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一棵小桃树》课堂教学实录
《一棵小桃树》课堂教学实录一、了解自读学情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有一点就说一点。我很希望你把这句话还原成很具体的文本内容,比如说什么物,什么思想?生1:他通过描写小时候院子角落里无端长出来的一棵小桃树,表达了自己对奶奶的思念。生2:从这篇文章中,我读懂了,不屈不挠的奋斗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师:读出了文章的精神、文章的内涵,说得好。请坐,多好!生3:我读出了小桃树的那种精神。小桃树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后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小桃树的这种绽放,是它经过非常刻苦非常努力的,坚持不懈才开出花。尽管遭人唾弃,尽管被人讨厌,但它还是坚持开花。我读到了小桃树的这种热爱生活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格!师:说得非常具体了。有小桃树的经历,而且包裹了小桃树的内在精神,非常好!我注意到男同学都没有举手过。我们班的男同学目前就像一棵棵小桃树!(鼓励男生)哦,这个男同学举手了,你来说!我就说嘛,是男孩子就一定敢把手举得高高的,来!生4:我从这篇文章当中读出了,贾平凹从小桃树中悟出的人生启迪。他自己是出生在农村的,环境没有城里优越,但他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奋斗,最后获得成功。(掌声)师:一言可以概括,你读出了作者“我”的经历。师:你看,多了不起。(赞赏地)你们读出了小桃树的经历,又读出了“我”的经历,读出了小桃树的品质,还读出了对奶奶的思念。你们真会读书。还有没有男同学再来说一点?不同的感受,不能重复。有没有?(继续鼓励,呼唤)有没有?躲在最里面的男同学,你多像一颗角落里的小桃树!你来说说看,你读出了什么?生5:这篇文章是贾平凹写的,小桃树像另一个他,其中包含了他的梦想!师:你说得这么好,为什么不举手呢!(掌声)为什么要等我去找你呢?二、关注课文旁批师:再考虑一下,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生自由:自读课文。师:明显的标志是什么?生自由:星号。师:除了星号之外,课文教材上面你是怎么看出来它是自读课的?生6:课文旁边有批注。师:对的。编者给我们提供了几个批注?数数看。生自由答:5个。师:五个旁批,非常好,这是在提醒我们,自读的时候要学会看旁批。那么,同学们,五个旁批,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生自由:3个。师:好,三个问题,不待肖老师说,你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是哪个?(等待中)哪个问题是你自己会的?(有学生举手)来,你来说,这三个问题哪个问题你能回答?生7:书中有一个旁批是“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作者说,他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去了城市,准备轰轰烈烈地干一番自我的事业了,然后他就忘记了家里的这棵小桃树了。师:作者离开了农村,去城市读书,创业,渐渐就忘记了那棵小桃树。你这个问题回答得好!老师就不再解释了。来,这位女同学,我觉得你一定能回答另一个问题。第几个问题你能回答?生8:“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这里不仅仅是在写花,因为小桃树小时候是奶奶照料的,作者写小桃树,还是在写对奶奶的思念。师:小桃树开花,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还有没有同学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说的?生9:这篇文章也是一个追梦的主题。“蓄着我的梦”,不仅仅是写小桃树,还写了作者对梦想的追求。小桃树开花,是作者在执着地追求梦想。作者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追求梦想的曙光。(掌声)师:了不得!批注中还有一个问题,一起来把最后一个问题读读。生齐读:“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师:文章最后,小桃树在风雨中开花的那一刹那,“我”的情感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吗?读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不多,都是若有所思)没关系的,没读出来我们就再好好读读。这个问题看来有点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好,放下手。三、品读“没出息”的小桃树师:接下来再看,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第几个?生齐:第二个!师:第二个旁注告诉我们阅读这篇文章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师:反复出现的细节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要仔细去体会。这就是阅读这类散文要特别注意的。那么,编者说,反复出现了“没出息”的小桃树。按照旁注的内容,应该指向第四自然段。我们就来反复地读读这段话,仔细去体会。一起来读,“秋天过去了”,预备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师:这段话里就包含着作者对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姿态的描写。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描写小桃树样子的句子。这位同学,你来读。生10读: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师:她找得很准。我们可以再加上几句。“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再读读。师领读: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生齐读: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师:想想,这段描写中哪个词最能写出小桃树的“没出息”?你来说——生11:从“委屈”这个词可以看出。(读)它长得很委屈。(很多同学都点头)师:哦,它长得很委屈,大家都认为是这个词。考虑一下,贾平凹先生说这棵树长得很委屈,是想说这棵树长得——生12:这棵树长得很丑。(教师点头)师:你也来说说看,树长得很委屈,是说树长得——生13:长得很不健康,很不正常。师:有道理!你说说看,很委屈是说这个树长得——生14:长得很瘦弱。师:这棵树特别瘦弱,所以它长得很委屈。你看,这棵树长得很丑,长得不健康,不自然,长得很瘦弱。可贾平凹先生有没有用“瘦弱”“很丑”来说呢?唉,没有说!他用了哪个词?(生自由答,委屈)师:委屈!