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1课程安排1.农村金融导论2.农村金融组织体系3.农村金融业务4.我国农村小额信贷5.农村金融市场6.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7.国外农村金融8.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学结构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2本章安排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2.农村金融风险概述3.农村金融风险管理4.农村金融风险监管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4本节安排《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①风险定义②金融风险的特征及分类③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④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⑤金融风险监管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5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从三方面理解:①风险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它强调的是处于不确定未来的这样一个状态,对未来结果无法确知。如果将发生的事情是确知的,那么就不存在风险。②这种不确定性的结果既有可能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收益。有些文献中关于风险只强调未来结果中带来损失的部分,但多数文献认为,无论是将来收益还是损失的可能都归于风险范畴,比如说股票,无论将来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都归入风险范畴。③风险与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某件事物,人们掌握的信息越多,该事件未来的不确定通常越低,掌握信息越少,不确定性越大,从而风险越大。因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是减少风险的一种方法。在信贷活动中,金融机构的信贷员做尽职调查,就是为了更多的掌握借款人的信息,从而减少贷款风险。6.1.1风险定义6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面临的风险。金融风险具有4个特征:①客观性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着金融活动,有金融业务的地方,就存在金融风险。②隐蔽性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常常很难被人察觉,在金融风险爆发出来造成较大损失之前,往往不是逐渐暴露出来,而是隐蔽着不为人知。风险本身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未来结果无法确知的状态某种程度上造就了风险的隐蔽性,在造成损害前,人们并不知道它会带来这样的结果。金融活动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也使得金融风险出现之前人们很难认识到。6.1.2金融风险的特征及分类7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③扩散性金融活动连接着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当金融活动出现问题时,其影响面是非常广的。这一点是金融风险与一般性风险的巨大差异。经济活动中一般的企业、一般的经营活动出现问题,往往影响范围有限,其结果也就是个别的企业倒闭。而金融体系中,若是个别或部分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业务出了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并迅速扩展到宏观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可能引发局部或全面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其扩散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难以预料。③可控性金融风险虽然会带来损失,但是面对金融风险,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金融风险是可以认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控制的。金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其性质特点、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逐步认识的,在金融风险发生之前,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在金融风险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其带来的损失。6.1.2金融风险的特征及分类8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金融风险分类按风险是否可以通过分散化加以消除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按风险形态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战争风险;按金融风险承担的主体分:金融机构风险、企业金融风险、居民金融风险、国家金融风险。6.1.2金融风险的特征及分类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外部、不为公司所预计和控制的因素造成的风险。通常表现为国家、地区性战争或骚乱,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石油恐慌,国民经济严重衰退或不景气,国家出台不利于公司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法规,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等。这些因素单个或综合发生,导致所有证券商品价格都发生动荡,它断裂层大,涉及面广,人们根本无法事先采取某针对性措施于以规避或利用,即使分散投资也丝毫不能改变降低其风险,从这一意义上讲,系统性风险也称为分散风险或者称为宏观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由股份公司自身某种原因而引起证券价格的下跌的可能性,它只存在于相对独立的范围,或者是个别行业中,它来自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这种风险产生于某一证券或某一行业的独特事件,如破产、违约等,与整个证券市场不发生系统性的联系,这是总的投资风险中除了系统风险外的偶发性风险,或称残余风险。10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四个主要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检测和风险控制①风险识别金融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只有清楚的了解风险所在,才有可能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这是所有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找出风险因素、对现存风险进行分类并初步预估风险大小的工作称为风险识别。②风险度量风险度量又称为风险计量、风险评估等,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所面临的风险大小进行量化评估。风险识别出来后,要开展后续的管理工作,必须知道风险的大小,是否在我们可以承担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经营目标所能接受的范围,那么就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风险度量是对风险现状的直观描述,也是下一步风险管理措施的依据。6.1.3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11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③风险检测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的变化进行日常实时的监控,检测已经量化的风险指标以及未经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据此提出风险预警,这一过程即风险监测。风险检测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对于已经识别出来的、可量化的风险点,需要连续跟踪其发展变化情况。