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版高中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份)-通用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考点二认识物质性质理解物质变化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考点一核心精讲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题组集训2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2答案(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答案12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015·安徽理综,9D)(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2014·四川理综,2A)(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2014·四川理综,2B)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答案12(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14·四川理综,2D)(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答案12(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答案知识归纳12认识物质性质理解物质变化考点二1.认识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核心精讲1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四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升华①氧化②风化③钝化④催化⑤皂化⑥歧化⑦硝化⑧酯化⑨裂化⑩油脂的硬化注意①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②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4.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①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②环境保护新进展——“雾霾”的产生、危害和治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③新能源的使用——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它包括:①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④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⑤发展“绿色工艺”;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类型一“传统文化”与物质变化1.(2017·郑州模拟)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题组集训2题组一化学与优秀传统文化123456789√答案解析1234567892.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角度解释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焰色反应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分解反应C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微观粒子不停运动D一场雷雨一场肥自然固氮√答案解析3.(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123456789类型二辨识传统化学工艺原理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答案解析4.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孔明灯B.用树皮、棉、麻造纸C.烧制彩陶D.淘黄金123456789√答案解析命题分析解析123456789题组二化学与STSE5.(2017·全国卷Ⅱ,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6.(2017·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解析1234567897.(2016·全国卷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解析1234567898.(2016·全国卷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解析√1234567899.(2016·全国卷Ⅲ,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89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考点三核心精讲1胶体知识“9”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等。(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7)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8)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9)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制备Fe(OH)3胶体,可以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2016·全国卷Ⅱ,13A)(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题组集训2题组一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1234××答案(3)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4)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5)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6)将0.2mol·L-1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7)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8)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1234答案(9)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10)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1234答案题组二纳米材料的“不寻常”应用2.(2017·合肥高三调研)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答案解析1234解析“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D。3.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nm)。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B.该材料的基本微粒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该材料在2000℃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D.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234答案解析√特别提醒题组三“雾霾”与“胶体”4.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B.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1234答案小知识√本课结束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7、
本文标题:2018版高中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份)-通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