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纲点击]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和特点5、“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考点梳理]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2、距今七八千年:“耜耕”或“石器锄耕”3、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5、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翻土、碎土、起垄的犁壁。出现开沟和播种结合的耧车。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二)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共有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国有制或叫井田制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肯定私有制)特点:土地可以买卖和转让4、土地兼并与解决措施土地兼并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解决措施:北魏到唐朝的均田制、明朝的鱼鳞图册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2、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3、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个体经营为主5、地位和影响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主要形式。其中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2.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成就(1)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我国已有铁器;汉代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时发明水排,开始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制瓷业: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时烧出成熟青瓷,北朝又烧出成熟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我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时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3.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时,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4.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瓷器。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1、“商人”的来历2、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2)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3)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飞钱(4)两宋条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5)元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的汇聚地。(6)明清时期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发展: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繁荣,货币作用增大,“商帮”出现:徽商、晋商。)五、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1)概念: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目的(原因):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徭役赋税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3)发展商周:鼓励商业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明清:固守“重农抑商”,继续实行专卖制度。(4)影响:积极性: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消极(明清):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2、“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海禁”推行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和西方殖民势力,危及明清王朝的统治注意:“海禁”指禁止民间贸易,官方贸易是允许的。(2)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注意: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处,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积极作用:“闭关锁国”政策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消极作用: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不利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从而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纲点击》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4、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5、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考点梳理》一、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王室支持)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发现通往美洲的新航线。3、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王室支持),沿着迪亚士的路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4、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王室支持)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导致了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品种增多,商路中心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变化。3、导致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荷兰1、兴起条件2、概况(1)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2)参与殖民争夺,17世纪成为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二)英国1、兴起条件2、概况(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2)英荷战争:17世纪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3)英法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4)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四、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1、第一次工业革命(1)原因和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资本: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原料: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获得丰富的原料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需求呼唤技术革命(直接原因)(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前后(3)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4)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5)重要发明:动力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方面,英国人史蒂芬孙的火车、美国人富尔顿的轮船。(6)完成和扩展第一,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标志是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第二,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7)工业革命的影响(共6点)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生活方式:加速了城市化进程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9C中后期,欧美资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第二次工业革命(1)兴起的背景(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条件: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市场条件(直接原因):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时间:1870年以后(3)主要成就第一、电的广泛使用(标志)第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第三、化学工业的建立第四、钢铁工业发展(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生产关系: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第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备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以下: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五、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①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6世纪,新航路开辟②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7至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点击]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考点梳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2、表现:(1)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2)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3、影响:(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背景:内忧外患2、目的:消除内患,抵制西方侵略——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3、代表人物:中央有奕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中国近代企业的开端)(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中国近代企业的开端)(3)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4)创立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5、结果(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2)破产原因:a.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b.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c.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d.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背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影响;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1、背景:(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2、表现:见书3、影响:到十九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5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