这个词,平时我们会不会这么用?生齐:不会。师:这个人长得很委屈。你会不会这样用呢?(生摇头,笑)师:可是,细细一品,竟然觉得这“委屈”里深意无穷。陌生化的词语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强调两遍!学生听得认真)高手用词就是不一样。这句话,这个“委屈”,我们把它记在心里面去,再读读。“它长得很委屈”,预备起——生齐读:它长得很委屈。师:除了这个词可以看出它长得“没出息”,还有哪些词可以看出?生15: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师:这么长的一个句子,你能说出最重要的词吗?生15:瘦瘦的。师:哦,你现在找对了。你看,“瘦瘦的”,还有呢?你既然找到了“瘦瘦的”,一定会把后面的那个词也找出来了。生15:黄黄的。师:好,大家一起来读。生齐读:瘦瘦的,黄黄的。师:瘦瘦的,黄黄的,怎么就“没出息”了?生16:这样写小桃树长得很细,是不健康的那种。师:我们讲一个人长得不健康,往往会用四个字——生齐:面黄肌瘦!师:面黄肌瘦,所以你看,小桃树如果长得正常的话,就不该是瘦瘦的,黄黄的,就应该是什么的?生自由答:强壮的。师:壮壮的,不是黄黄的,应该是——生自由:绿绿的!师:所以你看啊,贾平凹在写树的时候,其实就把它当做什么来写?生齐:人!师:这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观察来用词。这回我们又学会了写文章用词语的方法。好,“黄黄的,瘦瘦的”,确实没出息,还有没有?你来说一个词——生17:紧抱,紧抱着身子的。师:“紧抱”咋就没出息了?生17:因为一般的树,它长出来是伸展开的,不敢伸展才是紧抱的意思。师:你有没有“紧抱”过身子的体验?什么时候我们会把身子紧抱起来呢?生17:害怕!师:害怕,还有呢?生17:冷!师:冷,还有吗?生18:遇到危险。师:小桃树在那个角落里感到冷,害怕,孤独。你看,这个“紧抱着身子”是不是贾平凹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来写的?多生动!那么,“紧抱”懂了,“弯头”也就懂了。再看,还有没有其他词语?生19:“拱”字。师:“拱”字怎么就没出息了?生19:“拱”可以表现它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师:墙角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来。刚才那个男同学,你看,认真读书,这位同学就找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拱”字!它“拱”出来,我们一般说,这个树怎么出来?生20:“长”出来。师:作者说这个地方“长出一点嫩绿来”,会怎样呢?用“长”字,行不行?生21:“拱”字能够体现出角落环境那种不好,“长”的话就不能体现出角落里的那种狭小。生22:“拱”出来的话,那个嫩绿的树苗上面的土层是不肥沃的,干硬的。师:不肥沃,不柔软的,是硬邦邦的,很不利于生长,所以必须要用那个“拱”字儿!看,生长环境没出息。“拱”字,大家把它圈出来了。好像该找的词儿都找完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部分描写句子。生读描写小桃树姿态的句子: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师:还有没有词儿?哦,这位女同学。生23:可以从“角落”这个词看出小桃树出身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师:说得好,细心!来,你比她更加细心,你来说说看!生24:我找的是“竟”字!从这个“竟”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小桃树长出来是难以置信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桃树无人关爱。作者在幼年时把它种下去,他把小桃树都已经遗忘了,在他把小桃树遗忘的时候,它竟然长出来了!小桃树是无人关爱的。师:你竟能找出这么一个词来!这个同学读得很细,越来越会找词啦!来,把这句话读读看。师生齐读: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师:她不但找得准,而且说得好。这个“竟”字就说明小桃树是被人遗忘的,不被人重视,没出息!你还能找出和“竟”字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个词吗?你来找,哪个词?生25:“才”字。“第二天才舒开身来”。师:这个“才”字说明什么呢?生25:一般的小树苗在它生长的时候很快就舒开了,而它却是第二天才舒展开的,表现它的瘦弱和不健康。师:人家都舒开成枝了,它才舒开,这个“才”字说明舒开的时间特别的迟,特别的晚。所以读散文,品词语,不仅要从有明显状态的动词形容词中读,还要从有隐含味的副词中读出深意,这样,你的阅读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来,一起再把这段话来读一读。(生再次齐读描写小桃树的句子)师:说小桃树“没出息”是谁说的?生齐:奶奶。师:你来把这句话读出来。生26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师:“大家都笑话它”,按照正常的语言表达,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生:也笑话它。师:对,老师要问了,那贾平凹为什么把“笑话”这个词改成“说”?能不能说“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笑话”?这样“也”字就更顺畅了。你举手了,不举手的孩子要想一想。你来说说看——生27:因为在前面说过,奶奶说,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然后,作者就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奶奶是十分疼爱“我”的,大家都笑话它,奶奶虽然在心里也是不接受这棵桃树的,但是这棵桃树它含着“我”的梦,奶奶就不能这样笑话它,她还是要关爱桃树的,就像关爱“我”的梦一样。(掌声)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赞同)我也同意!这就说明,奶奶说它没出息,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奶奶甚至还提出了建议,要嫁接。而别人对小桃树是在嘲笑。那你再读,看一看,除了奶奶没有嘲笑它,还有一个谁没有嘲笑它?生自由:作者“我”。师:文章当中,“我”对小桃树从来就没有说过它“没出息”。我都是怎么说的啊?生齐读: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呢。生:还有“我的”小桃树。师:因此,我们会多次读到“我的小桃树”“可怜的小桃树”。所以,对小桃树的这些“没出息”的描写,我们该怎么去读?生自由:心疼,怜爱,焦虑……师:语速上要快读还是慢读?生齐:慢读!师:慢慢地读,有一种怜爱,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焦虑,
本文标题:《一棵小桃树》课堂教学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3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