.多层价格差异处理单层价格差异处理单层价格差异是基于物料本身标准单价和累计的差异来计算出实际单价,单层价格差异的处理是多层价格差异处理的基础。多层价格差异处理多层次实际价格计算是基于标准单价、当月累计单层差异、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和其它跟卷算上来的物料的差异。由多层价格差异处理过的实际单价可以用来评估物料的库存价。物料帐的缺点:1.在产品(WIP)不包含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换句话说,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货至仓库发生在以后期间,所有本月生产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冲期间处理。当通过在制品确定重新过账回冲成本到在制品科目时,不调整实际数量结构。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业的价差,完全在当月的生产中体现。2.如果未交货,价差“不包括”在物料与成本中心科目。3.如果部分交货至仓库,所有回冲的零件与作业的价差均分摊到此部分交货品上。将造成完成品生产价格不切实际。4.由于数量结构中总包括所有已确定的作业,因此仅对相关期间的交货计算计划与实际价格差异。如果交货错误,成本仍分摊至成本中心。5.在制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与作业的标准成本估价。不会进行实际价格重估。
本文标题:物料分类帐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0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