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一、明确考查要求:《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南京市语文中考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二、明确考查范围:课内:24课29篇。课外:与课内难度相当的浅易文言文。三、明确考查内容:(一)朗读文言文,准确把握读音、断句、停顿;(二)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序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三)能准确解释(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四)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一)朗读文言文,准确把握读音、句间停顿、句中停顿1.把握读音:重点:放在异读音上,即同一字形由于词性、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04年河南B卷: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2.句间停顿:即断句。如:04长沙: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04大连: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方法:多读,把握好停顿。(一)朗读文言文,准确把握读音、句间停顿、句中停顿3.句中停顿:04南京: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04实验区曲沃等: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方法:简答题:按注明几处画,未注明的话一句画1-2处,从大停顿到小停顿。选择题:一般错误的都是读破句的,只要不读破句一般不算错。(一)朗读文言文,准确把握读音、句间停顿、句中停顿(二)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常用实词。重点:经常出现的、有生命力的、有的现在还在用的。课文下注释、课文后练习中出现的实词。2.常用虚词。之其于以而文言实词的特点(1)单音性(古今异义)(2)通假性(通假字)(3)多义性(一词多义)(4)活用性(词类活用)(1)单音性(古今异义)对文言实词单音性的考查,主要是通过把握古今异义的确切意义来实现的。在古今异义问题上出现错误,绝大多数是没有把握上述文言实词的单音性,将文言实词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妻子、绝境、无论”。因此,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也有一些文言单音词,用法、意义和今天不大一样了,但往往被以今训古,错误地理解了。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鄙”,说的是社会地位卑微,见识浅陋。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言行粗俗下流,恶劣不道德。又如:“牺牲玉帛”(《曹刿论战》)中的“牺牲”,指的是祭祀用的牲畜,而现在的含义是为正义而献身。遇到这种情况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加以领会和辨析。(2)通假性(通假字)要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当遇到按一般意义讲不通的时候,要考虑从通假的角度求解。而解决通假字的有效方法是“以声求义”。通假字要按其本字的音去读音,按其本字的意义去理解。掌握通假字的有效办法是归纳熟记教材中常用通假字(40个左右),以此为基础触类旁通。通假字的解释:“×(借字)”通“×(本字)”,××(词义)。重点要写出词义,个别只要写出本字(虚词)。(3)多义性(一词多义)解答这类题的原则是:结合语境,分析筛选。多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是确定的,只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多义性。词的多义现象是由词的本义经过引申或比喻形成的。一个词孤立地看是多义的,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则只能表示一个意思。因而,只有正确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才能依据词的多个选项准确判定它的特定意义。如:04南京卷: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C缺乏D穿过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其次,要注意几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把几个义项的内在关系搞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板块”,自然有利于记忆。如:“伐”:砍伐→敲打→讨伐→声讨→功劳→夸耀①齐师伐我②伐竹取道(4)活用性(词类活用)解释这类词的办法①归纳熟记;②教给解释的方法。考场上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①分析要考查的文言实词的字形,根据形旁来推测义项。如“春和景明”“沙鸥翔集”②寻找结构相似的句式,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如:“忧谗畏讥”中“谗”“讥”意思相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中“绝”“穷”意思相近。③结合上下文语意把握实词含义。如:臣之妻私臣④根据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加以推断。如:“猛浪若奔”的“奔”,作宾语,奔马。⑤利用联想推断法来推断。运用联想法来推断,可以这样操作,先借助熟悉的成语或现代词汇来推断,因为成语和现代词语中保留了许多文言词汇。如:“长跪而谢之”的“谢”,可以联想到“谢罪”,道歉。“薄暮冥冥”,可以联想到“日薄西山”,迫近。常用虚词用法(一)之1.代词,相当于“他(她、它)”“这”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2.助词,相当于“的”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3.动词,往,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4.助词,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5.助词,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6.助词,宾语或定语前置标志7.助词,调整音节,可不译(二)其1.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②以其境过清2.代词,相当于“那(这)、那些(这些)”“其中的”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②公问其故(《曹刿论战》)3.语气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可要”等,或省去①其恕乎!②其必曰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④安陵君其许寡人!(三)以1.介词,可译为“用、拿、凭”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二章》)2.介词,可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连词,可译为“因为”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连词,相当于“来”①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5.连词,相当于“以至”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6.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7.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8.副词,同“已”固以怪之矣(四)于:介词①相当于“在”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相当于“自、从”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③相当于“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相当于“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⑤相当于“对,对于”万钟于我何加焉⑥相当于“比”贤于材人远矣⑦相当于“被”“受制于人”⑧相当于“由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五)而:连词l.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和”“又”。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表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4.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表修饰关系。①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②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方法:①义项代入法②语法切入法③语境推断法(三)能准确解释(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重点:1.翻译句子的目的在于考查句中出现的重点词语。(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所译句子是个特殊句式,语序要调整。孔子云:何陋之有?3.所译句子在理解上有难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所译句子运用一定的修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要求:要做到“信、达、雅”。“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明白、顺畅,“雅”就是规范、优美。翻译方法:文言翻译,审慎断句。通览全文,领会大意。逐词逐句,斟酌其义。忠实原文,力求直译。“通假”“多义”,须加注意。国、年、官、地,不必更易。单音、省略,必须补齐。古代说法,换成今语。删去无义,调整语序。常用虚词,因句而异。特殊句式,恰当翻译。反复检查,修改润饰。字词句篇,连贯一气。(三)能准确解释(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四)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性阅读)从答题形式上看:(1)从原文摘取信息点。如04南京: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从答题内容上看:(1)概括选文内容。如: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太守宴、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2)对文中人物(或主角)的理解。如: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________的人。(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如04南宁: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开放题)。1.理解和启发2.评价3.借鉴和启发4.拓展延伸1.理解和启发:如何理解古人的思想、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如:03南京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答案:能写出哲理(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得2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得1分。如04重庆: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2.评价古人的思想、价值观:书后练习:作者的老师对学生很严厉,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师生关系?答题原则:不苛求古人,历史地看待他的进步性,现实地看待它的局限。3.借鉴:古人的思想、价值观有无现实意义,可资借鉴。如02南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分)答案:要识别人才,要善待人才,要善用人才。从原文中筛选、踩点。4.拓展延伸如吉林: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如呼和浩特: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四、明确考查形式。第一种
本文标题:汽车校园展策划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7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