对于可量化的风险点,可以向天气预报中检测气象指标那样,对风险的量化指标进行日常的检测。②对于不可量化的风险点,也要采取措施跟踪其性质的变化发展情况。③除了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检测,还要随时跟踪监测新增风险因素的变化,对新增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分析。④对于可量化的风险指标,可以将监测结果与事先设定指标区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变化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程度。对于不可量化的风险指标,也可通过对其性质变化的分析将其归属于事先设定的某种程度的风险状况。对于这些定量或定性的监测分析结果,应该形成规范的风险报告,为进一步的金融控制措施提供依据。6.1.3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12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④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检测的基础上,对于金融风险通过采取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等方法或者通过某种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包括两个阶段:在风险事件没有发生之前,风险控制的着眼点在于如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当风险事件发生后,风险控制的着眼点则在于如何降低事件带来的实际损失,并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6.1.3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13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指面对金融风险,在事前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求得平衡。金融活动的参与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管理风险,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平衡,取决于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目标。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有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6.1.4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4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①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分散化的业务组合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策略。在人们对投资活动的认识中,有“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等说法,这些说法构成了风险分散这一策略的理论基础。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将上述说法进行了理论提炼,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完全正相关的多种投资时,可以降低资产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并直至消除。在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活动中,交易对手的多样化选择、业务活动的多样化选择、资金投向的多样化选择都是风险风散的具体运用。比如说,商业银行将贷款分散于多个行业、多个地区、多个贷款对象,这就是风险风散策略的具体体现。6.1.4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5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②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通过增加新的业务活动、购买新的金融资产,与原有的业务、原有的资产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从而达到冲消原有风险、抵补原有潜在损失的效果的做法。在金融活动中,有些业务的盈亏方向是相反的,有些资产的盈亏方向也是相反的,在业务组合中,只要适当的构造配置这些业务和资产,就能达到彼此对冲风险的效果。比如说,某商行有一笔净美元负债人民币兑美元的风险中,美元升至,其债务折算成人民币价值上升,从而增加其债务。如果该银行增加同样数量的美元资产,那么就可以对冲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将来若美元升值,其资产和负债的人民币价值同步上升,若美元贬值,其资产和负债的人民币价值同步下降,汇率的变化不再对其资产负债的总体造成影响,这种增加美元资产的做法就形成了对美元负债的风险对冲。6.1.4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6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③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指当金融参与者无法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时,通过某种金融业务或金融产品将风险转移出去,由其他经济主体来承担的做法。保险业务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的转移方式。普通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就是将健康恶化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如果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对自己的金融业务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投保,这样就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来承担。除了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非保险的方式来转移风险。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者购买某种金融衍生产品,都可以达到将风险转移出去的目的。6.1.4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8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④风险规避风险规避,当金融机构觉得某笔业务的风险超出了其承受范围,拒绝参与该笔业务的交易。它是风险管理中的一种消极管理方式,与其它风险管理策略相比较而言,是最为保守和谨慎的。某客户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该客户的信用等级比较低,资金带给他收不回的概率价高,那么商业银行会拒绝提供贷款,这就是风险规避的做法。在投资活动中,股票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债券的价格波动比较小,那么不参与股票交易,只买卖债劵,这也是风险规避。6.1.4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96.1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理论框架《农村金融学》RuralFinance第6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⑤风险补偿风险补偿,对于无法规避又无法对冲和转移的风险,金融机构提高价格的做法。比如说,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必须提供贷款给他时,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高出其他高信用等级客户的部分,就形成了风险补偿。风险补偿的做法,不是在某一单笔业务上能体现出来的,而是从概率的角度来看的一种补偿。比如,对于低信用等级的客户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不是某一客户多收的利息能补偿可能的损失,而是对于这一类的客户都收取较高利息的话,将来这一类客户中,某个客户发生违约了,给银行带来了损失,那么在其他同类客户中多收的利息就可以形成补偿。6.1.4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策
本文标题: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