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制度变迁与贸易、金融变量关系研究之专题讲座
1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金融变量关系研究专题第一讲制度经济学简介第二讲制度变迁理论第三讲制度变迁与当代中国第四讲制度变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第五讲制度变迁、金融协调与经济增长第六讲制度变迁的相关经验研究2第一讲制度经济学简介西方经济学从学派上可分为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两大派别。主流经济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和凯恩斯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派包括历史学派,制度学派和激进左派等。可见,由制度学派所创立的制度经济学属于非主流经济学。一、制度经济学的由来制度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一)历史学派1.老历史学派。盛行于19世纪40—60年代(古典经济确立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德国历史学派是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反对派而产生的。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1789—1846),历史学派的先驱;罗雪尔(1817—1894)、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和克尼斯(1821—1898),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科学;反对古典经济学派所主张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具有一般规律的结论(正如一件衣服不能适合一切人的身材一样),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主张用历史方法来研究,即要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更多的归纳的历史研究;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用抽象演绎法研究经济学,等。2.新历史学派。盛行于19世纪70—80年代(新古典理论—边际主义产生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施莫勒(1838—1817)为领袖,布伦坦塔(1844—1931)、瓦格纳(1835—1917)、谢夫莱(1831—1907)和毕歇尔(1847—1930)等人为中坚人物。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新历史学派继承了历史学派的衣钵,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上,他们认为,历史资料所能说明的是各个不同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民族经济形态的特殊情况,否认经济规律;强调伦理道德、法律和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倡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反对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的研3究方法上,依然把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将历史方法与演绎方法完全对立起来;同时,还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并将其称为历史统计方法。(二)制度经济学学派新历史学派由于将历史归纳法推向极端而距离科学方法论越来越远。这最终决定了它在一战后随着德奥帝国的崩溃而淡出历史的结局。但其经济思想的影响尤在,并成为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之一。1.老制度学派。老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1857—1929),制度主义的创始人,曾受教于克拉克(1847—1938,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克尼斯的学生他并没有继承历史学派的衣钵,而是运用“抽象演绎法”构建经济理论体系,成为边际学派在美国的领军人物。他把历史学派的思想引入美国,搭建了德国历史学派与美国制度主义之间的思想通道。),并将历史学派的思想在美国加以传播和发扬,创立了制度主义经济学。康芒斯(1862—1945)、米歇尔(1874—1948)、阿里斯是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是西方国家中资本主义的后发国家,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真正确立;19世纪末期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学没有经历过古典经济学的阶段,19世纪末期才产生了以凡勃伦为首的老制度主义经济学和以克拉克为首的美国边际主义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凡伯伦在《有闲阶级论》、《企业论》、《论现代文明中科学的地位》、《工程师和价格制度》、《不在所有权》等著作中创立了一套制度经济理论体系,为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后所有制度经济学家遵循的“凡伯伦传统”。“凡伯伦传统”指:一是主张建立以研究制度演进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在凡伯伦看来,历史是进货的、演进的,不是静止的;社会的发展就是制度的发展,经济制度只是它所存在的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变化受许多即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非经济文化因素所制约。他认为经济学应是一门进化的科学,应以研究制度的演变为目标。二是主张从制度或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凡伯伦认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在4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机器利用(现代工业体系)”和“企业经营”。机器利用是现代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它引发了诸如工厂制度、大规模生产、信用制度等一系列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制度变革,机器利用的目的是无限制的商品生产;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大机器大工业时期,市场不能随生产的增加而相应扩大,生产与利润的矛盾便产生了,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正在于这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在于建立技术人员委员会来代替企业经营的统治。(两者之间,企业经营居主导地位,产权决定技术)康芒斯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等。政策主张:主张对私有经济进行干预,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反对自由放任。(二)现代制度主义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史上出现了“凯恩斯革命”。此后,老制度主义便衰歇下去,代替它的是承袭了其思想传统的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包尔丁、海尔布罗纳和塞缪尔斯等人。主要观点:加尔布雷斯。他继承了“凡伯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凡伯伦的学说。他被认为是“一个离开主流经济思想而又研究主流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家”。其1973年出版的《经济学和公共目标》(《新工业国》)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其制度主义思想。一是强调公共目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诸如失业、通货膨胀、环境污染等一第列问题,关键就在于公共目标被忽视。在主流经济中,经济增长被作为目标和信念,对物的关注超过了对人的关注;因此,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他努力把人们从主流经济学所造成的错误信念中解放出来,使社会重新树立公共目标的信念。二是强调制度因素或结构因素的重要性,主张把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社会和文化)加入到经济分析之中,反对抽象的纯经济分析和数量分析方法。三是认为资本主义存在丑恶和贫困等问题的原因是经济的二元结构。即大公司操纵价格,实行计划生产和销售(计划系统);小公司(小企业、小商贩、农场主5等)则听命于市场,由市场波动决定其命运(市场系统)。有权利的计划系统和无权利的市场系统的结合,构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两大系统之间权利分配的不平衡,导致大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小企业进行剥削,进而导致前者发展状大而后者则凋敝败落,导致经济畸形、比例失调和一平衡发展等,因此,要均等两个部门间的权利。缪尔达尔。