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传统教育存在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已被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它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197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这种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我校地处昌平十三陵地区,是农村及边远的山区学校,在生源逐年减少的小班额条件情况下(每班学生数一般都在24人左右),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越来越多被教师们所重视。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讨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形式,给听课的人看,不注重讨论的价值。学生不知道怎么合作?为什么合作?合作的意义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没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确定了“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交往品质。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上,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对我区十五期间的了解,已经有几所学校对小班化教学和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此次申请课题的基础。但是这几所学校只是对小班化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了分别的研究,此次我们将对小班化教学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尝试与研究,目的是为小班化教学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出适合农村学校学生发展的新的途径。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1、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小班学生一般是每班24人以下。2、小班化教学: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支配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展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3、小组:是由若干人员结合成的单位。这里的小组是指由学习成绩、能力、性格、兴趣、性别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异质的群体,组内的学生积极互赖,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4、合作学习:美国约翰逊兄弟的观点,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三、研究目标1、构建“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探究,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练就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3、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工作,打造学校特色,创建学校品牌。四、研究对象、范围及内容(一)研究对象本校三个年级在校学生。(二)研究范围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学科。(三)研究内容1、构建“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2、形成立体多元化的“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五、研究步骤和方法1、准备阶段(2007.1——2007.4):成立课题研究组,组织干部、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制定方案及实施计划,做好开题工作和各项准备,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工作。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1)理论培训:学校购买大量书籍,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聘请昌平区教科室周德林老师进行《探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讲座,并参与指导我校课题研究;北师大赵德成博士多次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课堂,参与指导教研活动;课题负责人李雪涛校长定期通过“校长讲堂”为教师进行课题有关知识的讲座培训,使我校课题研究具有了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2)外出取经:近几年,国内有些学校已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上初见成效,为此我校多次派出教师学习取经。先后有24人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15人赴洋思中学学习;组织校骨干教师20人赴密云四中参加“杜郎口中学课改“研讨;组织教学领导小组12人赴国际展览中心参观学习;选派英语教师刘海英赴加拿大出国深造三个月,并脱产半年到北京西城区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教师开阔了眼界,为合作学习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3)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如24名教师从杜郎口中学回来后,我们分别举行了三次全校研讨会:《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赴山东考察教师汇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杜郎口学习考察汇报》、《学习杜郎口超越自我------杜郎口学习经验交流会》。举行了“课题教学沙龙”。同时教研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通过研讨教师们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2、实施阶段(2007.5——2009.1)课题开始实施。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学校先期在三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两个教学班进行实验研究。于2008年2月份,在前面基础上,推行至13个学科在12个教学班中全面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带题授课:我校课题研究立足实践,聚焦课堂。每一节均为带题授课。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及改进。定期邀请进校教研员来校指导,深入课堂,参与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上各级各类公开课。如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校内的课题研究课;开展区级的英语、数学、物理、政治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活动;分别两次与西城区教研中心开展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在承接的“北京市教育教学及管理课题诊断”启动会,结题会,“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系列展示活动----走进昌平”大型活动中,我校全面开放课堂,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会专家、领导、兄弟校教师对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以深入的开展。(2)加强反思:为了及时的总结经验及改进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在认真做好教案的书写、案例的撰写与分析、每课时教案反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周教学工作的反思。每周一早上教师将周教学反思自己贴在门厅,进行全校的展示交流。教学领导小组成员评选周优秀反思。如《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相互促进》、《组中组----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巧妙设疑,引领学生积极思考》等等。3、实验的总结深化阶段(2009.2——2009.5):将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总结、案例、论文编辑成册进行总结及交流展示。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经验总结法。六、研究成果(一)构建“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一节小组合作性教学课必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首要因素为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其他学生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也不可能成功(反之亦然),也就是“同舟共济”。第二个因素是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来源于学习的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提供时间,安排像邻座这样的条件,并且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和互相帮助。第三个因素是个人责任,这种责任存在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估中,通过这种评估得到的结果最终要反馈到小组和个人。更重要的是,组员们知道在完成某个任务时谁需要更多的帮助,以及他们不能够搭其他人的便车。对每个学生做个人测试,或者随意挑选一位学生代表本组汇报合作成果是构建个人责任的常见做法之一。第四个因素是社会技能。如果学生们没有或不使用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建立信赖关系以及交流和倾听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小组就不可能有效运作。这些技巧必须像学习文化知识那样被有目的精确的传授。第五个因素是教师必须了解小组达到目标的途径和小组保持成员间有效的工作关系的状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确保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过程更具体,而不是模糊的,要变化形式,使学生投入。同时在每节课结束后应让小组进行反思。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1)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①改变座位排列方式:学生课堂中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因此,变“插秧式”排列形式为:长方形并桌式,每组4-5人,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利于学生平等关系的形成,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②构建小组:分组:根据班级总人数,以每组4----5人进行分组。分组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也可结合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角色、智力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辅导,有利于开展“帮教”活动。③选拔、培训小组长:因为每个组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以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学生轻视能力弱的学生,自己抢着发言不听别人见解,而能力弱的学生因怕说错而引起同组同学的讥笑而不敢发言,从而使小组内出现垄断现象,所以应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就需要小组内有一位成员间的协调者------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应有几个原则:一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二是学习成绩优良,三是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选好组长后还要经常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培训:首先帮助小组长摆正心态即组长是本组的核心,要以身作则保证不违反纪律,不能出现骄傲心理、孤芳自赏心理,不在组内高高在上;其次,帮助小组长明确责任即小组长是组内活动的组织、协调者,要带领全组成员提高成绩,争优创优,使每个组员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能只表现自己。小组长是可以定期轮换的。④设定目标:个体目标:①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每个组员的言行都将对小组产生影响。②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使每个成员无论从学习成绩上,还是学习能力上以及与同学的相互交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变,并逐步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合作与交流。集体目标:成为班级中会学习、会合作、会反思、有发展的优秀小组。⑤组内分工: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观察员:负责观察同组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等。分工不是不变的,可以定期调换。⑥安装黑板:为了给小组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建立组间的交流平台,搭建及时反馈的平台,学校可以为班级中每个小组在教室内安装黑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2)小组合作学习五个环节①营造合作氛围: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环境可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②明确合作目标:教师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及合作的目标。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并明白整个课程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例如教师可
本文标题: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0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