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黄吉元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邮箱:498660820@qq.com小组讨论、交流:1、你经常参加观看、议课活动吗?2、你认为当前观课、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什么样的听课最有用?信息共享1.观课、评课重量不重质,重形式不重内容2.听课活动多,课后认真评课的少3.课后评价大同小异、结论笼统。4.只关注教师的行为,不关注学生的学情。5.据一节“推门听课”或“参赛课”下结论,缺乏跟踪调查。6.同伴互助目标难于实现。7.感性多于理性,不讲专业标准。8.部分教师观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落入窠臼。……小组交流、信息分享:崔允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沈毅/崔允漷)(2008.10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许多问题根源:忽视观课、评课的专业性特点,缺乏利用工具进行专业观课和评课的意识和能力。启示:借助工具,通过专业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提要一、关于课堂教学观察二、关于课堂教学评价三、观课、评课及反思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库恩(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阿瑟.J.S.里德(Arthea.J.S.Reed),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在《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一书中指出:从有效教学中学习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观察那些高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培养更高的观察技能。一、关于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历史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90年代英国霍普金斯(DavidHopkins)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该书自从1985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英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该书的第二版里,作者特别突出了课堂观察在支撑教师和学校发展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更加强调在整个学校的背景下审视教师研究的重要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阿什维尔校区教授,阿瑟J.S.里德(ArtheaJ.S.Reed)的《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一书,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关注我国的学者近几年也进行了课堂观察的实验研究《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课堂观察指导》----陈瑶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从观察心理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自觉的观察,这是一种知觉心理本能的反映;第二个层次,是凭经验、感觉进行的观察;第三个层次,是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所谓的有意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涵义及理念观察:就是对人、事件或环境加以注意。目标观察:观察者在事先就确定了他们要观察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观察。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崔允漷)课堂观察的概念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瑶《课堂观察指导》Brown(2001)课堂教学观察的内容备课情况新知识呈现教学方法的运用个人特点互动二、课堂教学观察方法与分析评价课堂的观察和分析如何着手师生交互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设施教学设计与课前准备教师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生个人特性学生群体特性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成效课堂教学结构分析课堂教学分析框架课堂教学结构分析课堂教学交互分析正课教师讲授课前活动课后活动导入个人练习活动分享/共同活动其它活动执行任务做作业测验其它活动教师启发内容启发元认知启发交互启发评价启发学生响应教师提炼学生领会教师归纳教师课堂行为分析教师行为分析小组讨论讲授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导入师生交互提问深入探究提炼学生问答重新引导重新表述教师行为教师素质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关系传统听评课的“去专业”问题:1、简单处理:没有准备和沟通;听课关注教师多,关注学生少;评课缺乏证据,随意性大;评课结果往往表现为分数,理由不充分;以一盖全,以一节课类推其他课。2、被迫而为:为了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任务,而不是自愿的行为。3、评课形式化:要么大而全,要么过于客套,要么教研员“一言堂”4、缺乏专门技能: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听评课群体中存在的三种独立角色:“评课专业户”,几乎不上课;“模仿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听课任务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听评课期待“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立变理解、业余变专业听评课的人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现场”,要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教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三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课堂观察的理念教师的“课堂观察”是什么——准确定位教师的“课堂观察”不同于教师工作中的日常“听课”不能等同于专家所谓的“课堂观察”。是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是教师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课堂观察指导课堂观察是技术、是方法,从目前教师课堂观察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对课堂观察技术方法的不了解,因此亟需对在职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一般分类,课堂观察的对象、基本步骤,具体的观察方法、记录方式,观察后的反思等。只有通过培训,让教师手中有法,观察才能有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教师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利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学习气氛\课堂管理\讲课清晰程度\教学手段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定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表现性成果\高层次思维课堂观察方法的一般分类: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直接观察和非直接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系统观察;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等——《课堂观察指导》陈瑶著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界定特点区别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在观察前提出问题,然后具体设计指标系统来分析。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观资料后,才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常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时间较长。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1.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2.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3.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4.排除各种主观倾向,进行客观观察。课堂观察的主要技术与手段:----课堂教学录像、录音;----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座位表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教师课堂观察的内容●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观察他人(听课):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堂观察的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主要步骤课前会议指在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相关事项。课前会议最好是在开课的前一天举行,持续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至少需要15分钟。课中观察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现场之后,要遵守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摄像、笔录等技术手段,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课后会议指在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一般分为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时间视情况而定,一般至少需要30分钟。在课后会议的基础上,观察者提供一份自我反思报告,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观察报告。课后会议旨在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通过多视角、多方位寻找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课堂观察的目的。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步骤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或非投入学习)观察学生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建立(如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改变)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特定方面(如学生的课堂言语活动)观察教师教学中讲课的清晰程度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观察教师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的变化观察教师教学过程中某一特定方面(如提问或表扬)观察教育实验及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作出及时反馈及评价观察学习氛围观察课堂管理(如纪律问题)观察课堂人际关系课堂教学成果与评价课堂观察的伦理原则开诚布公尊重自由抉择的权利信守承诺避免身心伤害尊重隐私权澄清误解、告知结果课堂观察的方法及要求课堂观察框架设计的四个维度:(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课堂文化维度:-----------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四维框架的实践依据则是“我观察什么课”这一问题的提出。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
本文标题: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0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