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美国的两难处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1944)、《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反潮流:经济学评论集》。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他指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黑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低下这两因素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从而使黑人问题成为美国的困境。“循环积累因果联系”不仅存在着上升的循环积累运动,也存在着下降的循环积累运动。前者是指“扩展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改善;后者是指“回荡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恶化。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回荡效果”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不是趋于改善而是更加恶化。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制度主义所共同遵循的整体的和演进的研究方法,即首先关注整体(制度和结构)而不是个体,关注动态的演进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横断面。(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历史学派—老制度主义—现代制度主义——演化经济学的路线,在经济思想史中清晰可见。新制度主义虽然源自老制度主义,但是它独树一帜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新制度主义学者甚至否认自己与老制度主义的渊源关系。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从研究内容上看,新制度主义从本质上讲并不反对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而是对新古典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反映的是人与物的经济关系,这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技术性问题;二是人类的交易活动,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这是如何处理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励与协调、剥削与被剥削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新古典理论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注重研究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把反映人与人关系的制度视6为既定的,集中研究人的生产活动;或者被视制度为外生的、并以一种草率的方式描述而使制度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显得无关紧要,如把企业制度简单化为一种生产函数,各种生产要互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被产量与资本、劳动与技术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掩盖;市场制度被简化为一种供求曲线,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而新制度经济学就是要探寻资源配置的制度结构,试图说明制度确实重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激励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等;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制度和结构本身,分析制度结构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研究方法上看:与早期的历史描述性的制度主义者不同,新制度主义者与演绎理论间没有根本冲突。虽然他们的著作在风格和内容上多种多样,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接受正统的边际主义理论并尊重其有用性。边际主义并没有被抛弃,但是现在强调的重点是通过研究先前被忽视了的经济体系的特征来扩大标准微观理论的适用范围。2.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中的贡献:(1)对新古典理论脱离实际的假定进行了有效的修正,进而提升了理论的解释力。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关于经济人行为的两大基本假定基础上的。一个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经济人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因此,具有协调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冲突功能的制度安排是不重要的。二是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足够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所处环境的信息,作出最佳方案选择。由于经济人全知全能的假定—完善的理性,制度就不重要了。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范示,是导致其对现实经济生活缺乏解释力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们主张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即现实中的人性。正如科斯所说的那样,“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所以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在制度分析中,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一些比新古典经济中经济人范示更符合人的本性的分析方法。威廉姆森做了详细而充分的工作。一是提出了经济人行为有限理性的假定。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的基石》(阿罗)认为,现实中的人仅仅是“有达到理性7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原因是信息稀缺、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限;并提出人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仅仅追求行为结果的“次优”或“满意”,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定。而新制度经济学则继续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最大化假定,过设立制度或进行制度创新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协调不完全契约所引起的利益冲突,进而来规范人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下是以有限理性这一人的本性为前提,分析制度的功能、构成及其运行。二是提出了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Oportunism)假定。“机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威谦姆森在借鉴奈特在分析保险契约时所使用的“道德危机(moralhazard)”一词基础上形成的。威认为,“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蔽的手段,会耍弄狡黠的伎俩”,因此,以哄骗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是基本的人性之一。这就需要设定各种制度安排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将新古典理论中一般均衡模型的无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假定,通过引入交易成本范畴而使之更接近现实,等等。因此,要研究现实中人的活动,就必须研究现实中的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风格,就是注重研究现实世界提出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深奥而又精湛的新制度经济理论。(2)通过调整解释变量而使新古典理论模型更具解释力,如在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制度因素,使得诸多历史过程(如900—1700年间“西方世界的兴起—诺斯语:有效率的组织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1600—1850年间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等”)得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3.代表人物:自1930年、特别是1960
本文标题:制度变迁与贸易、金融变量关系研究之专题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849 .html